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运动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方式与对策探讨

2017-07-18 09:23:53王林毅
运动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心理

王林毅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3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关于体育运动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方式与对策探讨

王林毅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3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和主要成因入手,探究了体育运动在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行性,以及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体育运动;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

1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和主要成因

因为就业压力大以及学生之间竞争激烈等,从而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现状的主要成因,来自于各个方面,如学习问题,学习差的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甚至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而学习好些学生容易压力大产生焦虑的情绪。其次,学生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有重要影响。比如,与教师的关系、与舍友、同学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恋人的关系等都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支柱,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社会重要群体,提高大学生素质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工作势在必行。所以,如何通过相关的具体措施和途径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也是现代需要考虑的重要事项。一些教育工作者通过从不同的方面出发,对体育运动的精神诱导作用进行了解和分析,总结出体育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理健康问题,它的促进作用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和支持。通过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指数和强身健体,还可以缓解压抑紧张的学习气氛,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明显提高。

2 体育运动在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可行性分析

在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出现问题的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大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失败和成功、悲伤和愉快、失望和勇敢等情绪都是心理活动的一部分。大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感受体育的乐趣所在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据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失败和困难时,都会选择去操场跑步,以此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这说明大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调整心理健康平衡,并以此来调整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逐渐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次,体育运动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通过体育运动能有效改善学生的体质,促进大学生血液循环和大脑的兴奋度以及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同时,体育运动还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比如,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后,能被体育精神感染,从而可以勇敢面对挫折,练就顽强、坚毅和勇于挑战自我的优秀品质。此外,通过体育活动还能有效增进大学生的快乐感,调节他们的消极情绪。

总之,体育运动在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非常有优势。首先,通过体育运动调适心理健康的这种方式容易被接纳,因为体育活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大学生的不同体育需要。同时,体育运动的效果比较显著,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调整平复消极的情绪,从而让大学生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情。此外,体育运动与药物相比,不会产生副作用和后遗症。它不仅是一种健康的调节方式,而且通过体育运动调节心理问题的这种方式不需要花费成本,学生也可以不借助他人的力量,自己进行调适和治疗,这种活动方式较为便捷。

3 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丰富、感到充实,能够冷静地面对事物并能乐观地面对生活,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决抵制一切不良诱惑,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同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有自知之明,正确评价自己。而体育运动就是帮助学生调适心理问题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3.1 转变观念养成学生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不利于增强大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学校管理部门以及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不断创新,采用新颖的教育方式,将督促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作为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要让大学生能充分地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以及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的重要作用。教师要让体育教学充分发挥出其教学特点及优势,既不能把体育课作为一种自由课,也不能把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摆设,而要试图将体育课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让大学生能够将体育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然后渐渐地发现体育的魅力所在,最终让大学生自觉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在理论课上还可以为大学生播放一些奥运比赛的视频,让大学生对那些奥运冠军能产生自豪、羡慕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对体育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的意识。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学校通过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还能有效引导大学生树良好的思想观念。其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将有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首先,要多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大力宣传体育的重要作用,从而构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比如,学校可以进行体育知识问答、趣味运动会、班级项目竞赛等,为大学生提供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同时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认识到体育带给人的快乐,从而发现体育的魔力,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其次,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关于体育思想的座谈会或者讲座,让大学生真正地认识体育以及体育精神,从而提高对体育的积极性,并喜欢上体育活动。此外,大学生对社团的兴趣非常高,因此学校还可以利用社团举办一些个人竞技和团队竞技,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竞技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顽强意志。同时,大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还能克服困难和障碍,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以此培养个人的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

3.3 大学生应合理、适当地进行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虽然能有效调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但也要应用合理才能充分达到其良好的促进效果,因此,大学生要合理、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否则不但不能调整自己的心理问题,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大学生要合理安排体育运动,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心理研究表明,最好的锻炼时间一般为20~60min,每次锻炼前最好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然后进行有氧活动20min(心率达到110~130次/min),锻炼时的心率应达到最大心率的60%~90%时心理效应最好。

3.4 开发新的业余体育活动资源

3.4.1 显性体育活动资源 开发新的业余体育活动的资源包括显性体育活动资源和隐性体育活动资源。其中,显性体育活动资源是指学校要加大对体育器材和设备的投资,给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提供硬性条件。有的学校的体育器材数量少、种类少,而且许多器材年代久远已经不能使用了。所以,学校首先要为学生增加一些器材的种类和数量,同时要注意学校的设施,如篮球场地、足球网、乒乓球台等。

3.4.2 隐性体育活动资源 隐形体育活动资源是指精神形态的体育好活动资源,它是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的一种资源。它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目前许多学校依然使用统一教学的模式让所有学生都学习一种项目,这对学生的潜力和兴趣极为不利。因此,学校要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让学生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上课。这对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他们心理健康很重要。其次,学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选择体育项目。有些体质差的学生不能够适应教师上课的训练强度,以至于他们对体育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所以学校为了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要给他们提供合适的体育项目,避免他们产生自卑、郁闷等消极情绪。最后,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选择喜欢的项目。这就需要学校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如游泳、健美操、瑜伽、拳击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此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4 结 语

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人群,是我国青年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更是当前高校教育所面临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大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若不能够及时地疏导并解决,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将极为不利。而体育运动对于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意志、增强学生自信等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体育运动是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体育运动不仅能带给学生健康的体质,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综合素质。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品质。因此,学校应采用激励教育的方式,来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的精神与热情,要让大学生以主动与积极的心态去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然后大学生才能以强壮建康的身体去积极乐观地面对未来生活,以实现体育运动的价值以及彰显出体育运动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方式的作用。

[ 1 ] 吴阳. 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价值研究[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107-108.

[ 2 ] 晓梅.基于快乐体育教学需求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8):78,161.

[ 3 ] 姜玉兴. 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探讨[ J ].教育与职业, 2014 (30):180-181.

[ 4 ] 陈红刚. 简析激励式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J ].运动,2016(16):87-88. [ 5 ] 张利生. 激励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J ].教育与职业,2014(33):191-192.

G807.4

A

1674-151X(2017)02-08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4.043

投稿日期:2017-01-08

2016年度大连海洋大学社科联重点立项课题《体育运动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方式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6xsklzd-27)阶段性成果。

王林毅(1963—),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教育与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体育运动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