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李红霞
胡玫:用艺术再现斑斓人生
文/本刊记者 李红霞
现在,很多人觉得当了导演,执了导筒,就可以玩忽一切角色于掌上,这是不对的。在我看来,对角色和历史的敬畏之心,是最基本的准则。如果没有这份敬畏,你可能会觉得是在讲一个故事,拍一段戏,但对于当事人来讲,那可是血泪人生
人海中,你看不出胡玫的特别之处。宽松的外套,舒适的平底鞋,一切都那样自然、简单、亲切。笑,似乎是她标志性的表情。她极爱笑,喜欢微微地笑,浅浅地笑,开心地笑,豁达地笑……身边的人,无不被她的笑容感染着。《中国商界》如期而至的采访也在她会心的微笑中开始。也许,正是在一次次不经意的笑容中,成就了她一次次艺术创作的巅峰。
人们对于胡玫的认识和关注,是从她的作品开始的。著名文艺评论家殷谦曾这样评价胡玫和她的作品——胡玫是中国影视艺术界为数不多的优秀艺术家之一,她是一位在艺术创作上有独特思想的导演。从她的每一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艺术灵感几乎穿梭在每一个细节上。显然,她注重表现手法上的细节魅力,强调作品的艺术价值。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肩负着为人类提供信念和力量之使命,它必然是热情的,是非物质性的。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蕴蓄着人类的眼泪和苦难,它必然是沉重的,不是轻松的游戏,而是艰难的创造,必须面对严峻的考验和沉重的问题,它必然是勇敢的。
胡玫直言:“年轻的时候,总是有一种豪情壮志,立志要做中国最好的导演。真的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也无畏。到了现在这个年龄,快要退休了,回想自己经历过的时光,可能就是因为当初这么一句妄言,鞭策我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因为,我说过了,就不能食言。其实,做最好的导演,这个标准没有错。任何一个从事导演的年轻人,都应该有这个志愿,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让自己永远不要停下来。心里要有一股劲,进军营就要当将军,比赛就要拿冠军。”
就是凭着这股劲,胡玫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据工作人员介绍,1984年,胡玫执导了电影《女儿楼》,接着在1986年执导了电影《远离战争的年代》。《女儿楼》在日本和欧美各地放映时,获得极大好评。胡玫也因此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国家奖学金,并出访西欧各国。《远离战争的年代》则获意大利萨尔索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同时获前苏联第十届亚非拉国际电影节银奖。在此之后的电影生涯里,胡玫更加努力。
中国著名影视剧导演 胡玫
电影《孔子》拍摄现场
电视剧《乔家大院》拍摄现场
1987年,胡玫成为三家电影权威机构和刊物联合评选出的当代“中国十大青年导演”之一。其间,胡玫导演的影片不断在国际重大电影节上放映,如西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东京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等。她拍摄的女性题材影片,也曾在日本福冈国际电影节以及纽约大学举行专题研讨。国内外观众的认可,成了胡玫前进的动力,她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1988~1998年,胡玫活跃在中国影坛,拍摄了《新兵小传》《姊妹迷踪》《无尽的爱》《女飞行师长》《昨夜长风》等80多部(集)的电视剧,及《江湖八面风》《鹭岛情》《都市枪手》《无枪枪手》等近10部电影作品。
1997年,胡玫转拍电视剧,并深受观众喜爱。问其原因,胡玫说,“我的工作就是导演,我必须付出最大努力,做到最好。”在44集大型历史连续剧《雍正王朝》中,胡玫挑起大粱,担任总导演。《雍正王朝》获得1999年大众评选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等8个项奖,并获得1999年国家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电视剧奖、最佳导演提名奖等6项大奖。此外,还获得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报》联合评出的最佳电视剧金奖及最佳导演奖银奖。
此后,胡玫又执导了由长篇获奖小说《中国制造》改编的20集主旋律电视剧《忠诚》。2002年胡玫导演的作品《芬妮的微笑》在美国上映,次年2月在国内上映。2004年胡玫拍摄了电视剧《汉武大帝》,于2005年1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创下央视电视剧贴片广告收入新高,并引发了一股关于汉史的热烈讨论。这之后,还有观众所熟知的《乔家大院》《浴血坚持》《开天辟地》等作品问世。
2009年3月30日,胡玫执导的史诗电影《孔子》在京开拍。2010年1月22日《孔子》上映,票房突破亿元大关,胡玫也因此成为中国首个创造亿元票房的女导演。
在中国影视史上,胡玫无疑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名字。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审慎的态度,胡玫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了作品厚重、大气的独特风格。胡玫说:“当我拍完一部片子,接下一部片子时,我的压力就特别大。这个压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我自己。我在想,我要如何超越自己。每一部戏,我都要拍出特点来。因此,拍完《雍正王朝》以后,基本上清朝的大戏都来找我。我觉得不行,因为拍《雍正王朝》时我已穷尽了我对清朝问题的思考和灵感。如果还是拍清朝的故事,我很难再突破自己。拍完了清朝的故事,如果一下子跨越一千多年去拍汉朝的故事,对我的冲击力很大,未知的东西很多,未知会刺激我不断去探索。”
在艺术界,流传着一句话——“戏比天大”。在胡玫看来,“戏比天大”是一种信仰和追求,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她缓缓地说:“过去有过去的艺术形式,现在有现在的艺术形式。虽然表现形式在变,但‘戏比天大’这种信仰在艺术界是一脉相承的。正因为有这种精神的传承,才有了今天所谓的‘十年磨一戏’的匠心之作。‘戏比天大’表现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就是精益求精,潜心雕琢,不断完善,克服困难,享受作品在打磨中升华的过程。”
做导演30年,如果把拍摄过的每一个镜头、每一部作品串联在一起,在胡玫的脑海里会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她的眼前会浮现多少难忘的往事?心头又会涌出多少苦辣酸甜?这一切,也许只有胡玫自己才能体会。毕竟,爱过方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
对于胡玫来说,一部戏就是一段心路历程。《汉武大帝》是由胡玫导演,江奇涛编剧,陈宝国、焦晃、归亚蕾、陶虹主演的一部经典作品。长达54年的铁腕统治,造就了汉武帝刘彻的雄才大略。事实证明,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一个痴情而又多变的人。他长门锁阿娇,与李夫人、卫子夫等哀怨的故事动人心弦。汉武帝以前无古人的气魄凿通西域,把大汉帝国的军旗第一次插上帕米尔雪峰,让响彻沙漠的驼铃声宣告东西方文化最早的陆上交流通道的建立。他南平百越,东抚蛮夷,打开丝绸之路,成倍地开拓了国土,奠定了中华大帝国的壮阔版图,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大撞击、大融合。汉武帝将汉王朝国推向了鼎盛的高峰,无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然而,任何巨人都并非完美的圣人。由于多年的征战耗尽国力,他晚年时发生了邪教作乱的“巫蛊之乱”。在内乱平定之后,他勇于认错,全面回顾反思自己的一生,嘱咐儿子对外采取和平路线,不要称霸,并为儿子选配了一位归顺的匈奴王子今日蝉作顾问。
胡玫荣获中国大众电影十佳导演奖
为了拍好这样一部震撼人心的历史巨著,胡玫到汉室王陵去祭拜,去看古战场,去新疆看坎儿井,切身感受汉朝的气息。据胡玫介绍,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在《史记》中便有记载。它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对胡玫来说,接古风是为了寻找创作灵感。
谈到创作,胡玫说:“我不喜欢拾人牙慧,我会去找根源上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很多片子,但我不愿意去借鉴,我需要忘记它,一切要从脑海里重新生化出来。这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工作,我们不要任何束缚,就从文字里去升华。但是需要大量考证。对王陵、墓地等做大量的研究。”
对于细节,胡玫和她的团队特别较真。她回忆道:“在《汉武大帝》开拍前几天,我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古书里有一句话叫‘席地而坐’。我反复地想汉朝的‘席地而坐’是什么意思呢?然后,我在《汉书》里发现了这样的记载,赐李广剑履上殿。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皇帝奖赏他带剑穿鞋上殿。那就是说,所有的官员是不能带剑穿鞋上殿的。那么问题来了,剑放哪儿?导演其实考虑的是这样的问题。我马上去和美术组商量。美术组的人说,有一件文物,过去一直不知道是什么。现在,一下子就明白了,是剑架。就是在大殿的外面,有个放剑的架子。因此,在《汉武大帝》的电视剧里,我们就看到演员‘咔’一下子把剑放到剑架上的镜头。这个器物,我在以前的电影、电视剧里没见过,只有文物里有这个东西。像这样的拍摄细节,创作过程中有很多。”
剑放哪里的问题解决了,胡玫继续讲“席地而坐”的事儿。她认真地说:“由于大臣不可以穿鞋上殿,因此,观众看到《汉武大帝》的戏里,都是脱了鞋上殿,坐在席子上说话。而此前,美术组一直问我,有一个东西,像铜镜,又不是铜镜,上边雕着凤角,里边是空的。他们一直在研究它是干什么用的?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一起坐下来研究。后来终于想明白了,因为要‘席地而坐’,所以这个铜质器物是用来压席子角的。后面的问题是,不穿鞋上殿,那就要穿袜子吧?于是,开拍前几天,服装组连夜赶制了几百双土布袜子。此后,10多年了,我们开创的这种‘席地而坐’的方式,就成了一个惯例,很多汉代题材的影视剧,都是这么做的。所以,这些破解性的内容,我觉得是特别有意思的。”
《红楼梦》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份挚爱。对于胡玫,这份情愫则由来已久。此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2016版电影《红楼梦》拍摄许可证。该片总导演是胡玫,编剧是何燕江。据了解,何燕江曾经参与电视剧《汉武大帝》《乔家大院》以及电影《孔子》等剧本的创作及改编。
谈到电影《红楼梦》,胡玫指着一份资料说:“这是电影《红楼梦》的策划书。《红楼梦》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迄今电影已经拍摄多部。相关部门要求,经典作品不能连续拍摄。不过,电影《红楼梦》已经有40多年没有拍过了,所以我们现在着手做这个事情,是一个相对合适的时机。经过这么长时间,我们也想有这个时代的解读。但是,重新演绎《红楼梦》是个非常严肃的课题。”
胡玫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很多人研究它。胡玫微笑着说:“《红楼梦》是发生在大观园的故事,之前我们看了23个版本的电影、电视,我们全部仔细研究。我们注意到所有版本的《红楼梦》都是围绕着宝黛钗的爱情故事展开的。的确,它的爱情故事最抢人眼,诗词歌赋的文学价值也非常高,是一本奇书。不过,我们这次会换另一个角度切入,会适当减少这方面的叙述。我们会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切入,这可能是颠覆意义上的解读。马克思讲,所有事情都有原因,原因背后是它的动因。最终,所有的动因归结为经济动因。《红楼梦》博大精深,我们认为最终讲的还是政治经济学。毛主席多次要求高级将领看《红楼梦》,为什么?难道就让他们看风花雪月吗?我觉得不可能。所以,我们要用创新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解读它。”
胡玫进一步解释说:“首先,一部包罗万象的清史,电影不可能把它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到。我们会把优美的清代建筑用3D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次,人物轻重取舍,会根据这次的拍摄有不同的选择,会有一些新的布局。习总书记一直在说,文化不能只有高原,没有高峰。我国的文化精品是四大名著。我们要挑战这个艺术的高峰。”
同时胡玫也表示:“大众欣赏已经进入到网络化时代,网络剧的层出不穷,对电影、电视都有一定的冲击,会给它带来压力,同时也鞭策影视工作者做出精品。不能受快餐文化的影响,尽可能地让作品在时间的长河中保留长久一些,不要稍纵即逝。艺术创作者不能急功近利,要潜下心来,一生能有一部好作品就很不容易了。《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作品,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代又一代人,把自己的智慧融入其中,方才成就经典。所以,我们很幸运,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呈现给观众最好的作品。”
在胡玫看来,做导演的方式也是一种做人的方式。她说:“现在,很多人觉得当了导演,执了导筒,就可以玩忽一切角色于掌上,这是不对的。在我看来,对角色和历史的敬畏之心,是最基本的准则。如果没有这份敬畏,你可能会觉得是在讲一个故事,拍一段戏,但对于当事人来讲,那可是血泪人生。”
胡玫书法作品
胡玫书法作品
胡玫说:“拍《雍正王朝》之前,我们受的教育是,封建帝王都是有瑕疵的。看完二月河的这部很棒的历史小说《雍正王朝》以后,我很惊讶。《雍正王朝》写了9年,作者为此付出很多,做了大量的考证和研究。小说鞭辟入里,一点一滴把这个人物塑造出来,引起我特别大的兴趣。然后,我开始研究雍正,读了很多关于他的文字记载。读完南开大学教授冯尔康的《雍正传》,我才知道雍正这13年对传承和拨乱反正有多重要。此外,我也有幸走访了皇史宬,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孤陋寡闻。这都是很好的学习过程。”
胡玫轻轻扶了一下眼镜,认真地说:“说实话,作者把一位帝王写得如此勤政,这和我最初的价值观是有很大的冲突的。当然,后来经过学习和研究,渐渐了解到我国古代的灿烂文明。像这样彻底地颠覆对一位帝王的观念,我用了大概一年的时间。”
当记者问及当初是否担心作品不被接受时,胡玫说:“其实,当时我真的有点不敢。因为这样去塑造一位帝王,大众真的不一定会接受。确实有很多昏庸的皇帝,造成了百姓的痛苦和灾难,但雍正是勤政的。去了皇史宬,我才知道康熙的教育是举世无双的。皇子们受到非常严格的教育,他们后来都是政治、军事精英。这些精英的角逐,搏杀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雍正。仅仅13年,雍正批的折子有十层楼高。别人谁能做得到?他就是这样殚精竭力地累死的。所以,我觉得这位帝王了不起。一个后人,没有理由去诋毁一位伟大的先人。一句话,做人得实事求是。”
在胡玫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靠的是儒家的忠和孝。她说:“作为一位君子,首先要忠、要孝。忠不仅是对国家的效忠,也有对帝王的效忠。这样一位帝王,我觉得堪称民族英雄。也正是因为这种传承,中华文化才能绵延不断。走遍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华人都有自己待客礼仪、道德标准和价值观,这是每位华人自信心的来源。”
谈到最新作品,胡玫表示《进皇城》将与观众见面。《进皇城》是邹静之的作品,讲述清乾隆皇帝80大寿时,全国戏班进京祝寿,以汪长生、岳九为代表的艺人与以凤格格等为代表的戏迷之间的恩怨与纠葛。
胡玫书法作品
胡玫书法作品
近年来,胡玫的作品较少,用她的话说“经常两三个剧本同时看,真正拍会很挑剔”。谈到业余生活,胡玫表示,每天都会走路锻炼。此外,还特别痴迷于书法。她说:“书法,对我来说特别重要。多年来,练书法已经形成习惯了。工作很晚很累,坐在书桌前,拿起毛笔,心一下子就静下来了,脑子也会很轻松,这是一种很好的休息。练书法时,注意力特别集中,那时外界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我会给自己安排时间练书法,每天不低于两个小时。最开心的是一整天都在屋里练书法,特别让人痴迷。书法的灵感,也会传递到影视作品里。因为,在心灵层面上,它们是相通的。”
胡玫,国家一级导演,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作品曾获得4次飞天奖、2次金鹰奖、6次“五个一”工程奖,并获得意大利第三十二届萨尔索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前苏联第十届亚非拉国际电影节银奖,第一届首尔国际电视节金奖,澳门国际电视节最佳导演奖,长春国际电影节最佳合拍片奖;个人获2次“飞天奖”最佳导演奖、2次全国十佳导演奖,被评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获得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任全国妇联常委、北京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联文研院特聘导师等。
胡玫还曾出任上海第四届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第四届冲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委员、第四届澳门国际电视节评委会主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