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璧菀
(贺州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广西 贺州 542800)
高校语言学人才培育和语言文化传承保护的研究与实践
杨璧菀
(贺州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广西 贺州 542800)
当前语言学人才培育工作和语言文化传承保护的关系非常密切。鼓励高校懂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的学生学习语言学,成为语言文化传承保护的储备人才,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文章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成果、解决的教学问题与方法、研究的创新点以及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价值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高校语言学人才培育;语言文化传承保护;研究实践
当前语言学人才培育工作和语言文化传承保护的关系非常密切。在高校,鼓励懂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的学生学习语言学,成为语言文化传承保护的储备人才,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以在贺州学院开展的研究和实践为例,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成果、解决的教学问题与方法、研究的创新点以及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价值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一)国家语言战略需要
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出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开展1500个地点的调查,其中少数民族语言300个点,汉语方言900个点,濒危语言方言200个点,语言方言文化100个点。全国各地已有2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400多个调查团队,1000 多名专业人员投入这项工作。[1][2][3]
2017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做好少数民族经典文献和汉族经典文献互译出版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壮、汉、苗、瑶等12个世居民族,除了使用13种少数民族语言外,还有官话、粤语、客家话、平话等几十种汉语方言土语。贺州市位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地区,素有“族群大家庭”、“语言金三角”美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需要
有些民间歌谣、故事、戏曲里面蕴含了非常深刻的生活哲理,意简言赅,惩恶扬善,在长期的传统社会中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因此才口口相传,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流传。例如,富川《蝴蝶歌》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年轻人很少愿意学唱蝴蝶歌,甚至听不懂蝴蝶歌。因此,方言研究应与民俗学、影视学、传播学等学科结合,方言应走向大众化,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语言资源。因此,有语言学专业知识,热爱家乡、热爱方言的年轻人是我们急需培养的对象。
(三)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
汉语方言研究是贺州学院的科研特色。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是贺州学院的重点学科。2016年11月,贺州学院与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土话平话暨第四届濒危方言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及境外三十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60多位语言学家出席,提高了广西语言学研究在全国的地位,扩大了贺州学院的影响。
2014年,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与贺州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建设“数字媒体产业人才项目实训基地”。先后投入一千万元,共建了“数字媒体产业人才项目实训基地”、“数字媒体创意产业孵化中心”等项目,从人才培养到产业孵化、技术研发,不断向纵深推进,同时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文化繁荣。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编导专业的学生具有摄影摄像和制作影视作品的技能。在语言学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拍一些语言文化传承保护方面的片子,而不是一些纯粹搞笑、无厘头的作品。编导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摄录技术很好,但很少人了解我们做的工作,参与我们的工作,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归根到底,就是他们对语言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不了解,不感兴趣。所以有必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方言文化活动来引起大家的关注。因此,文化与传媒学院要发展,必须整合汉语言文学专业和编导专业师生的力量,取长补短,实行双赢合作,为语言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做贡献。
(四)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贺州学院的生源主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少学生的母语为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有语言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掘和保护广西丰富的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资源,传承广西语言文化遗产,必须大力培养语言学专业人才,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的兴趣。
本团队研究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论探索有成果,教学改革有成效
理论探索的论文有《多语多方言地区高校语言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贺州学院为例》和《利用方言进行现代汉语音位教学的探索》。在教学改革方面,把国际音标定为必教和必考的内容,系统讲授方言调查知识。开设语言学系列讲座,积极请国内、区内著名语言学专家来讲学,传授语言学调查和研究的理论、经验和方法,宣传语言学研究的新形势。把活生生的方言实例融入讲授的语言学理论中,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语言学理论,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处处留意身边的方言例子,寻找母语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对应规律。让略懂广州话的学生自己发音,体会“屋”发音短促的特点,学生从而体会到什么叫入声和入声韵。指导学生寻找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目前共有汉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学生1000多人,在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上,曾受益于本团队教改和科研经费的资助,得到本团队教授和博士的指导。请汉语言文学、新闻编导、广告编导专业的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协助收集材料、录入材料、校对、整理和外出协助调查等工作,参与民俗风情、歌谣、故事等调查项目的摄像和视频制作,制作高质量的方言歌谣、故事的音像集。
2012年起,策划主办了文化与传媒学院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方言才艺大赛。并创办方言兴趣班,周六日开展活动,请语言学、编导专业的老师和高年级同学来授课、辅导,学习内容有国际音标、音韵学、方言调查和实践、摄录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的操作和实践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并指导学生语言学的考研复习。2016年,策划主办了贺州学院首届方言微电影大赛以及贺州学院首届方言扑克牌设计大赛。
(三)在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方面,为语言文化的传承保护做了贡献
2015年下半年,贺州学院启动语言博物馆建设工程,至2016年4月15日建成开馆,同时还建成了本土语言研究中心、专业的录音室。这是迄今为止全国首个高校语言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家专业的实体语言博物馆,也是语言学教学和研究的基地。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年人是语言文化传承保护的主要力量,但学生对语言学有畏难情绪,特别是音韵学和语法学有很强的抵触心理。高年级学生很少人愿意撰写语言方向的论文。
(二)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编导专业的学生具有摄影摄像和制作影视作品的技能,但是怎样才能做出吸引人的作品,如何做出有思想深度、有内涵、流传久远的作品?如何创意?所做的工作如何为社会服务?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1.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的兴趣,如语言学讲座、兴趣班、方言调查实践班、方言才艺大赛、方言微电影大赛、方言扑克牌设计大赛等,大力宣传学习语言学的意义和历史使命。把方言调查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本,设置人性化、可持续可操作的培养模式。
笔者举一个学生的真实例子。14汉本1班《古代汉语》课的第一节课课后,笔者知道班上的苏巧龙同学是金秀瑶族,讲拉珈语。据蓝庆元研究员编写的《拉珈语研究》内容介绍:拉珈语是自称“拉珈”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是一种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在今天8600多人的茶山瑶当中,不同程度地掌握或使用拉珈语的只有约7000人。笔者动员他考研,指出他如果不考语言学的研究生就太可惜了,鼓励他参加方言才艺大赛。他唱了拉珈语版的《十五的月亮》,得了三等奖。接下来,我们找了13编导班的张玉龙同学做导演,专程到他的家乡金秀拍拉珈语的微电影。他很积极地找人做演员、借服装,扮演男配角,学唱拉珈语情歌,他的母亲还带我们进村找人。我们在拉珈语古村落六段拍了整整一天,又匆匆赶回学校。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他们一起翻译剪辑成一个微电影《拉珈之恋》。这个片子在学校的方言微电影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张玉龙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在接下来的方言扑克牌设计大赛中,苏巧龙设计了一副金秀拉珈语扑克牌,获得了一等奖。他在方言扑克牌设计大赛上感慨地说,他三次站在这个舞台上比赛,参加了三次方言文化活动,为的就是宣传家乡的语言文化,“以多彩方言扑克——秀一个金秀给世界看”。后来到期末的时候,他告诉笔者,他准备考语言学的研究生了。从苏巧龙、张玉龙身上,笔者感受到,学生很聪明,一点就通,精力充沛,给他们一点机会,他们就可以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寒暑假学生如果能留校参与我们的科研工作的话,我们就有助手了。在我们的指导下,学生也可以拍一些语言文化保护方面的片子,而不是一些纯粹搞笑、无厘头的作品。
图1 广西茶山瑶拉珈语微电影《拉珈之恋》工作照(左一为张玉龙,左二为苏巧龙)
2.整合汉语言文学专业和编导专业师生的力量,取长补短,实行双赢合作,为语言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做贡献。
我们与编导专业的老师密切联系,通力合作,拍摄语言文化纪录片。尤其是叶翰宸老师,他是贺州昭平客家人,对贺州丰富有趣的语言生活深有体会。他从事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教学,并指导学生完成濒危方言鸬鹚话等方言影音数据库录制,指导学生挖掘方言文化进行影音广告创作,带领学生调查贺州方言并创作贺州方言文化纪录片。2017年1月1日,他建立“方言文化影音工作小组”QQ群199123548,为语言研究团队和编导专业的热爱电影、热爱方言的师生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更好的合作。
3.个人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引路人。语言保护的主体是社会大众,关键是青少年。因此,学校要在实践中探索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并以此为基点进行语言保护的工作。我们带学生参加各种语言学学术研讨会,鼓励并指导学生考取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2016年,苏巧龙、胡品妙等同学参加了在贺州学院举办的第七届岭南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语言技术暑期培训班和第八届土话平话暨第四届濒危方言学术研讨会,真切感受到了语言学研究的氛围。
2016年11月27日,我们带苏巧龙、张玉龙两位学生参加了在雷州举办的首届方言文化影视典藏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期间播放了一些方言影片,其中有一部是由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14汉本班同学苏巧龙编剧、13新编班张玉龙同学担任导演拍摄的《拉珈之恋》影片,讲述了一个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讲拉珈语的茶山瑶青年男女的爬吊脚楼约会的爱情故事,获得在场的影视导演、制片人和语言专家的充分肯定。受本次方言电影节和方言影视学术研讨会的启发和熏陶,回到学校后,张玉龙同学作为负责人带领一群学生全身心投入贺州语言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并表示要制作一些方言电影参加2017年的方言电影节。
2016年12月2-4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文化摄录培训会在浙江金华召开,范心恒和苏巧龙、甘林清、吴梓钧三名学生参加了培训会,学习了方言文化照相基本知识和实践、方言文化音像展示基础知识、方言文化摄像基础知识和实践。
2016年8月-12月,苏巧龙、吴梓钧、甘林清、杨梓扬、胡品妙、陈文宁等学生参与我们的科研项目,到梧州或澳门调查粤语,协助录入整理材料,翻译录制歌谣和故事。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感受科研工作的成就感和乐趣,苏巧龙、胡品妙、吴梓钧等同学坚定了考取语言文化方向的研究生的决心。
(一)以方言为创新的元素,在实践培养学生成才,带学生参加各种语言学学术研讨会,鼓励并指导学生考取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悉心指导学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二)学科融合,多专业合作育人。汉语言文学和广播新闻编导专业是贺州学院的优势学科,我们找到优势学科的结合点,为学生创新创业创意提供思路和指导。
(一)培养了学生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兴趣,学生个人得到发展
2016年10月,以李林欣、邓玉荣为主要指导老师的贺州学院人工智能方言互通与传承团队在第二届“互联网+”大创赛在广西区级比赛中获得金奖,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铜奖。2013年—2015年指导学生获得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有:贺州濒危语言文化摄录工作室、武鸣县仙湖镇壮语山歌的语言艺术特色研究、基于音像记录的历史文化名镇语言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等。2014年,指导学生潘敏丽参加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论文《武鸣仙湖镇壮话山歌的语言艺术特色与传承发展》代表学校参加第七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暨创业创新成果展。
(二)增加了为地方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促进语言文化传承保护
本团队建成了一个语言教学研究实验室和一个实体语言博物馆,有1个语保专家,获得5个典藏子课题,13个语保工程项目。2011年以来,本团队成员主持2011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方言文化典藏”(11JZD035)5个子项目;其中“广东怀集标话语言文化典藏”和“广西藤县方言文化典藏”两本书稿已经完成内容审核和形式审核,2017年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2015年-2107年,本团队承担了多个语言文化调查任务、汉语方言调查或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任务。
2016年、2017年,本团队成员邓玉荣教授、杨璧菀博士分别被聘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成员。这在广西乃至全国高校都是少见的。这说明了本团队的语言学研究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科研能力受同行专家充分肯定。因此,本团队在语言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应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值得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应用。笔者长期从事一种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标话”的研究,有的科研成果已经被地方政府采纳,论文《关于建设标话语言文化博物馆的设想》和研究报告《标话长篇语料集》被肇庆市博物馆采纳。
(三)高质量的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
近年来,团队成员在中文核心刊物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如《广东怀集下坊话同音字汇》《两广“塱”类地名字的音义》《湖南靖州酸汤话的话题标记“是”》《广西苍梧本地话音系》《怀集诗洞几个地名用字的来源》和《关于建设标话语言文化博物馆的设想》等。
我们对语言学科的规划如下:
(一)加快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的建设工作
1.在两年内引进民族语言研究与古代汉语研究博士或教授各一名。
2.争取立项省部级以上社科项目五项,出版专著8部以上,论文一批。
(二)进一步做好贺州学院语言博物馆的建设与完善工作
1.充实馆藏,力争在两三年内按照语言资源保护的技术标准把贺州的三种少数民族语言与十多种有特色的汉语次方言,特别是濒危汉语方言收录到语言博物馆中;拍摄10部语言方言微电影;收集广西其他地区和全国各地的语言与方言音像材料作为馆藏。
2.为贺州市各县区建立语言方言档案,特别是做好与语言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像记录与标注;编写语言文化典藏图册,留下乡音,记住乡愁。
3.加强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的联系,把贺州学院语言博物馆建成中国语言博物馆的分馆,使之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语言研究基地。
4.改进与提升藏品展示系统,利用多种展示手段,加强语言文化传承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把贺州学院语言博物馆建成为贺州市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基地。
5.集合各专业的优势,实现跨专业的合作。引导和鼓励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媒、汉语言文学、英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师生以方言为创新的元素,发挥各专业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语言博物馆馆藏提供丰富的展品,促进语言学、编导、艺术等学科的发展。
[1]曹志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定位、目标与任务[J].语言文字应用,2015(4).
[2]田立新.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缘起及意义[J].语言文字应用,2015(4).
[3]王莉宁.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策略与方法[J].语言文字应用,2015(4).
Study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Linguistic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Language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YANG Bi-wan
(School of Culture and media,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The cul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is to be greatly close Linguistic personnel training at present.It is pertaining to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by taking incentive processing to encourage the collegiate student who has already got command of ethnic language or Chinese dialectology to be the reserved talents.The paper has cut into the problem by deeply describing the research background,content,result,the resolution and methods,the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results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and the paper has put forward the further research perspectives.
college linguistic talents cultivation;language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research and practice
H012
A
1673—8861(2017)02—0118—05
[责任编辑]刘丽英
2017-04-22
杨璧菀(1980-),女,广东怀集人,贺州学院教师,语言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
2015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B389)、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GXTSZY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