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李 慧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北票市中医院收治的71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甲状腺次全切术,观察组患者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镇痛剂使用剂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治疗中,甲状腺全切除术应用价值高,具有并发症少、不易复发等优势。
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术;甲状腺良性疾病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高达18.6%,且95%甲状腺疾病均为良性病变,甲状腺癌仅占5%,其中女性更为多见,男女比例为1:4[1-2]。甲状腺结节形成后并无特异性或典型性症状,一般情况下难以发现,只有当结节明显增大时才可察觉[3]。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常用方法。本研究就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1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8例,女27例,年龄25~75岁,平均(50±5)岁,病程1~7个月,平均(3.2±1.1)个月;职业:企业职员18例,农民工10例,教师3例,其他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7例,女29例,年龄26~75岁,平均(51±6)岁,病程2~7个月,平均(3.6±1.5)个月;职业:企业职员17例,农民工10例,教师4例,其他5例。纳入标准: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甲状腺良性疾病诊断标准[4]和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对手术耐受性差;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职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铺设消毒方巾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所有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抬高患者肩部,于其胸骨上窝2~3 cm横指皮纹处作6~8 cm长切口,逐层切开、剥离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使用丝线对皮瓣进行悬吊并采用电刀将颈白线切开探入甲状腺内外被膜之间,将甲状腺双侧颈前肌群等组织进行钝性分离,牵拉舌下肌群促使甲状腺叶完全暴露。首先对甲状腺上动静脉进行处理并游离甲状腺,然后将下动静脉、中静动脉作结扎处理,此过程中注意保护动脉、游离神经,待甲状腺充分游离后楔形切除甲状腺前侧腺体,保留甲状腺背侧腺体后包膜等组织,残留腺体组织约一拇指末节大小薄片遮盖甲状旁腺、喉返神经,另外一侧甲状腺切除操作与上述步骤相同,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2.2 观察组 甲状腺全切除术:手术麻醉方式以及术前准备工作同对照组。于患者胸骨上切迹上方3 cm处作一长约3~4 cm弧形切口,切开、剥离皮肤以及皮下组织,通过钝性分离疏松组织等促使甲状腺完全暴露,沿被膜将甲状腺上级完全剥离后将上动脉前支切断、保留上动脉后支,然后进行下位甲状旁腺游离、下动脉前支结扎切断,确保下动脉和并行的喉返神经完全暴露,操作过程中注意采取措施做好喉返神经保护工作,首先将甲状旁腺剥离,然后根据操作要求将整个甲状腺游离、切除。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术野进行冲洗,常规进行切口缝合、包扎,术后予以甲状旁腺素片口服替代治疗,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剂量、住院费用。②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疾病复发情况,并发症包括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声音异常改变等症状)、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疾病复发判断标准:术后超声或者CT检查发现甲状腺肿块,复查时促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及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未处于正常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SP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镇痛剂使用剂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并发症以及疾病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镇痛剂使用剂量(mg)住院费用(元)对照组35 90±4460±1311.4±1.2 81±22 6515±528观察组36 112±4284±16 7.6±1.5 116±22 4104±515 t值 7.534 7.617 6.526 8.033 9.014 P值 <0.05<0.05<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以及疾病复发情况比较
甲状腺良性疾病病因复杂,起病隐匿易被忽略,病程缓慢,待发现时病情已加重,其可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该疾病临床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甲状腺结节囊肿、结节囊肿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伴突眼等。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较为常见,据资料显示其发病率约为7.0%,包括单发、多发两种形式[5]。一般情况下,对于良性病变,结节直径在1~1.5 cm可优先选择内科保守治疗,如口服药物、局部注射、超声消融等以缩小病灶以及控制甲状腺激素分泌水平,但当病灶发生囊性病变、体积增大,并且伴随局部钙化或纤维化现象时,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6-7]。
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操作者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时间短且术中出血量少,具有一定疗效。且传统观点认为,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易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因此临床实践中大部分医师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治疗中,多主张采用切除范围更小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8]。但最新研究发现,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病灶清除不彻底,仍残留部分微小结节或病变组织,容易导致疾病复发[9]。相关文献[10]报道,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术后复发率可达30%,且残留组织恶变发生率可达3.4%。因此多数患者术后仍需采用二次手术进行治疗,在二次手术治疗中,对组织结构以及粘连情况难以辨认,且患者受到前次手术创伤后甲状旁腺、血供情况明显受到影响,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不仅给患者身心造成了一定痛苦,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进而影响总体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观念更新,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得到广泛应用,且成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治疗的公认术式。该手术方式能够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可有效防止残留病变组织发生癌变或复发,有助于术后患者快速康复[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剂量、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住院时间短、花费成本低,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剂量明显更具优势。另外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甲状腺全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与次全切术差异不大,安全性有所保障,并且术后不易复发,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应用价值更高。但是,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中,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精细化手术操作原则,注意采用有效手法保护喉返神经,术后应予以患者适量外源性甲状腺素,以降低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综上所述,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治疗中,甲状腺全切除术应用效果突出,具有并发症少、不易复发等优势。
[1] 孙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4(15):3380-3381.
[2] 梅浩.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166.
[3] 邓先义.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5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2(13):38.
[4] 唐英英.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21(17):24.
[5] 张贵平,徐欣,傅江华,等.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9):1674-1675.
[6] 吴元杰,王燕平.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70例疗效及术后并发症预防[J].医学信息,2014,17(14):491-492.
[7] 李未名.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3(90):68.
[8] 黄成良.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5):2.
[9] 石显水.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23):508-509.
[10] 覃树芳.改良Miccoli微创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3):32-33.
[11] 姚榕威,欧阳绍基,徐学江,等.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27(3):78-79.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6.047
北票市中医院,辽宁朝阳 1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