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在大理地区的文学活动及其影响

2017-07-18 11:59彭新有沙振坤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芒市678400
名作欣赏 2017年20期
关键词:元阳杨慎宝山

⊙彭新有 沙振坤[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云南 芒市 678400]

杨慎在大理地区的文学活动及其影响

⊙彭新有 沙振坤[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云南 芒市 678400]

杨慎在大理地区结交的最重要的友人是李元阳,他两次漫游大理都以文学活动的形式展开,通过李元阳引介,结识许多士绅文人,创作了大量诗文,促成了大理地区文学的兴盛,大大增强了杨慎在云南的文化影响力。

杨慎 大理地区 文学活动 文化影响

李元阳(1497—1580),字仁甫,号中溪,大理太和人,白族,云南学者,嘉靖元年(1522),中云贵乡试第二;嘉靖五年(1526),会试中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名动京师;嘉靖二十年(1541),外艰去任,遂里居不仕;著有《中溪漫稿存稿》《艳雪台诗》等传世。考李元阳生平,其与杨慎的相识应始于乡试中举之后,其《游盘山舞剑台记》有“既举后,客寓京师”语,而这个时期,杨慎正于京师任翰林修撰,纂修《武朝实录》。李元阳与杨慎相识或缘于张含的引见,张含(1479—1565),字愈光,云南永昌人,幼年随父张志淳仕宦京师,其父与杨慎之父杨廷和交好,故张含与杨慎自幼订交,其弟张合与李元阳是嘉靖元年(1522)乡试同年,中云贵乡试第一。据张丽丽《张含年谱》,“嘉靖二年(1523),张含曾在这一年再次进京,同其弟张合同由贵州历荆襄至京师赶考,未中”,嘉靖三年(1524),张含离京返滇,杨慎因“大礼议”谪滇,故可推测,嘉靖二年,张含、张合、李元阳、杨慎四人皆在京师,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李元阳通过张含而与杨慎相识,但二人此时的文学往来无考。

较早记录杨慎与李元阳文学往还的作品是《游点苍山记》,嘉靖七年(1528)至嘉靖九年(1530),李元阳丁内艰而返滇归里,杨慎写道:“嘉靖庚寅,约同中溪李公为点苍山之游。”嘉靖庚寅即嘉靖九年,杨慎充军云南的第五年,在李元阳陪同下遍游点苍。二人寻访点苍山水名胜,吟诗酬唱,催生了大量诗文,成为杨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大理之行。“二月辛酉,自龙尾关窥天生桥,夜宿海珠寺,候龙关晓月。两山千仞,中虚一峡,如排闼然。落月是悬,其时天在地底。中溪与予各赋一诗。诗成,而月犹不移,真奇观也”,良辰美景,复有志同道合之友朋的唱和,“自念放逐以来,得此佳游,真如隔生事矣。中溪与予赓和若干首,汇为一帙,题曰《点苍杂咏》云。”一路与李元阳倾心畅快的交流,也促成杨慎学术创作的机缘,“癸亥,北循山坂,至金相寺废址,有唐碑,为高僧讲经处。盘山脚而西,至松萝崖,石洞幽胜,相与酌酒赋诗。暮投感通寺楼,篝灯夜坐,闻寺僧诵等严。中溪曰:‘六书中转注实非“考老”,而宋人亡拟。后世学者遂沿而不改。此不可无述,愿公任之。’予遂操笔书转注之例约千余字,汇成一编。中溪题其额曰‘写韵楼’。寓此凡二旬日而去。”受李元阳启发,杨慎留宿感通寺著成《转注古音略》五卷,该书旁征博引,“升庵韵学之精华,会粹于兹矣”,成为滇云文坛广为传诵的一段佳话。

除游点苍山外,杨慎在李元阳引领下畅游剑川石宝山。李元阳有《游石宝山记》《石宝山记》等诗文追忆此事,其《游石宝山记》云:“石宝山在剑川州西南深山中。嘉靖辛卯暮春,成都杨修撰约予同游。初抵邓川,杨少参两依翁招浴温泉,饮于其家。欢甚,坐上赋诗投赠。……四日丁巳,过剑川……遂由故道下至僧方丈,举酒相劳,各赋诗,尽醉而宿。”其“嘉靖辛卯”为误记,应为“嘉靖庚寅”,那茂菊已有详辨,不赘。探幽访胜边游边作,吟咏山水诗文投赠成为杨慎大理之行的主要活动,杨慎作《石宝山寺与仁夫同赋》,李元阳作《石宝山别升庵得黄字》等诗,二人还联袂合作《山中联句》诗。在剑川兴教寺,杨慎见海棠花开,触景生情,作《兴教寺海棠》:“两树繁花占上春,多情谁是惜芳人。京华一朵千金价,肯信空山委路尘。”此诗既是写花,复为喻人,明写兴教寺海棠花繁盛美妙却委身于偏僻空山之地,无人怜惜,为其作不平之鸣,暗喻自己身负状元济世之才却远戍蛮荒之滇云,写心中之忧愤。李元阳对杨慎忠而遇谪、怀才不遇感同身受,故作酬和之诗以慰藉友人,其《和杨太史咏兴教寺海棠》诗云:“国色名花委路旁,今年花比去年芳,莫言空谷知音少,也有题诗玉署郎。”此诗亦借花喻人,以物说理,明写兴教寺海棠花虽委身僻远之空山,但它不忧不怨,反而一年比一年开得灿烂芬芳,都说空山之处无人赏识,现在状元杨慎不都为它题诗了吗?实际上是劝慰杨慎,虽然是含冤受谤远戍烟瘴,但也要好自珍重,达观以待。李元阳对杨慎的不幸遭遇非常同情,故而以花设喻,婉曲劝慰。

嘉靖二十年(1541),李元阳致仕归大理。嘉靖二十五年(1546),杨慎再次与李元阳同游苍洱。李元阳《送升庵先生还螳川客寓诗序》对杨慎此次大理之行做过生动描述:

嘉靖丙午即嘉靖二十五年,距首次与李元阳漫游苍洱已有十六年,当初与杨慎交游的大理士绅在当地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先生旧尝读书点苍山中,著《转注古音》,以补字学之缺。一时问字者肩摩山麓。先生近日复至,则曩昔问字之士,皆崭露头角为闻人矣”。因此,杨慎在大理地区的文化影响与当初更是不能同日而语了。与其往还之人,除李元阳引荐外,更有许多慕名而至之士,“以是,从之游者日益以众”,文化活动更为频繁,杨慎《五月四日蔡龟崖太守要会于三塔寺大观堂,分题得绣槛观澜,分韵得雾字》《将还滇云留别叶榆诸君子》等诗就记录了当时情形。同时,杨慎此次漫游大理的范围更大了,“先生既穷叶榆之源,探黑水之奥,窥罴谷,历鸟吊,以究桑郦二子叙说《水经》之故,而叹其不诬”。杨慎所至,文人墨客云集,啸风弄月,诗赋不绝。至杨慎还安宁,大理士绅联袂赋诗以送,场面更为壮观,“九月之吉,言旋螳川而居焉。维时,菊黄江碧,骊驹在途,送者人赋一诗。以点苍之境约为三十二韵。坐有诵唐人诗‘客路青山外’,分二十四字各为韵,以中溪李序之”。以杨慎与李元阳的文学交往为中心,营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推动了大理士绅学子的文学创作,杨慎在其中已成为领军式的人物,因而有学者认为,杨慎与李元阳在大理的文学合作,创造了“大理文化史上的盛世”。

大理历来是云南重要的文化中心,也是汉文化传播较为广泛深入的地区。与李元阳交游是杨慎滇云文学活动的典型事件,由于交游二人结下深厚情谊,伴随着往还交流,通过李元阳家族、师友扩大了杨慎的文学活动范围,在李元阳的引介下,杨慎结识大量的士绅文人,创作大量的诗文作品和学术著作,激发带动大理地区的文学创作氛围,大大增强了杨慎的文化影响力,奠定了杨慎作为滇云文学领军者的地位。

②⑧⑫⑰ 〔明〕杨慎:《杨升庵丛书(第三册)》,天地出版社2002年版,第472页,第554页,第827页,第788页。

③ 白建忠:《“杨门六学士”漫议》,《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51—54页。

④ 孙丽丽:《张含年谱新编》,《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67—77页。

⑤ 〔明〕杨慎:《杨升庵丛书(第四册)》,天地出版社2002年版,第65页。

⑥ 李运益:《转注古音略后记》,《杨升庵丛书(第一册)》,天地出版社2002年版,第919页。

⑦⑨⑪⑭ 〔明〕李元阳:《李元阳集(散文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6页,第442页,第435页,第197页。

⑩ 孙秋克:《明代云南文学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39—140页。

⑬ 姜晓霞:《杨门诸子说源》,2016年《西南学林》。

⑮ 李锡恩:《大理文化史上的盛世——杨慎与李元阳在大理的文化合作》,《大理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1期,第36—42页。

⑯ 〔明〕李元阳:《李元阳集(诗词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96页。

作 者:彭新有,硕士,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沙振坤,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本文为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杨慎与明代云南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014Z162)系列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元阳杨慎宝山
黑太阳
SWOT视域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元阳梯田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杨慎“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悲喜人生(下)
一方素帕寄相思
醉美桃源元阳梯田
走进寡妇墓
元阳:巍然阶梯 大地雕塑
杨慎的妙对
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