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学英:让阳光撒向你我

2017-07-18 19:16孙德纯
北京纪事 2017年7期
关键词:居图十字绣富春山

孙德纯

闫学英的第一幅十字绣是心爱的兰花,由此她在新浪微博上就用了“幽兰草堂”这个名字。

首次踏入她15平方米长形的独居室,居家用品环墙而放,墙上醒目的镜框镶嵌着王羲之的《兰亭序》。起身仰读《兰亭序》,发现那俊美的字和大大小小的红章,竟是十字针绣的作品。惊喜的我与闫姐四目相对。闫姐看出了我的喜爱,翻出了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十字绣作品,在床上铺开,一沓沓大大小小的绣布像五颜六色的花朵……

闫学英2014年在巡展中讲解自己的作品

困惑中抚摸到阳光

退休那年闫学英闲得没事,拎着个包,推着个车逛早市跑超市,米面油盐酱醋茶、瓜果蔬菜想怎么买就怎么买,一觉醒来可以是第二天晚上。可她折腾了一阵儿心乱了,乱得一天比一天重,什么也不想买了,吃饭无滋无味,睡觉辗转反侧。不行,得做点事!我这还不到60岁呢,怎么就过上老年人的生活了?

多少个夜晚,12点的钟声敲响了,她眼睛瞪着天花板,那个问题在她脑子里绕成了疙瘩,又化成一片空白,渐渐地呈现出一个亮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于是她捡起了多年不用的、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手艺活。那曾经是母亲对她的全部希望,那是她10来岁时,母亲教会了她缝衣、做鞋、绣花、补花、拨云母片等,让她练就了一双巧手:“我妈教我这点技能,让我受益一生啊! 1976年大地震,在住地震棚的日子里,我绣出了20对枕套。”

现在,生活又到了一个转折点,她瞄准了“十字绣”。社区党员活动她参加,爱心公益活动不落下,值班、捡垃圾,一对一老弱病残服务,她时常帮帮忙;还有做饭买菜收拾家务,掐头去尾剩多少时间全用在了绣活上。这十几年她繡了大小100多件,小的手把件、车上的挂件、方巾件,大件活出手就不凡。学书法上瘾那会儿,喜爱王羲之的《兰亭序》,绣!读着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感受了伟人的胸怀,绣!朋友们求她绣观音菩萨,一幅幅普度众生的佛像,让她肃然起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送到她眼前,一开始文字都看不懂,后来随着手起针落竟能字字如珠地诵读。

那年,是中国龙年,她又相中了一幅《盛世龙腾》图,仰视着巨龙一样的万里长城舞动在崇山峻岭之中,1000多元她没打磕巴儿就买了。历经6个月,两米多长的新作,被层层推荐,送到北京市妇联的“2015年创新创意大赛”上,得了个优秀奖。

《富春山居图》绣得艰难

再去她家的时候,我就为看那幅在我心中很神圣的《富春山居图》,闫姐是不给别人看的。原因有三——一是太长,有13米;二是还没裱起来;三是太珍贵了。在那长度5米的居室里,这边小心翼翼地打开,那边得慢慢地收卷,仿佛长卷的能量要把房间撑裂。

2011年《富春山居图》刚刚被媒体抬出,闫姐的心里就萌发了绣的冲动。她着了迷一般,无数次关了电脑又打开电脑,一遍遍地看。问价,砍价,最终花了1万多块钱买来了“十字绣”样布。

2012年4月她在绣架上挑起了第一针。“别的没想,我就想我什么时候能绣完它啊。”绣架前,她埋头穿针、换线、上下穿梭,不看左边绣过的,也不看右边没绣的,眼睛直盯住了手下那一米方地,然后绣过一点卷起一点。

绣活让她没了浮躁,让她像打太极一样由外而内地练着功夫。“

“姐!我到底看看你绣的什么!这么不顾一切的。”妹妹一下把绣布从架子上扯了下来,不容分说地抻开了绣完的那部分。 “大姐你真棒啊!”激动的妹妹像第一次认识自己的亲姐姐,“我以为你天天悠闲自得呢!真不知道你干着这么大的工程,你真够有恒心的啊!”闫学英也是第一次看到绣过的部分,她轻轻地抚摸着平整的十字针搭出的立体画面,一寸、一段,心被陶醉也被激励了。“对!为祖国、为先人、为自己,绣!”那一天姐儿俩捧着只绣了三分之一的长卷,久久地在山水之间陶冶着心灵。

2015年正在家中绣《富春山居图》

“志愿者”让我炫耀

2008年闫学英一睹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风采,她也跃跃欲试,说道:“2009年,我荣幸进入百名共和国同龄人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60周年庆典,青春的力量又注入了我的心脏。”

她回忆:“我小时候全家6口人,要靠父亲一人蹬三轮维持生活。”她11岁那年,体重不足70斤,第一次独自出去打鱼草挣学费,出了家门顺着马道口儿的一条河往东走,见草就找,跑了好多路。快到中午时才在豆各庄苇子坑一带发现了一大片鱼吃的草,她细细的胳膊抡起大镰刀,割了好大一堆草,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才捆到一起,却背不起来,她用绳子拽,累了歇会儿再拽,夕阳西下才拽到团结湖渔场,一上称80多斤。收草的大爷心疼地说:“孩子,别这么干了,把你累坏啦!”疲惫的闫学英虽然一天没吃没喝还逞强地说:“大爷,累不坏,我妈说使劲长劲,要不然交不上学费就不能上学啦!”大爷愣了一下,付给她5块钱说:收好!快回家吧!“那时1斤鱼草才5分钱!怎么给5块钱?可学费够了!那时候就顾高兴,没问大爷姓名,这几十年我都感激,牢牢地记住这位60年代初团结湖渔场收鱼草的好心人,也是影响我乐于助人的第一人。”

那是2010年的春天,社区负责人找到闫学英:“咱们成立个‘巧手组,你给大家当个老师吧?”“行!”这一句话就锁定闫学英和“巧手组”的6年之情。“三·八节”那天,社区为此举办了开学启动仪式。第一堂课来了10几个人。胸有成竹的闫学英为引发大家的兴趣,从梅兰竹菊绣起。

2012春节她和巧手组的姐妹们把编织好的帽子、毛袜子送给社区的特困户空巢老人

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年龄跨度从50岁到80岁。没做过针线活儿的拿针都费劲,理解能力也各有不同,闫姐这边那边地满屋子转着讲,把着手教搭十字,看到那些绣错了的活儿,默不作声地拆,生怕扫了大家的兴。“说也奇怪,那时候我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大的耐心,就我这个急性子从没跟大家发过脾气,倒是被他们这么大年纪的学习劲头儿感动了。”她笑着说着。

菊花最不好绣,可80岁的退休老干部胡家廉大姐把菊花绣得鲜活着呢,老人家美滋滋地把作品擺在家里。老同事们来了就夸,她也很自豪。组里还涌现出快手,像闫素兰、王兰英,绣什么像什么,绣出那个大肚弥勒佛像人见人笑。在组里闫学英总高声地说:“咱们相互切磋,谁也不能看不起谁啊。高兴就行。”闫姐又说:“我那时候就想让他们体会出学活儿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只要他们有兴趣学,作品出不出成绩都不是主要的。”

这是她和巧手组的姐妹们拿着自己的第一部“丝绫堆绣”的作品与老师合影

融入社会的巧手组

巧手组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熟练地掌握了十字绣,十几幅作品在这年龄参差不齐的姐妹手里一一完成。她们带着作品去展览,听的都是喝彩声。

闫学英看着她们心里热乎乎的。“这样一群可爱的老人,若是学不好,那也是我没教到位。”

在2012年的春节居民联欢会上,闫姐和 “巧手组”12位老姐妹手捧自己精心编织的“爱心帽”鱼贯而上,亲手为那些贫困残障独居老人戴在头上。那一刻,大家紧握双手久久拥抱,泪花在四目里闪动。一位老人说道:“这可是你们一颗滚烫的心啊!”她们这一生也许是第一次做公益,也许是第一次用自己亲手制作的物品面对面地送给身边的孤寡残障老人,这让她们无限荣光。

现在的闫学英身兼两个社区巧姐们的教课任务,每次都有二三十人参加活动,姐妹们各显神通,吸引并改变着许多退休老姐妹的个人生活和精神面貌。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居图十字绣富春山
外婆与十字绣
龙门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杭州 富春江边富春山
富春山居图
一针一线绣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