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旅游赤字重在抓“软环境”

2017-07-18 10:07王辉耀
环球时报 2017-07-18
关键词:常住人口外国游客赤字

王辉耀

全球化智库(CCG)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与出境游的持续高热相比,我国入境游发展并不理想。2015年我国国际游客数量赤字逾3000万,这一现象引人深思。

与这几年我国出境游火热形成对比的,是入境游近11年来增幅仅为11%,平均1年仅增长约1个百分点,不仅低于同期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入境游客的增速,更是低于亚太地区发展的整体水平(81.3%)。

从旅游资源来讲,中国有深厚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和传统美食底蕴,高铁、航空、酒店等硬件设施也都是世界一流。那么为什么中国入境游的人数赤字如此惊人?笔者以为,发展入境旅游的关键在于改善“软环境”。

首先,进一步放宽签证等出入境手续要求和限制,有选择地降低签证等出入境手续办理的费用,进一步提升外国人入境旅游的便利程度。目前,在外国人入境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譬如外国人入境时已提供详细的入境信息,但入境管理中仍然需要外国人在入境后的24小时内向派出所报到。

其次,提升中国外籍常住人口存量,借助外国常住人口带动外国人入境游的发展。可以设想,对于一个常住中国的外国人来说,如果平均有十个亲戚朋友来看他,那100万外籍常住人口就能带来1000万的外国人入境旅游量。因此,中国可以进一步放宽外国留学生来华实习、外国人来华长期工作,以及外国人在中国申请永居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

再次,在中国入境游的对外宣传上,我们也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可以向其他旅游产业做得好的国家学习,包括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对当地市场进行宣传,如何更好地体现中国各区域旅游的特色,以及深度挖掘当地的旅游需求等。例如,中国旅游宣传管理部门可以更好地与旅游企业深度合作,从从业者对于市场的角度抓住外国游客的切实需求;同时,可以在特定的国家和地区设立专门负责旅游推广的旅游参赞,推动中国入境游的宣传与合作。

最后,提高公共设施人性化以及城市国际化的水平。虽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建设日新月异,但我们仍然存在“面子工程”的发展心态,并没有认真地从使用者的层面去考虑城市建设所需要的相应配套与人性化设施,尤其体现在对于弱势群体的照顾方面,很多基础设施能省即省。这不但不利于自身社会文明的发展,也会给外国游客带来负面印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与“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开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相应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融入都需要有所提升。与世界主流的西方文明有着明显不同的东方文明,更需要在社会融入方面下足工夫,提升外国人的融入感和亲切度。▲

(作者是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猜你喜欢
常住人口外国游客赤字
西安市常住人口超一千万
北上广或迎人口拐点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互信赤字
越南书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