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光清
中年级习作要过“五关”
☺夏光清
中年级习作首要的是体会文章的思路、结构、顺序等;其次要多开展片段练习,把好中年级习作的“五关”——动物关、植物关、人物关、景物关、小事关。
写动物,无非是抓住其外形和生活习性。我们发现,若用第一人称写,不仅有话可说,而且生动有趣。如《神气的大公鸡》:
我是帅气的大公鸡雄雄。每天清晨,我身着五彩衣,踱着方步,在院子里转来转去,哪个小朋友要是赖床,我就“喔喔喔”催促几声。我很爱美,头戴一顶小红帽,就像一朵美丽的鸡冠花。怎么?你说我的眼睛小,其实,我的眼睛特别有神,像不像两颗亮晶晶的黑珍珠?草丛里有虫子,我一眼就能发现,第一时间用尖尖的嘴叼起,一口吞下去。我的爪子非常锋利,在地上划来划去干什么?告诉你,这不是刨食吃,而是在练“签名”呢!
小作者抓住动物的特征,按照从整体(五彩的羽毛)到部分(鸡冠、眼睛、嘴巴、爪子),由上到下这样的顺序写,语言活泼,“帅气”“踱着方步”“练‘签名’”等,就跟我们在生活中说话似的,相信读完之后,大家都会喜欢上这只大公鸡。
我们先读读《校园的梧桐树》片段,想想作者抓住梧桐树什么特点,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校园里有几棵梧桐树,高大,粗壮。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那青绿色的树干,像长长的手臂伸向天空,比三层楼还要高。说它粗壮,确实也够惊人的,两个小朋友手拉着手,也抱不住它的腰。巨大的树冠向四面舒展,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远远望去,宛如一把把绿绒大伞。
这段话抓住梧桐树高大粗壮的特点,从树干、树冠两方面来写,运用了打比方(宛如一把把绿绒大伞)、作比较(比三层楼还要高)、列数字(两个小朋友)等说明手法,把树干如何高大、怎样粗壮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写人,离不开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笔下的人物才能栩栩如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我的同伴写字时真逗,作业本偏偏斜放着,笔杆头冲前。他自己呢,头歪着,一只手耷拉着,脖子扭着,脑袋几乎要贴到桌面上了;再看看他写出的字,真是字如其人——歪歪扭扭的。
瞧,头“歪”着,手“耷拉”着,脖子“扭”着,脑袋“贴”桌面,这几个动词一下子把人物的动态外貌写得活了起来。如果我们总是写一个人“马尾辫、大眼睛,一笑就是俩酒窝儿”,这样“千人一面”,是不是体现不出人物的个性来呢?
如何把人物的语言写具体呢?你只要加上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就可以了,当然,这些提示语用在不同的位置,一定可以给习作增色。如:
妈妈正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我亲昵地往上靠,撒娇地说:“妈,再给我吃一块糖醋排骨,好吗?”我伸出了一个手指。
“一块?”妈妈先是一愣,而后“啪”的打掉我的手,“不行!”
“妈,我的好妈妈,你就开个后门吧!”我馋得有点厚脸皮了。
“不行就是不行。”妈的声音不高,态度很坚决。
写景物和写其它事物一样,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有一个适当的安排,先搭建框架,然后抓住使人感兴趣的东西,从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生动地描绘。如果习作不能吸引读者,阅读之后觉得没意思,那肯定是一篇失败之作了。如:
转了一个弯,又进了一个洞,一阵阵凉气不时地袭来。灯光下,远处一棵又高又大的“榕树”垂下无数雪白的气根,夹着茂密的枝条,一直拖到地下。攀上一座“楼梯”,那些石钟乳真是千姿百态,用手轻轻一敲,“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一首美妙的乐曲。走过一座“百步桥”,潺潺的流水声吸引了我,原来这流水声竟来自一条地下河。顺着溪流,我们依依不舍地出了洞。
小作者的写作能力很强,写起来一点也不慌乱。先写“榕树”的高大,再写“石钟乳”,最后写“百步桥”,看到的、听到的与感觉到的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有条有理,让人身临其境。
把小事写好,就要写清重要的情节、场面。初学写事,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也有利于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具体。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必做一件事就成一件事,来一个小小的波折,习作会更有意思。如《第一次叠被子》:
我可以大显一下身手啦!走到床前,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把被子平铺在床上,然后,像照顾小宝宝一样,把它的两只手对折,接着,把头扶起,脚弯起,头和脚并在一起。大功即将告成,我不禁一阵窃喜。不料,我的脚一滑,被子宝宝掉落在地,这回是“豆腐渣蒸馒头——散了”。“哇——”是谁在哭?竟然是我。
中年级的习作入门要“眼高手低”。“眼高”,就是习作要有总体架构,“手低”,就是练写的时候,过好“五关”,多练习一些小片段,七八句话也是可以的。
(作者系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教师,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
编辑朱璐zhulu83@126.com
本期谜底
《狡猾的走私者》答案:
亨利检查时疏忽了最容易发现的地方——自行车。小伙子每天推一辆自行车出入境,亨利却只检查车上的稻草,一次次让小伙子走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