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剑锋陈豪明陈叶平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杭州市 310020;2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农技站 311804)
籼粳杂交稻“甬优12”适宜栽插密度探索试验
许剑锋1陈豪明2陈叶平1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杭州市 310020;2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农技站 311804)
为探索田间不同栽插密度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综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30cm×27cm双本、30cm×27cm单本和40cm×30cm双本3个处理,进行了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大行株距后,“甬优12”营养生长期有所延长,主茎总叶龄有随基本苗数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因此,“甬优12”栽插密度以行株距30cm×27cm双本较为适宜,有效穗数较多、结实率高、每穗总粒较多、产量也较高。
籼粳杂交稻;栽插密度;综合性状;产量
“甬优12”是以粳型不育系“甬粳2号A”与籼型恢复系“F5032”组配育成的籼粳杂交晚稻,201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编号:浙审稻2010015),2011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1]。2008年诸暨市引入试种,经多年试验示范,“甬优12”表现出感光性强、抗逆性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光合速率高、穗大粒多、产量潜力大、米质优等特点[2]。
水稻栽插密度对水稻个体生产力、群体质量、产量及品质均有一定影响[3,4]。针对传统的水稻高密度、大棵把栽插方式,不少学者认为稀植更有利于发挥水稻个体生产潜力,优化群体结构,提高群体质量[5,6]。为明确籼粳杂交稻“甬优12”在诸暨地区农户习惯栽培施肥技术条件下的稀植表现,在诸暨市山下湖镇开展了3种田间不同栽插密度的试验研究,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籼粳杂交稻“甬优12”,种子由宁波市农科院提供。
表1 “甬优12”不同栽插密度下生育期比较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诸暨市山下湖镇枫江村3块地力水平相当、田面平整、面积大小相近的田块内进行,田块面积均为0.1hm2,前茬作物为小麦。试验于5月18日播种,采用塑料硬盘、暗室叠盘、基质育秧,每盘播种量为50g,6月1日移栽,移栽时秧龄14d、叶龄2.8叶左右,移栽方式为手插。试验依据栽插密度不同设30cm×27cm双本、30cm× 27cm单本、40cm×30cm双本(2株秧苗按8~10cm间隔分开插种)3个处理,每个处理种植1块大田。
水稻一生总施氮量为324.6kg/hm2,N∶P2O5∶K2O=1∶0.85∶1.02,其中化肥氮为267kg/hm2。化肥氮运筹,基面肥∶分蘖肥∶穗肥为21∶43∶36,基肥有机肥于第1次耕地前施入,面肥化肥(钙镁磷肥和复合肥)于栽前1d耙田前施入,分蘖肥于6月11~30日分3次施入,穗肥于7月28日和8月14日分2次施入。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1个叶龄(即茎蘖数到达预期穗数的80%左右时)开始排水搁田,以轻搁、多次搁为原则;拔节至成熟期实行湿润灌溉,干湿交替,保持土壤板实湿润。
1.3 考查项目
水稻生育期间做好叶龄、苗蘖动态、生育期等苗情记载,于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和考查穗部经济性状,并根据水稻测产标准对各处理进行全田实割测产。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录入数据、计算,用SAS 9.1(SAS Institute,Cary,North Carolina,USA)软件对各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及作图分析。
2.1 生育期与叶龄
“甬优12”在相同的播种期和栽插期条件下,不同栽插密度的水稻生育进程表现出一定差异(见表1)。30cm×27cm双本和30cm×27cm单本两个处理的齐穗期分别在9月8日和9月7日,均于11月18日成熟,全生育期均为154d。而40cm×30cm双本处理的齐穗期在9月10日,比30cm×27cm的两个处理推迟2~3d;成熟期为11月20日,全生育期为156d,均比30cm×27cm的两个处理延长2d。表明行株距增大后,“甬优12”的营养生长期有所延长。
叶龄动态观察考查结果(见图1)显示,不同栽插密度下“甬优12”的叶龄增长速度与主茎总叶龄均有一定差异。3个处理的叶龄增长速度在大田生长前期(截至6月19日)基本一致,之后出现分离。30cm×27cm单本与40cm× 30cm双本处理的叶龄增长速度比较接近,但以前者较快,主茎总叶龄分别为16.1叶和15.8叶;30cm×27cm双本处理的叶龄增长速度较慢,主茎总叶龄最小,为15.2叶。由此可见,随着基本苗数的增加,“甬优12”主茎总叶龄有减少的趋势。
图1 “甬优12”不同栽插密度下的叶龄动态比较
2.2 苗蘖动态
从图2、3可看出,不同栽插密度处理下“甬优12”的个体分蘖力和群体苗蘖动态均存在较大差异。至栽插后18d,3个处理间的单株分蘖速度基本一致,之后差异加大,到高峰苗期,30cm×27cm单本处理的单株最高分蘖数达18.3个,比30cm×27cm双本和40cm×30cm双本处理分别增加10.5个和5.3个;至成熟期,30cm×27cm单本处理的单株成穗数为13.0个,比30cm×27cm双本和40cm×30cm双本处理分别增加6.3个和3.5个(见表2)。表明在基础群体数量较少的条件下,个体生长环境改善,能增强“甬优12”的分蘖能力。
图2 “甬优12”不同栽插密度下单株分蘖数比较
图3 “甬优12”不同栽插密度下群体苗数比较
表2 “甬优12”不同栽插密度下的产量及其构成比较
就群体苗数而言,生长前期以30cm×27cm双本处理的增量最大,至6月30日,田间苗数达208.65万苗/hm2,比另两个处理高出77.10万~85.95万苗/hm2,已接近218.55万苗/hm2的高峰苗数;到7月8日之后,各处理的苗数水平接近,高峰苗期均出现7月14日前后,且最高苗数也较为接近,以30cm×27cm单本处理最高,为236.85万苗/hm2。最终有效穗数以30cm×27cm双本处理较多,为166.50万穗/hm2,比最低的40cm×30cm双本处理高11.70万穗/hm2。30cm×27cm双本、30cm×27cm单本、40cm×30cm双本处理的成穗率分别为76.2%、67.3%、67.9%。
2.3 产量及其构成
全田实割测产结果(见表2)表明,产量以30cm×27cm双本处理最高,为12.12t/hm2,比30cm×27cm单本和40cm×30cm双本处理分别高7.2%和11.6%。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可看出,30cm×27cm双本处理的有效穗数为166.5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每穗实粒分别为372.2粒、88.0%和327.6粒,均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因此产量较高。3个处理的千粒重均在23g左右,差异不明显。
水稻产量的高低受遗传因子、栽培方式、天气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地力水平相近的条件下,采用不同栽插密度会显著影响最后的产量水平。本试验条件下,“甬优12”不同栽插密度对生育期、个体分蘖能力、群体分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增大行株距后,营养生长期有所延长;主茎总叶龄有随基本苗数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个体分蘖能力随基础群体数量的下降而增强,群体苗数以高密度处理前期发展较快,但不同栽插密度的高峰苗数接近;成穗率以高密度处理相对较高,可能与高峰苗数较低有关。
在本试验条件下,“甬优12”栽插密度以30cm×27cm双本较为适宜,有效穗数较多、结实率高、每穗总粒较多、产量较高,因此,30cm×27cm双本可作为在诸暨地区生产条件下“甬优12”作单季种植的参考栽插密度。
[1] 陆永法,马荣荣,王晓燕,等.超级杂交稻甬优12超高产株形特征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4,12(4):659-668.
[2] 寿建尧,戚航英,陈建瑜.超级杂交稻甬优12直播栽培单产超900kg/667m2技术[J].中国稻米,2013,9(5):47-48,52.
[3] 郎有忠,王美娥,吕川根,等.水稻叶片形态、群体结构和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1):7-11.
[4] 徐庆军.水稻不同栽植密度下水稻生长情况对比[J].农业与技术,2013,33(6):130.
[5] 胡文河,齐义杰,孙明春,等.水稻稀植后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4):11-14.
[6] 徐莉,苗胜利.水稻稀植机插施肥高产栽培特点及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224.
[7] 李世峰,刘蓉蓉,吴九林.不同播量与移栽密度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8(1):71-74.
[8] 朱化敏.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2(6):21.
[9] 陈叶平,毛国娟,王岳钧.超级稻甬优12单产13.5 t/hm2以上超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4(3):58-59.
2017-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