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航平 孙振武 宋淑华
(云南师范大学高原训练实验中心 云南昆明 650500)
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监控与评价方法①
王航平 孙振武 宋淑华
(云南师范大学高原训练实验中心 云南昆明 650500)
目的 通过对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探讨并建立高原训练的负荷量与评价体系。方法 选择9名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进行4周的高原训练,在不同的训练阶段采集安静血液进行血液成分分析,采用8×400 m自由泳及T-30进行强度监控并进行即刻心率、BLa测试,评价其有效性。结果 高原训练前与高原训练后1周比较WBC、RBC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原训练前与高原训练后2周比较HGB、PLT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原训练前与高原训练后3周比较HGB、BUN、T存在显著差异(P<0.05)、LYMP%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高原训练前与高原训练后4周比较WBC、HGB、CK、BUN、T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一次或一组高原动作训练负荷及T-30(30 min全力匀速游)高原训练负荷强度可以作为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生理生化监控与评价的量化指标。
游泳 高原训练 监控 评价
根据田麦久的项群训练理论[1],游泳被认为是一项速度性和耐力性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目,其中短距离游泳项目50 m、100 m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而中长距离游泳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为了取得游泳比赛的胜利,各国都加了大对技战术、专项训练方法及专项理论的研究力度,研究水平各国之间的差距日益减小,如何保持运动员的竞技最佳状态、开发其潜能、科学系统的安排训练计划已成为世界各国游泳运动急需解决的科研问题。
如何深度挖掘运动员的潜能、维持最佳的竞技状态、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已成为各国游泳运动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2]。高原训练是各国较为公认的理想训练方法,研究发现:通过系统化的高原训练,运动员在心肺功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机体对氧的运输加强、吸收速度加快[3],但目前关于高原训练的负荷量与评价体系还较为欠缺,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较为系统、适合游泳项目特点的专项训练生理、生化监控方法以保障游泳训练的科学进行。该研究运用运动生理、生化、训练学的指标和原理方法,结合游泳项目的项目特点及规律,初步研究并建立游泳专项训练生理生化监控指标和评价方法,为提高该项目的高原训练科学化训练程度提供理论科学支撑。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的观察对象为云南师范大学游泳队男子运动员9名,其中一级8人,运动健将1人,年龄为(21.2±1.67)岁,身高为(179.3±0.85)cm,如表1所示。
表1 云南师范大学游泳队运动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2 高原训练期间云南师范大学游泳队血液成分及机能指标的变化
1.2 实验设计
运用运动生理、生化、训练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结合训练计划跟踪监测运动员在4周高原训练期间相关指标。通过对训练负荷、专项机能、专项能力的监控,寻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逐步建立和完善世居高原游泳运动员专项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并进行评价。
1.3 测试指标
在每周日清晨(6:30am)抽取运动员静脉血,全血抗凝处理进行血常规测试,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非抗凝血分离血清,测试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睾酮(T),运动负荷后即刻测试心率(HR)及血乳酸(Bla)。
1.4 测试仪器
血常规测试采用Beckman Coulter LH 780(美国)血细胞分析仪,s T和s C采用Beckman Access 2(美国)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试,s CK和sUREA采用Beckman Dx C 600(美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即刻心率用Polar S810心率表测试,即刻血乳酸使用德国EKF便携式血乳酸进行测定。
1.5 数理统计法
2.1 高原训练期间血液成分及机能指标的变化
由表2可见,运动员RBC值表现为一种升高趋势,在第1周时出现一个峰值,高原训练前与高原训练后1周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几周比较无差异;运动员的WBC在训练第一周急剧升高,第二、三周出现下降,但整个高原训练期间都较高,特别在高原训练第1周增加显著(P<0.05);运动员HGB水平,在高原训练期间均表现为上升趋势,第二、三、四周均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PLT值表现为降低趋势,其中高原训练前与高原训练第2周相比,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在高原训练期间出现身高趋势,特别是在高原训练第三、四周时,出现显著性增高(P<0.01);HCT各训练阶段无显著差异。
机能指标我们选择CK、BUN、T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随着高原训练时间的持续,CK值出现明显的降低趋势,高原训练前与第四周相比,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BUN在第三周出现差异,并一直延续到第四周(P<0.05),睾酮T在训练的第三、四周出显著性现差异(P<0.05)。
2.2 一次或一组动作高原训练负荷强度的生理生化监控指标与评价方法
表3、图1反应的是9名男子游泳运动员进行8×400m自由泳训练后的即刻BLa值、即刻HR值和8个400 m自由泳的平均成绩。可以发现:受试者训练后即刻Bla均值为8.23 mmol/L,即刻心率均值为181.7次/min,400 m平均成绩为257.86 s。
图1为9名运动员对该训练手段的生理负荷反映,其中运动员欧阳XX、戴XX、李XX和谢XX运动后即刻BLa值基本达到训练要求,变化范围为7.56~7.92 mmol/L,但欧阳XX和谢XX运动后即可心率未达到要求,王XX、陈XX运动后即刻BLa值超过训练要求,但即刻心率未达到训练要求,刘XX、郭XX运动后即刻HR值虽然符合训练要求,但即刻BLa值略偏高。
2.3 T-30(30 min全力匀速游)训练负荷强度监控
表4为9名男子游泳运动员进行T-30训练后的即刻BLa值、即刻HR值和全程游进距离。可以发现:训练后即刻BLa均值为4.12 mmol/L,即刻 HR 均值为165.6次/min,全程游进距离均值为2 672.2 m;除欧阳XX、左XX外,其他运动员运动后即刻BLa值基本达到训练要求,变化范围为3.96~4.38 mmol/L,欧阳XX、谢XX、郭XX运动后即刻HR值稍高,分别为178次/min 、175次/min、173次/min。其他运动员运动后即刻HR值均符合训练要求,变化范围为156~169次/min;陈XX和谢XX的30 min游泳距离较长,分别为 2 830 m和2 760 m,其他7名运动员的总游进距离较短,变化范围为2 530~2 670 m。
表3 8×400 m自由泳训练负荷强度监控
图1 8×400 m自由泳训练负荷强度监控
3.1 高原训练期间血液成分及机能指标的变化
高原训练期间的血液指标可作为机体是否适应高原环境和训练负荷的重要评价指标,对运动员的营养和机能状况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4]。目前,血象指标的监测已成为国内外许多高水平运动队在高原训练期间测试的主内容[5],高原训练期间免疫机能的监控通常以WBC来反映[6],运动员的有氧能力通常以HGB水平变化来反映某些项目运动强度或运动量对机体的影响[7]。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通常用HCT反映,偏高或偏低均会影响血液对O2运送能力[8]。通常情况下运动员由平原进入高原后,机体会对低氧产生应激反应,致使储血器官将红细胞释放进入血液、脱水使血液浓缩等原因引起HGB、RBC、HCT等一过性升高;随后肾脏在缺氧刺激下,生成更多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释放入血,引起骨髓造血功能增强,在生成更多的RBC的同时,HGB、HCT水平也升高[9]。陶晓黎[10]、高欢等[11]分别男子游泳运动员和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与高原前相比,WBC均低于高原前的水平,但卢铁元[12]等通过高原训练的监测发现,WBC出现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提示长时间高原训练可能导致免疫机能下降;该研究与以上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在高原阶段,除PLT指标外,RBC、WBC、HGB、LYMP%、HCT均较高原训练前升高,WBC第一周出现升高,随后几周出现降低-升高的趋势,这可能与高原低氧刺激引起机体自身免疫机能应激有关,同时也不排除血液浓缩的影响;人体血小板数在高原训练时会出现下降,其降低与进驻高原的时间及红细胞的增高程度也有关[13]。该研究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初期PLT都出现持续下降,并在第二周降到最低,之后PLT虽有所回升,但高原训练末期仍低于初期值。同时有研究认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前体存在竞争关系,有研究者将缺氧分为短期和长期缺氧,发现短期缺氧引起血小板增多,长期缺氧造成血小板降低[14],该研究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观点。
3.2 一次或一组动作高原训练负荷强度的生理生化监控指标与评价方法
优秀游泳长距离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最有效的途径是以达到或接近VO2max的负荷强度来实现的[15]。自由泳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最大摄氧量强度训练手段多采用8×400m,训练监控采用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完成8×400 m自由泳后的即刻HR和即刻BLa,8×400m自由泳的平均运动成绩来反映训练学指标,结合这3个指标可以综合评估训练负荷强度和效果,该研究监控结果分别见表2和图1,说明8×400m自由泳训练负荷强度较大,机体已经动员了一部分糖酵解供能,达到最大摄氧量强度的训练目标,因此我们认为一次性或一组8×400m自由泳高原训练,可以作为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负荷强度控制的评级指标。
表4 T-30训练负荷强度监控
3.3 T-30(30 min全力匀速游)高原训练负荷强度监控
游泳长距离项目的恢复能力基础是有氧能力,较强的中高有氧能力与机体血液和骨骼肌缓冲乳酸的能力成正比,该研究要求运动员保持全力匀速游30 min,将BLa达到3~4 mmol/L,HR达到150~160b/min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上述3个指标综合评估训练负荷强度和训练效果,监控结果分别见表3和图2。说明T-30训练负荷强度适中,机体以有氧能量代谢方式为主,符合无氧阈强度的训练目标,因此,可作为游泳高原训练强度监控的主要指标。
体能主导类游泳项目高原训练适宜的负荷强度的选取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减少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的损伤非常的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科学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深入细致的分析各生理生化指标标化的特点和作用,制定出一套适合游泳的高原训练量化指标评价体系,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安全性。通过该研究得出结论:一次或一组高原动作训练负荷及T-30(30 min全力匀速游)高原训练负荷强度可以作为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生理生化监控与评价的量化指标。
[1]田麦久.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原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3):3-17.
[2]周磊.我国优秀女子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冬训期高原训练生理生化监控及机能评定[D].武汉:湖北大学,2012.
[3]冯连世.高原训练及其研究现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32-136.
[4]陆一帆.高原训练个性化监控的探索[J].体育科研,2009,30(6):5-8.
[5]钱风雷,王晨.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血乳酸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4,5(6):69-71.
[6]Buchheit M,Simpson BM,Garvican-Lewis LA,et al.Wellness,Fatigue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Acclimatization to a 2-week Soccer Camp at 3 600 m[J].Br J sports Med,2013,47(11):1-9.
[7]王敬茹.8周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09.
[8]汤景之.我国世界级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重大国际比赛赛前训练负荷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9]Pyne DV,McDonald WA,Morton DS,et al.Inhibition of Interferon Cytokine,and Lymphocyte Responses Inelite Swimmers with Altitude Exposure[J].J Interferon Cytokine Res,2000,20(4):411-418.
[10]陶晓黎.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训练监控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5,9(1):80-81.
[11]高欢,高炳宏,冯连世,等.长时间高原训练对优秀赛艇运动员免疫机能及血浆瘦素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11):986-991.
[12]卢铁元,杨明.高原训练对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血5项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0):34-35.
[13]赵晋.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14]聂金雷,张勇.运动与自由基研究新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33-34.
[15]周超彦.游泳长距离项目专项训练生理生化监控方法的研究与建立[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2.
G808
A
2095-2813(2017)06(c)-0029-0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029
云南省科技社会发展计划“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高原训练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RA010)。
王航平(1978,7—),男,汉,陕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原训练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