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芬
补品导用
进补说鹿茸
◎胡玉芬
中医一向主张中药进补,并认为冬春时节是一年中最适合进补的时机。民间对此非常认同。俗话说“冬日进补,来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在寒冷的季节,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外,中药进补也很重要,鹿茸就是非常适合冬春进补的佳品。
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头上未骨化而带毛茸的幼角,梅花鹿、马鹿的雄性小鹿,在8~10月龄后,额部开始突起,形成长茸基础,2足岁以后,鹿茸分岔,鹿茸以3~6年所生的为佳。
我国有14种鹿,梅花鹿主要产于东北三省;马鹿主要产于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西北的青海、新疆以及四川等省区。东北梅花鹿采收的茸叫“花鹿茸”,质量最优;东北马鹿采收的茸叫“东马茸”,品质也优于西北、西南山区等其他产区。
鹿茸是名贵药材,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称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中药大辞典》记载:鹿茸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子宫虚冷等。《中药学》记载:从鹿茸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出雌二醇、胆固醇、维生素、雌酮、卵磷脂、脑磷脂、糖脂、神经磷脂等,并富含16种氨基酸。
中医认为,鹿茸味甘咸、性温,入肝、肾二经,能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强身作用。因其温而不燥,是温补肾阳、补益精血、强壮筋骨、增进体力、温养督脉的良药。临床主要用于肾阳不足,畏寒乏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女子不孕以及虚寒崩带等。鹿茸的提取物既能增加血浆睾酮浓度,又能增加促黄体生成素浓度。因此,鹿茸对治疗青春期的性功能障碍、老年期的前列腺肥大症均有疗效;对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效果也较好。
由于鹿茸系血肉之精华凝结,又有温养冲脉作用,故对阳虚血少、冲任不固、崩漏下血等有较好疗效。常与其他补养、固涩、止血药同用,对因气血亏虚,阴疽久溃、脓溃不敛之症,亦有温补内收之功。此外,常用于治疗心阳不振、心脏衰弱,心悸以及神经衰弱而兼肾阳虚证者。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鹿茸含鹿茸精,系雄性激素,又含磷酸钙、碳酸钙、胶质及氧化物等。鹿茸是一种良好的全身强壮剂,能减轻疲劳,提高工作能力,增强耐寒能力,改善食欲和睡眠,可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状红细胞的新生;促进创伤骨折和溃疡愈合;还能提高离体子宫的张力和增强节律性收缩;能增强利尿作用,使心率减慢,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但中等剂量则可引起心跳加强,心率加快,每分钟输出量增加,这种作用对疲劳的心脏更为明显。
研究证明,鹿茸对久病年老体弱、倦怠怕冷、阳气虚并伴有低血压的慢性循环障碍及创伤性疾病等最为适用。若中老年患者出现腰膝酸软、血虚晕眩、倦怠乏力、性功能衰退等症状或患有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者,在冬至以后可选瘦肉、人参、鹿茸共同炖服。一般选牛肉、羊肉或猪肉300克,加鹿茸片1~3克,红参10克,加水与葱、姜、盐等调味品适量共炖,吃肉喝汤,2~3日分次吃完;若嫌炖麻烦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鹿茸1~2片直接放入口中,让唾液使之徐徐溶化,然后再慢慢咽下,最后再将余渣嚼碎吞下。吞服时间选在半空腹时最为适宜,这样,不受其他食品或药品的影响而降低疗效;亦有不少人喜欢在冬季取鹿茸与人参、枸杞子等泡酒内服,但最好请中医师辨证施治,指导用药。用鹿茸治疗疾病,药效持久,停药后,药效仍可持续一两个月。
鹿茸入药一般切片或研粉生服,大多加入丸散剂合服,鹿茸含有多种胶性物质、钙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临床应用一般不入煎剂。因为胶性物质在煎煮后会粘附于其他药物的渣滓或药煲的内壁上,甚至还会形成有害物质(若烤成焦状物,则会损害健康)。
鹿茸时常单用或者与熟地、山萸肉、巴戟、淫羊藿、枸杞子等补益肝肾药同用,可收到较好功效。
鹿茸是温热性药物,所以不能妄施滥服,必须因人因证施用。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服用鹿茸宜从小剂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突然大量进补,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助火动血,而致鼻衄。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应忌服。著名医学家曹炳章认为,鹿茸固然属补精填髓的补益佳品,但是,服食不善,往往易发生吐血、衄血(鼻出血)、尿血、目赤、头晕、中风昏厥等症。
鹿茸的有效成分与水果和蔬菜中的鞣酸发生反应而破坏,因而属配合禁忌;凡患新感染发热的疾病和突然发生剧烈疼痛的人,都属禁忌。还应该注意的是,凡体格壮实而无需服食的人或食茸过量的人,都容易引起头胀、胸闷或鼻衄等反应,须立即停药观察,而不可强行使用。
鹿茸性热偏于补阳,而对阴虚血分有热者应忌服,特别是春夏天气炎热、阳气升发的季节,对多数人进补都不适宜,否则易引发烦热、胸闷、鼻衄等不良反应。
鹿茸酒鹿茸酒是指以鹿茸为主要配料,并掺入其他营养成分泡制而成的酒。因为鹿茸酒浸出了鹿茸的有效成分,常饮鹿茸酒,就等于长期食用些许鹿茸一样。酒是百药之长,白酒还可以增加鹿茸的效果。
鹿角由于鹿茸昂贵,一般可用鹿角代。唯效力薄弱,但价格便宜。鹿角系骨化之老角,经热水浸泡,取出切片,晒干后入药,称鹿角片,可生服或炒黄熟服用,或将鹿角加工成细末入药,称鹿角粉。其味咸性温,能补肾壮阳、强健筋骨。此外,鹿角尚有散瘀消肿之功,既可内服,亦可外用,多用于虚寒阴疽,方如阳和汤。亦有用其与清热解毒药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及全瓜蒌、青皮等同用,治疗乳痈、肠痈等热性痛肿者。
鹿角胶将鹿角经熬煎浓缩成胶状物入药。功偏益精补血,补力较鹿角大,但不如鹿茸之峻,且有一定敛血止血作用,故无论吐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虚损劳嗽、女子宫寒及阴疽内陷等虚寒之症,均可选用。用量5~10克,用开水、黄酒或入药液中烊化内服。
鹿角霜是将鹿角熬胶剩余的灰白骨渣入药,味咸性温,功同鹿角,但补阳之力大逊,补阴添精之作用更小,可治疗肾阳不足,血虚精寒、崩中漏下以及脾胃虚寒、呕吐食少等。如《普济方》中用鹿角霜、龙骨、牡蛎为末,酒精为丸,盐汤送服,治疗盗汗、遗精。用量5~10克煎服。
鹿茸血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采茸时所取之血,风干后呈紫棕色片状。鹿茸血的主要成分中富含血红蛋白、血清球蛋白等多种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