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止血带运动疗法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2017-07-18 12:04林兵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6期
关键词:止血带基底节偏瘫

林兵

(浙江省松阳县中医院,浙江松阳323400)

针刺联合止血带运动疗法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林兵

(浙江省松阳县中医院,浙江松阳32340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止血带运动疗法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止血带运动疗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步行功能、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Berg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FMA评分、Berg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干预组患者FMA评分、Berg评分、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2.8%,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止血带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平衡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针刺止血带运动疗法基底节区脑出血偏瘫步行功能

基底节区脑出血可损伤内囊,导致患者肢体活动障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具有患病率搞、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1]。患者发病后及时手术清除血肿,缓解压迫,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但单纯的手术治疗并不能修复脑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部分患者出现失语、面瘫、偏瘫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研究发现,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致残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4]。在偏瘫患者的术后康复过程中,改善步行功能也是主要的目标之一。本研究通探讨针刺联合止血带运动疗法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26例;年龄36~81岁,平均(59.80± 10.40)岁;病程1~6个月,平均(2.40±1.30)个月。诊断标准参考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脑血管疾病分类》,并满足以下条件:1)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偏瘫;2)发病时间在3个月以内,能够站立,足内翻、足下垂;3)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病史,依从性较差者;4)无脑血管疾病或影响肢体功能的四肢关节疾病;5)不合并严重的心、脑、肾等疾病。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止血带运动疗法。取一长约40 cm的止血带,两端分别折叠3 cm并用胶带固定,止血带两端分别连接安全别针。患者取正常坐位,膝关节屈曲成直角。首先抑制患者足部的痉挛,并使之保持背屈,然后将连有别针的改造过的止血带一端固定在鞋外侧靠近第五足趾处,稍微用力向上提拉止血带,尽量使足稍微外翻或偏于背屈。止血带另一端固定在患者膝盖下方胫骨前段的裤腿上,适当调整松紧度以患者感觉舒适或疼痛可耐受。止血带固定好后,患者在护士的指导下,可自行进行功能训练。早期可适度的在平衡杆内行走,进行髋、膝关节的屈曲,伸展,注意保护膝关节不易过伸。止血带运动疗法治疗时间为1个月。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针刺选用直径为0.3~0.38 mm,长为0.5~2.0寸毫针。上肢瘫选取曲池、少海、内关等穴位;下肢瘫选取坐骨、阳陵泉为主穴,大肠腧、阳关、绝骨为配穴。坐骨刺深度3~4寸,针感放射至下肢。主、配穴交替针刺。采用个中、强弧度刮针法。每日1次,针刺时间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1)采用简氏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步行功能[5]。2)采用Begr量表评价患者姿势控制和平衡情况。3)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1.4 疗效标准治愈:患者生活能够自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减少>90%。显效:患者无需帮助。可独立行走,NIHSS评分减少46%~90%。有效:患者能够单独站立或扶拐杖行走,NIHSS评分减少20%~45%。无效:患者不能站立或行走,NIHSS评分<19%。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人数[6]。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功能、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Berg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FMA评分、Berg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且干预组患者FMA评分、Berg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步行功能、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步行功能、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P<0.05。

?

2.2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见表3。干预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5.02%,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基底节区包括神经核团,白质及内囊,在神经系统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该部位出血会损伤这些重要的神经结构,可导致病灶对侧躯体运动功能障碍[7-8],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为迅速挽救患者生命,缓解出血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出血超过30 mL多主张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恢复较差,偏瘫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表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仅仅依靠手术是不够的[9]。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术后偏瘫的治疗意义重大,合理适当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0]。

脑出血偏瘫患者大多出现足内翻、足下垂等,表现为步态异常,站立不稳,无法独立行走,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活动能力[11]。止血带运动疗法根据患者肢体运动的特点,改善足内翻和步行功能,操作简单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所接受,能够针对性的抑制痉挛等异常运动模式,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2]。此外,该疗法还具有以下优点:制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泛,价格低廉;简便易学,操作方便,仅仅需要将一端固定于鞋子前端,根据自身运动适度调整止血带长度,保持足背伸即可[13]。

中医学认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发病是烟酒、偏食、情绪大幅波动、劳累过度等诱发,此时机体体质虚弱,外邪入侵,机体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脑脉麻痹阻滞,进而导致肢体偏瘫,言语不清[14]。气虚血淤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见证型,临床表现为肢体乏力、手足浮肿、脉细涩等,以活血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

针刺疗法选取以手、足二阳经为主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配以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曲池穴具有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的作用;少海穴则为五腧穴之合穴,具有理气通络,益心安神,降浊升清的功效;内关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三穴合用共奏舒经通络,运行气血之功,用以治疗脑出血所致上肢功能障碍。足三里是阳明经之合穴,针刺可益气健脾,阳陵泉主八会穴之筋会,配合大肠腧、阳关和绝骨,针刺有疏通下肢经脉的功效,进而改善下肢运动功能。针刺以上穴位,具有扶正祛邪,运行气血,调和阴阳、祛淤生新、疏筋缓急等作用,是治疗脑出血后偏瘫的重要方法。

研究发现,针刺还能效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提高脑细胞摄氧能力,增加脑灌注,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轴突的再生,改善神经元对下行运动神经的条件,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疗效[15-16]。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Berg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干预组FMA评分、Berg评分、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本次研究存在样本量偏少等缺点,有待大样本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止血带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1]刘振兰,丁梅,刘晓英,等.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7):919-921.

[2]周海晏,叶迎芳,张争艳,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0,31(9):1108-1109.

[3]高强,关敏,何成奇,等.运动治疗及针刺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与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8):764-767.

[4]杨健,熊昕,翁栩,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8):5101-5103.

[5]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305.

[6]中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7]官念,吴碧华,刘黎明,等.脑出血病因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6):670-672.

[8]Loyd-Jones D,Adams R,Camethon M,et a1.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f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J].Circulation,2009,11(3):480-486.

[9]李小华,熊双宜,曾辉,等.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与内科治疗近期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45-3447.

[10]杨磊,金玉红,高志杰,等.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z1):13.

[11]孙亚楠,杨阳,宫恒恒,等.脑微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5):556-558.

[12]谢瑞娟,石翠霞,刘资,等.弹力绷带辅助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足内翻患者行走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3,5(10):1773-1774.

[13]白秋元.脑卒中偏瘫患者用弹力绷带纠正膝反张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4):15-16.

[14]胡胜,竺永健,刘强,等.针刺配合中西药治疗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30(4):866.

[15]王晓川.益气复健汤治疗脑出血偏瘫10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8):1145-1147,1150.

[16]郭永祥,孙霞.针刺联合活血化瘀方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5,37(7):733-736.

R246.5

B

1004-745X(2017)06-1091-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6.051

2016-12-30)

猜你喜欢
止血带基底节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超声诊断新生儿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气压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理论研究与技术进展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 段血管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研究
从专利角度看止血带的发展概况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应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