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索

2017-07-18 21:48储开慧��
现代交际 2017年14期
关键词:网络道德现象大学生

储开慧��

摘要:本文剖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道德 现象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40-01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原因探索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表现

1.网络语言的随意性

随着网络交流平台的发展,大家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大量使用了缩略词语、缩写字母、图片符号、表情符号来沟通。比如“BT、0RZ、TMD、NND”等的表达方式,不仅如此,在网络上大量段子手出现,运用古诗、白话文甚至是名言警句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2.网络立场的非理性

网络上充斥令人目不暇接的网络信息,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辨别信息,一些错误甚至反动的言论趁机煽动人心,而大学生极易被偏激的言论所蛊惑,最后形成了非理性的立场。

3.网络心态的不稳和动机的不纯

个别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心理不稳定,会因嫉妒他人而在网络上污蔑他人,甚至凭空捏造绯闻来博取大家的关注。同时,一些不纯的网络动机也出现在个别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中,如运用网络黑客技术盗取他人账号以获得金钱,甚至利用网络进行视频诈骗。

4.学术的诚信危机

不少大学生写论文的时候,都是使用电脑进行搜索,更有人直接盗取他人成果,甚至在淘宝上进行论文交易,论文粗制滥造,缺乏深度,严重降低了大学生的艺术能力。

(二)原因探索

1.网络的自身弊端与管理的不完善

第一,网络道德的虚无主义。网络通过人-网络-人,以文字、语言和图像的手段进行交往,避免了直接接触,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摆脱了现实世界的道德约束,在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的情况下,个别大学生在网络上作出有悖于伦理道德的行为和说出不当的言论,形成道德虚无主义。

第二,网络的隐匿性加深了对网络主体约束的难度。网络交往的隐匿性使得人们的交往范围无限扩展,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这种隐匿性使得道德约束在此完全失效。

第三,网络道德建设的落后。网络道德建设相对于网络社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督,也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不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

2.大学生自身原因

第一,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管理和三观的巩固阶段,网络信息庞杂且真假难辨,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大学生在面对网络上的信息时常常感到无助,极易被不良信息所引导,从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引发网络失范现象。

第二,大学生道德意识的淡化。“不识来者何人”的屏幕式沟通忽略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代替了对理性价值的理解。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信念偏离了社会生活的基本方向,道德意识发生扭曲,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和情绪,出现了失范的现象。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对策探索

(一)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树立自律意识

首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抓起;其次,加强大学生三观的培育,做到自我批评和接受他人建议相结合,完善自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省和慎独;第三,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安全教育的课程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们懂法用法。

(二)加强校园网络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网络监管

网络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要保证网络持续健康的发展,净化网络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要明确网络“守门员”职责。网络工作者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核实、筛选,去伪存真。

二要提高校园网络技术水平。学校网络软硬件配置应该与时俱进,在技术上维护好校园网络安全,避免在校园网络上出现各种过激的评论和不良的信息诱导。

(三)明确网络法律条文,加强网络自我监管

我国在网络方面的立法存在一定漏洞,相关法律条例需要更具体和完善。针对网络上虚假信息泛滥、无故揭露他人隐私、造谣侮蔑等行为,都应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在网络监督机制方面,网络用户应该自发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协会组織,这种以网民组成的组织相当于一个自审机构和监督机构,发挥其网络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配合以相关的法律条文,最大限度地保护网络用户自身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不被侵犯。

此外,还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保障网络法律法规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李非.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成因[J].教育研究,2013.

[3]范渊凯.道德与舆论关系之探析[D].南京大学,2012.

[4]谢丽威,韩升.道德重塑视域内的网络舆论规范化问题探讨[J].宁夏党校学报,2013,15(5).

[5]李想.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与教育引导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潘荣.网络舆情的伦理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5.

[7]袁丽媛,颜英.网络社会伦理道德危机解决对策探析[J].阴山学刊,2013.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网络道德现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形势下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