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杰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二节棍历史流变与现代技法体系的形成①
赵英杰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二节棍是一项风靡全球的时尚武道运动,深受世界各国武术爱好者的青睐。这项运动开展至今,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衍变,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的问题。该文以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二节棍技法衍变的历史渊源入手,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二节棍技法体系进行整理与比对,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二节棍技法体系进行简要梳理与总结。研究发现,当代二节棍技法体系较之传统更趋丰富与合理,其体系编排更加符合现代人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思维方式。
二节棍 历史流变 技法体系
二节棍又称二龙棍、两节棍、双节棍,以迅猛凌厉、柔中带刚的技击特点闻名于世,其前身可追溯到我国春秋时期的农具“连枷”[1]。随着李小龙功夫电影的风靡,二节棍受到了越来越多武术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多元文化间的借鉴交流及世界各国武道运动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二节棍理论技法体系、文化价值诉求,乃至整个产业结构的完善与升级。
1.1 连枷棍时期
连枷棍是武术器械二节棍的前身,它是一种历史久远且文化蕴涵丰富的武术器械[2]。从唐代至清代,连枷棍曾先后被作为步兵、骑兵及马步兼用的军用装备,多用于守城、破甲兵或扫击敌军马腿,其形制为铁索链接一长一短两节棍体,与今日我们所看到的二节棍颇为相似。宋《武经总要》、明《武备志》及清《清会典图》等均有对这种兵器的文字介绍及图示。
器械形制的相同或相近,必然地决定了技术上的相通或相近。无论从《武经总要》中“自上击下”“惟以敲棒击人脑而毙”的描述,或从时下已较为罕见的传统器械梢子棍的演练过程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两者均以离心做功的方式为主要技击原理,由于游离棍体旋转轴心的快速移动及空间范围内旋转轨道的灵活转换,两种器械在战术及技击特点上均呈现出迷惑性强、令敌人难以招架的特点。当我们不能将二者简单地等同,这里对二节棍的前身进行简单介绍,旨在说明两种器械在形制及技击原理方面的渊源。
1.2 现代萌芽时期
所谓“萌芽”,是基于现代意义上二节棍制式及技法体系而提出的,“萌芽时期”实指由“铁链夹棒”向现代二节棍制式的转型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短短数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经历了这一时期改良后的二节棍,真正实现了划时代意义的嬗变,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走红。
二节棍的勃然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李小龙功夫电影的巨大成功。尽管李小龙生前并未系统出版过二节棍的相关书籍,但可喜的是,通过对李小龙电影中留存的影像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我们还是有幸窥得其原貌(如图1)。
不难发现,李小龙的二节棍表演中即使再复杂的变化最终都可拆分为几个简单的招式和组合[3],这恰恰印证了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创立宗旨。作为二节棍运动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无论从演练风格转型、体系的初步形成,亦或是精简实用的技击理念来看,这一时期都为现代二节棍完整理论技法体系的搭建奠定了重要基础。
1.3 快速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以及多元文化间的频繁交流,无一不促使现代人生活及思维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欧美动画到流行歌曲、从舞台演绎到现代媒体、从民间武馆到走进校园,二节棍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全新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图1 李小龙二节棍技法体系图
图2 《李小龙双节棍规范教程》系列教学板块
2007年,由北京中体音像出版中心出版的《李小龙双节棍规范教程》在社会上影起了较大反响,这部教学片中,李煜涛先生将完整的二节棍技法划分为一系列教学板块[4],可谓首开现代二节棍技法体系之先河(如图2)。
该片一改传统武术套路固定、僵化的运动形式,片中“单招—组合—套路”、“单手棍法—异侧复制—双手棍法”的教学模式时至今日依然被我们所沿用。这一时期的二节棍技术已然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技法体系的构建日趋明朗。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众体育的稳步开展,习练二节棍已蔚然成风。从基础舞花到多向叠加,从平掌转棍到指间棍技,乃至项群间技术迁移而演变出具备象形性质的“奇技怪招”,运动技术的革新可谓日新月异。在我们今天所看到形形色色的武术器械中,若单从技术革新及招式数量角度来说,二节棍无疑可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二节棍的技法体系进行梳理与总结。
2.1 手法技法体系
现代二节棍技法体系由手法技术与肢体技术两个子系统构成,手法技法体系是二节棍完整技法体系的核心,由出棍与收棍、反弹、换手、舞花、转棍、抛接棍、发力及其他手法技术8个部分组成,其中每个部分分别涵盖了一系列技法原理或性质趋同的手法技术,我们以“舞花”体系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舞花技法体系由“基础舞花”和“舞花的衔接”两部分构成,前者是构成复杂舞花组合的基本元素,后者则是对不同技法单招组编串联的“黏合剂”。在学练二节棍的过程中,习练者只需熟练掌握几种简单的舞花招式,便可程序化地创造出一系列复杂的舞花组合,如“反8字舞花+正8字舞花=狂龙乱舞”、“狂龙乱舞+(头顶)平舞花=天女散花”等[5]。
技法体系的进步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二节棍技法种类与内涵,更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其化繁为简的归纳、整合思想,无疑为众多武术爱好者学习二节棍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由简入繁的演绎思想也使二节棍技术更加变化莫测,表现力进一步提升。
武术是流动的艺术,现代二节棍在形成清晰、完整技法体系的同时,各子系统间绝不是僵化、静止和孤立的。演练者在运用上述技法的过程中,可根据自身的思想或习惯特点对不同技术体系的棍招进行编排组合,极大地增加了练习过程的趣味性。从这个意义讲,二节棍运动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结构体系和编排原理与现代人崇尚自由、追求个性思维方式的吻合。
2.2 肢体技法体系
二节棍的肢体技术主要有身法协调、移动技术和腿法特技三部分构成。
身法协调是在吸收套路运动中闪转腾挪等武术动作及攻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规范非执棍手手型、步法步型,加之动静、开合等运动形式的合理运用,对动作张力和整体美感进行的艺术化加工。
二节棍中的移动技术有实战与演练之分,前者讲求在瞬息万变的真实格斗中采用快速、精简的步法进行攻击或防守,常用技术有滑步、击剑步、旋风步、交错步等;后者多采用灵活且富动态美感的步法技术沿既定方向进行位移,与武术套路中“跑场”颇为相似。
作为一项风靡全球的时尚运动,二节棍业已发展成为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符号与象征,其腿法特技吸收了体操、跆拳道、跑酷及街舞运动中的大量技巧(如540°后旋、团身侧空翻、踢月腿等)。当动作剧烈的难度技巧与“以快为尊”的二节棍相结合,便促使这项短器械在有限空间范围内的表现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延展,进而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演练效果。
经历了数十年发展与演变,现代二节棍不仅在器械形制及表演形式上日趋多元,其技法体系的形成更是吸收了传统武术、跆拳道、街舞、体操、跑酷等多种技巧形式,成为了一项集休闲社交、竞技表演、健体防身等综合功用于一身的现代时尚武道运动。然而无论其如何变化,蕴含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为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多重价值更是不可估量的。在中华民族稳步崛起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华武术精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方为武之根本,道之真谛。
[1]马明达.说剑丛稿(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172-178.
[2]温戈.全图解李小龙二节棍[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
[3]周庆杰.二节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2):114-115.
[4]李煜涛.李小龙双节棍自修规范教程[M/CD].北京:中体音像出版中心,2007.
[5]牛凯,卢文祥.双节棍运动流变特点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3(7):47-49.
G633.69
A
2095-2813(2017)06(c)-019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197
赵英杰(1993—),男,汉,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