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才,李开文,李晓通,邹孟言,周山彦
(文山学院体育学院, 云南 文山 663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以动制动:体育非遗吹枪的高校教育传承研究
高志才,李开文,李晓通,邹孟言,周山彦
(文山学院体育学院, 云南 文山 66300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深度访谈和比较研究法,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教育传承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对体育非遗传承实践、意义的论述较为多见,而具体是问题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围绕体育非遗高校教育传承过程中“3min”热问题展开研究,并试图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找寻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传承;吹枪
1.1 引入体育专业课
阿坝师专将藏羌锅庄引入阿坝师专体育专业课程。 “阿坝师专于1997年尝试在体育系开设藏羌锅庄课,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2000年正式将藏羌锅庄纳入了体育系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下期,每周3学时。”“藏羌锅庄的考试以技术部分为主,让学生在所学的成套锅庄动作中随机抽取两节进行考试,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技术评分。”
1.2 邯郸学院将太极拳引入体育专业课程
“2005 年起,利用我院(邯郸学院)的师资优势,在体育专业学生中开设了杨式太极拳必修课程与方向专选课,以及武式太极拳的专业选修课;2009 年增开了与太极拳有关的古代哲学类、医学类等方面的理论课程。”
1.3 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公共体育课程
“我校(邯郸学院)从 2004 年将简化太极拳列为公共体育的必修课;从 2005年起,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杨、武两式太极拳的公共选修课。2010 年起在全校公共体育课全面推广 28 式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并逐渐推广传统杨、武式太极拳及太极拳器械等项目。”“陕西安塞腰鼓进入高校公体课已经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安塞腰鼓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锻炼节奏感和协调性;另一方面以西部地区普通高校作为依托,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将其进行规范和改造是该项目发展的最佳途径与动力。”
1.4 将体育非物资文化遗产作为高校特色文化打造
“从 2000 年的校运动会开始,西安理工大学的安塞腰鼓受到高度评价和赞誉。陕西电视台还曾为此专门制作了专题,向国内外播放。陕西的长安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渭南师范学院等也相继开展了这项活动。” “我国高校应当招收蹴球水平高的学生入校就读,以此来带动高校整体的蹴球水平。并且大力推广蹴球运动,为高校蹴球项目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5 小 结
在将民族民间体育引入高校教育,可以说在联合国提出非遗保护之前就已经开始,文献所呈现的是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教育,但是并没太多的文献呈现具体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在社会变迁中,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教学过程中也显现出很多问题,如胡小明教授提出的民族传统体育高校教育传承的“3min热”现象。如果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没有效的根治,那么民族传统体育的高校教育传承就会陷入为了传承而传承的怪圈。
云南省的省级非遗项目——吹枪在高校教育传承中“3min热”现象明显。上课同学们听说是一项新的运动项目,都激情四射,抢先体验。担体验3min之后,感觉口腔和面部不舒服,连续几发吹不得好环数便兴趣奏减,即可开始玩起了随身携带的篮球、足球等球类。体育非遗的高校教育传承不照搬照抄民运会的比赛形式,亦不能照搬照抄民间的运动形式,它必须面临高校的重构。那么吹枪之所以称之为吹枪,不是它物,它不能丧失其自身的文化,却不能停滞于当前的运动形式,它必须在原文化的指导下重构,这样对原生态文化的挖掘和坚守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眼 动
眼观三路:上观鸟儿的行踪,寻找射程范围内的猎物。鸟儿在大自然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保护色,在周围环境的庇佑下为猎人锁定目标增添了许多困难。但是恰恰鸟儿的活泼好动的天性暴露了自己,很多时候猎人都是依靠鸟儿在其原地跳动的瞬间才能锁定猎物。中观手上的弹丸、枪管的润滑程度。观察的弹丸的大小是否合适,有经验者可凭手指感觉搓定弹丸,一般射击3次需灌水润滑枪管。弹丸由当地的黄泥浇水揉制而成,绿色环保,成本低廉,揉制成功的子弹块可以独立粘付于枪拖之上,粘性极好。下观脚下的路,观察脚下地面是否有凹地,是否有石头,是否有干脆的树枝,一则防止踩踏避免自己受伤,二则防止自己的行动被猎物发现和脚下发出声响赶跑猎物。
2.2 手 动
当发现猎物时,左手拿枪,右手搓试弹丸。枪管是由内径0.015~0.018m,长1.3~1.5m的竹子制成,当地称为薄竹,独特之处在于中间没有竹节,竹节两头的直径相差0.001m,单颗竹子高达10m,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右手搓出的圆形球体必须要大小合适,能充分利用枪管两头的内径差带来的气压差,最大限度地增强子弹的出枪速度。除此之外,手上还要负责托枪瞄准,在丛林中扒开或折断档路的树枝,对打下来的猎物进行装袋处理等动作。
2.3 脚 动
脚动往往是与眼动、手动一起的。当锁定猎物之后,必须依靠脚步的快速移动来找寻射击的最佳位置,需要找寻猎物与枪头之间有无其他物体遮挡子弹飞行路线,猎物头部是否正对猎人,猎物头部正对自己命中率很低,因为长有复眼的鸟在子弹出堂时还有能力飞走。最佳位置是鸟头背对、侧对枪头,枪头与鸟头之间没有其他树枝遮挡,如果遇到风还要根据风向调整射击的位置和角度。
2.4 一 射
眼动、手动、脚动三位一体构成吹枪狩猎的“动”态文化特征,由于吹枪是无声枪,因此猎人往往需要“补射”,当第一枪未能击中猎物时,可以“补射”第二枪、第三枪。有经验的猎人可以在1min之内射击6~8次。每一次的弹丸都是现场搓捏,因为提前搓捏弹丸脱水后会干裂,不易射中。这就要求手指的快速搓捏,锻炼末梢感觉神经。在射中猎物之前往往需要慢速,轻盈的脚步靠拢猎物,当射中猎物之后往往需要快速的脚步、猛烈的行动在最快时间抓住猎物。因此,射击前后的脚步也是不一样的。
3.1 促进吹枪轴心文化凝练的动力
胡小明先生一直认为,高校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重要场所。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 ,在当今的社会制度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开展受2方面的社会因素影响。第一,民运会的影响,高校作为代表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技;第二,受高等院校综合评估的影响,高校力图打造自己的文化特色,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传承提供了空间。
3.2 靶环的皈依:突显人与人之间的对抗
盏炮所针对的靶子是灵动性强的小鸟,体验的是人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兴奋与快感。但高校不能再让同学们打鸟,在一次室外吹枪课中意外发现同学将运动场边的果子摘下,放在枪管里吹打他人,被打的同学则反过来摘果子还击。这本来可定义为“不按要求”上课的表现,但却与原生性的吹枪同出一辙,对于打破民运会赛场上的打固定靶,具有很强的参考性。
3.3 子弹的皈依:面粉代替泥丸,还原搓泥动作
民运会比赛所采用的钢针对人体杀伤性较大,因此吹枪动态“打人靶”必须将子弹进行改良。原生态的吹枪运动以本地的黄泥或者白泥为子弹,经过简单加工处理之后粘性极强,用手搓泥泥土,使之以枪管直径相吻合,子弹直径大约为0.01m。由于吹枪射击时用嘴直接吹射枪管,因此枪管上遗留的黄泥会污染口腔,因此被民运会组委会改编成钢针加塑料尾翼。为遵循原生态文化,经过仔细研究与推敲,将民间的泥土用面粉代替,既可以免除卫生问题,又与原生态文化相吻合。改良靶位和子弹后的吹枪运动,摒弃了民运会赛场上的静态文化特征,运动员吹射过程中可以摆各种POSE,指挥队友协作,培养团结合作能力,是一项很好的训练准确性、灵活性和反映能力的项目。
3.4 以动制动:吹枪文化轴心的凝练
“以动制动”是吹枪运动文化的轴心。盏炮所体现出来的对抗性有2个方面:第一方面,人类与鸟类对抗灵活性;第二方面,盏炮者之间的相互较量,通过狩猎数量的多寡进行较量。从地方性知识到吹枪轴心文化的凝练过程中,紧紧抓住这2点:第一方面构成吹枪技术动作的基本形式,第二方面构成吹枪运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基于此吹枪“以动制动”游戏活动诞生,游戏规则如下:(1)将队员分为正反2个组,带上护目镜,穿上射击位置区位图,队员可以是1对1、2对2、3对3、4对4;(2)每名队员手持一杆枪(通常是短枪,长度为0.75m),一团面粉混水后制作的粘性合适的面团;(3)射击时间为5min;(4)设立总裁判兼计时长1名,分裁判的数量以场上队员的数量一致,每名裁判盯住一名队员,如场上是3对3则需要6名分裁判,分别记录其得分情况;(5)射击的基本动作及要求。在5min之内,比赛双方在各自的射击区域,自行搓揉自己手中的面团作为子弹,以击中对方固定的射击部位为目标,每射中1次,得1分,最终以团体总分多者为胜,单场可设立最高射击王。对跨出射击区的队员扣除本人所有得分,并立刻驱逐下场。
“以动制动”吹枪游戏,摒弃了民运会赛场上的静态文化特征,运动员吹射过程中可以摆各种POSE,指挥队友协作,培养团结合作能力,是一项很好的训练准确性、灵活性和反映能力的项目,每名队员的心率达到中等运动强度以上。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需要地方性知识来引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东西方体育文化交织中再也承担不起因失误而损耗的文化遗失。对地方性知识不准确的理解或解释,不论是故意的过错或是出于无知,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带来巨大的灾难。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历程,实质上是一次从地方性知识到文化轴心的转变与升华的过程,在接受了所谓西方体育文化精髓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丧失了地方性知识以后,变得面目全非,陷入非本土亦非泊来品的怪圈。然而东方学者更应该坚守自己的文化,匠心挖掘地方性知识,按照地方性的知识来建构整个项目的发展。
[ 1 ] 李琪.藏羌锅庄引入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研究[ 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6):97-99.
[ 2 ] 马秀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太极拳的高校传承模式实证研究——兼谈民族体育高校传承的实践[ J ].邯郸学院学报,2012(9):100-103.
[ 3 ] 赵冬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安塞腰鼓的发展前景研究[ 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3):183-186.
[ 4 ] 许万林.安塞腰鼓在高校的传承分析[ J ].体育文化导刊,2012(4):127-129.
[ 5 ] 王祺.蹴球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咸宁学院学报,2011(8):136-137.
[ 6 ](美)米切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6. [ 7 ] (德)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4.
[ 8 ](美)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南京:艺林出版社,1999:26.
G807.4
A
1674-151X(2017)02-094-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4.050
投稿日期:2016-12-26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社会转型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教育传承实证研究(2014Y478)。
高志才(1980—),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
通信简介:周山彦(1985—),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