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龙��
摘要:本文从写实主义角度对《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有关爱米丽的木屋、便条及其父亲炭画像的细节描写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解读,进而揭示出作者蕴含在该小说中的怀旧情绪,流露出作者对过去的回忆与向往。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恋旧情怀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25-01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著名作家,美国“南方文学”派的创始人,被西方文学界称为“现代的经典作家”。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的贡献,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作品中的大部分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中最有名的是《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他最经典的短篇小说,讲述了美国南方小镇上的格里尔森家族在美国南北战争后逐步走向衰落的故事。作者通过叙述爱米丽之死、追税事件、臭味事件、父亲之死、荷默失踪、爱米丽的葬礼等情节写实了爱米丽悲惨命运的一生,反映出南方贵族在南北战争以后日趋衰亡的过程,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她命运悲剧的同情和南方贵族没落的无奈。
当前对该小说的研究主要是从叙事视角、语用学、女性主义、社会批评、生命哲学等角度对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特色进行分析,但对该小说的细节描写还有待于进一步解读。基于以上现状,本文试图对该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进行写实主义分析,进而揭示作者的恋旧情怀,便于读者从新的角度来理解小说主题和作者的写作用意。
一、写实主义介绍
“写实主义”是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在19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创作方法或表现手法。恩格斯将它定义为: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它最早出现在绘画中,随后又应用于文学、电影、戏剧等的创作中。它认为作品取材应来源于现实生活,主张通过对事物的外表进行细致的描绘与观察来反映客观现实,极力反对抽象化的想象。
二、《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细节描写的写实主义分析
作者出生于美国南方的名门贵族,经历了南北战争,亲眼目睹了南方贵族阶级逐渐走向衰落的一幕,他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该小说中的多处细节描写,尤其是那些被称为“小道具”的具体事物的描写,隐隐透露出他对昔日生活的回忆。
小说开头部分提到了爱米丽的木屋,其外部特征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文中写道:那是一幢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还装点着有19世紀70年代风格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威廉·福克纳,2001:41)通过对房屋颜色、形状、用料、构造、装饰等方面的描述,可以看出19世纪70年代美国南方房屋独特的建筑风格。这种能给人轻松愉快之感的木屋与眼前使人躁动不安的汽修厂与轧棉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曾经给人带来愉悦感的房屋进行着重描述,体现了他对以前住所的回忆和对往日时光的怀念。
在追税事件中,为了让爱米丽按时交纳税款,镇长亲自给爱米丽写信,然而结果却是:所得回信却是一张便条,写在古色古香的信笺上,书法流利,字迹细小,但墨水已不鲜艳。(威廉·福克纳,2001:42)作者对这张便条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便条是用信笺写的,且风格古色古香;写字用的墨水早已褪色。“古色古香”“已不鲜艳”等字眼体现了爱米丽所用的信笺和墨水已有所过时,但她仍在保留使用。文中曾提到爱米丽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书法”“墨水”等字眼反映出她在贵族没落之时依旧保持着原来的风格与传统。作者和爱米丽都是南方贵族成员,作者对这张便条的描写,不仅体现了爱米丽的保守,也渲染了自己的怀旧情感。
爱米丽父亲的炭画像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文章开头爱米丽生前出现的,文中提到“壁炉前已经失去金色光泽的画架上面放着爱米丽父亲的炭笔画像”;第二次是在文末爱米丽的葬礼上出现的,文中提到“停尸架上方悬挂着他父亲的炭笔画像,一脸深刻沉思的表情……”。对父亲炭画像的描述,突出了其父对她的深远影响,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爱米丽父亲在文中代表着美国南方男权社会的权威以及南方贵族传统思想依旧存在。父亲虽早已去世,但父亲的画像依然摆在最醒目的位置,这是对父亲所代表的旧思想的怀念,也写出了作者对传统思想的念念不忘。
三、结语
本文对《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几处细节描写进行了写实主义分析,通过对爱米丽的房屋、爱米丽的便条及其父亲炭画像三事物细节描写的详细分析与解读,揭露了作者在该短篇小说中所蕴含的怀旧之情,这将帮助广大读者重新审视该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主题。
参考文献:
[1]刘爱英. 从淑女到魔鬼——试从社会学批评角度看《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悲剧意义[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2):33-36,46.
[2]刘俐俐.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7-155.
[3]威廉·福克纳. 陶洁编.福克纳短篇小说集: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41-51.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