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超市面临两个突破口

2017-07-18 11:21周勇
中国商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卖场销售额生鲜

文/周勇

大型综合超市面临两个突破口

文/周勇

大型综合超市,俗称“大卖场”,含2000平方米~6000平方米的综合超市和6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近年来虽然单店销售业绩不佳,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基本保持稳定。以上海为例,大型综合超市的销售额社零占比约为5%,截止2017年2月底,上海市内的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的门店数分别为2132个、199个、4949个,总计7280个,大型综合超市以2.73%的门店数量实现了64.16%的销售额。可见,大型综合超市仍是商超主力业态。

但大型综合超市市内零售额,截至2月份,累计销售同比下降9.53%,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亏损也由此而来。一般来说,零售额每下降1个百分点,净利润就会下降9个百分点。就是说,下降10个百分点就消灭了90%的净利润,就接近亏损的边缘了。如今,这样的势头已经持续多年。

大型综合超市销售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首先是消费升级了,而卖场没有升级。目前,一站式购物已经被碎片化购物方式所分化,而卖场还是10年前的老样子,停留在传统模式(服饰+家电+杂货+生鲜)上,粗放式的会员制,还想做全渠道,与消费者的诉求越来越远。

周 勇

其次是标准化产品的购物逐渐被电商所分流。如金龙鱼油、卫生纸、饮用水等标准化的东西已经不需要再去大卖场体验,而蔬菜等需要体验的商品大卖场又没做好,所以,卖场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虽然也有改进,但大型综合超市的生鲜仍然没有超越菜场、菜店或小区内开设的夫妻菜店,如叮咚小区、多点等的上门服务。

再次是社区生鲜店抢夺生意。近年来,以生鲜传奇为标志的社区小业态生鲜店发展迅猛,有些地方政府也积极扶持社区生鲜店的发展。北京的一个朋友告诉我:现在新发地的经营业户,好多都想开超市,一个小区的周边一个月新出现6个生鲜超市。

最后是购物卡券减少。上海大卖场消费者购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手头有卡券,否则就不太会去。卡券销售最热的时候,上海销量最大的公司年销售额几百亿元,笔者所在的公司一年也有几十亿元,如今再也没有这样的大好时光了。有些做多用途消费卡的公司的做法也渐渐发生了改变,深入开发区、企事业单位,做实名制劳保福利卡,集吃饭购物等各项消费于一体。

这四个原因中,前面两个原因是主要的。大型综合超市目前仍是主力业态,从趋势上分析,前景不被看好,但不会马上遭到淘汰。大卖场如果连生鲜都做不好,那就没有存在价值了。

大型综合超市转型有两个突破口:一是迎合需求,二是提升效率。

从迎合需求的角度来看,以下三点要特别注意:

抓小点——现在都说大数据,其实,很多显而易见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更谈不上大数据的用。阿里与京东,都自以为掌握了消费的大数据,其实,那只不过是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乱数据。在以补贴促销为主导的营销推动下,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并没有充分表达出来。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只有挖掘理性需求,才能增加客流。顾客心里都有一本账,即使大数据也难以发现顾客心里的账本,需要经营者去感悟。抓住一两个小点,就可以吸纳更多的消费者。

给理由——给顾客一个来店的理由,这是每一家零售店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大型综合超市商品管理能力和综合营销能力的体现。你有其他店没有的商品,你的服务人员有特别之处,你的店更让人感到有趣,有更好吃的东西,如此等等,都是理由。以当前的零售自有品牌商品为例,都在走低价之路,这是自有品牌商品缺乏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自有品牌商品应该更偏重于差异化商品,开发供应商没有提供、其他企业没有销售的特色商品,通过这样的商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也能提升顾客对零售店铺的忠诚度。

做服务——把货架压低、放偏、缩短、减少,腾出空间做其他业务组合,如食材+新熟食(名菜+加工)+餐饮(堂吃+外卖)+活动+到家服务。现在的年轻人不仅喜欢吃外卖食品,而且也喜欢按照网上的攻略自己做菜,但多数人刀工不行。有些零售商发现了这个商机,如合肥的生鲜传奇就开发了“告别刀”配菜经营模式,把菜品洗净切好并提供相应的料包,然后让顾客自己组合搭配。这样烧菜既方便又好吃,而且免除了挑拣、切刀等繁琐的事务,让年轻的消费者“告别刀”。这是一种很有针对性与创意的服务营销模式。服务不应该是口号,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上,而应该能实实在在地解决消费者的问题。

制度提效——从京东集团联合腾讯、百度、沃尔玛中国、宝洁、联想、永辉超市、佳沃等企业共同发起的“阳光诚信联盟”到物美高调反腐,这一切都指向行业中的两个污点问题,一是诚信问题;二是内部腐败问题。在零售业内部,上至采购总监,下至店长,甚至理货员,收受供应商贿赂已经不是个案。采购环节存在一个“利润杠杆效应”:即采购成本下降10%将导致税前利润增长100%,反之亦然。因此,采购反腐应该成为开源节流的重中之重,不想、不能、不敢腐败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利用有效的内控系统,使那些掌握权力的人不能腐败。

技术提效——去年几乎同时有报道称亚马逊、罗森等企业正在实施无人或自动收银技术。零售业应该高度关注那些能大幅度改善用户体验、提升服务效率、减少用工成本的新技术,只有能够提升运营效率的技术才是真技术,只有获得用户认可的技术才是硬技术,只有那些真技术与硬技术,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以技术为导向也能改变管理方式,如多用计时工,采取工时制,建立比较扁平的组织架构,撤销副总,减少中间层,改为小组制、内部事业部制等。

创新提效——模式创新是基础,产品创新是核心。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土地越来越贵,所以,零售越来越难做,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飙升以后,中心城区甚至已经不能做大众化的零售业态了。但生鲜传奇的当家人却认为:租金不是问题,关键是营运效率的提升。他说,从前一个小店的日销售额不过2万元左右,如今可以做到4万元以上。销售额翻,就意味着效率提升。零售是一个赢亏平衡点很高的行业,销售额的少量下降就会导致净利润的大幅度下降,如果销售额下降10%,净利润就差不多全没了。所以,零售企业都特别重视销售额的提高。如果用同样的资源,能使销售额提高50%甚至100%,那即使租金再高,也能承受。零售与农业一样,之所以困难重重,关键只有一个,那就是流通效率太低,劳动生产率太低。所以,提高效率是零售业转型与未来发展的基本要求。如果效率不能提高,顾客体验、顾客价值、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等,就都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

大型综合超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大的精耕细作发展空间,关键是要紧随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变革,同时依靠制度、技术与创新,提升效率。

猜你喜欢
卖场销售额生鲜
生鲜灯的奥秘
中国奥园:销售额首破千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近八成
预计2021年汽车和物联网芯片销售额将创新高
关店,连续关店,危机中的大卖场怎么办?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影响不大,一、二线会升级运作
销售旺季难掩下滑势头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数据
与现代卖场打交道 渠道商要先“武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