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能自己学习吗

2017-07-17 06:14刘万钧
人民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校课堂孩子

刘万钧

一所城乡接合部学校面临的挑战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四小学地处龙泉驿区南冀的城郊接合地带,1600多名小学生中超过98%是农村孩子,其中又有近一半为外来务工子弟。由于各种原因,几年前学校还是一所彻头彻尾的农村薄弱学校,长期陷人让领导头疼、群众不满、师生无望的境地,学校的改革发展严重受阻。虽几经全校上下努力,教育教学秩序有了初步的规范,但教得累、学得苦、效果差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观,满堂灌、满堂问、拼时间、搞题海的状况未根本打破,学生疲劳倦怠,高分低能,厌恶学习,紧张失调的状态更是普遍存在。如何在城乡一体化大潮中站稳脚跟,如何在区域发展和教育均衡方面接受挑战,如何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这些问题长期困扰学校,我们不得不面对,必须作出回答、做出改变,否则学校、学生、教师都看不到希望。

我们面对的学生先天禀赋条件差异较大,尽管教师会努力把所有规定的教学内容都负责任地向每个学生进行传授,但我们发现,真正的学习还是发生在学生身上,学生自己能不能调动自己的潜能本能、经验认识、思维情感起着决定性作用。与兄弟学校相比,我们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别显得特别大。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的教师再强大,也代替不了学生学习,更何况我们的师资力量并不强。在我们这类学生先天差别很大的学校,我们的教学质量提升之路遭遇了天花板即我们在师资力量、教学能力上投人再多的力量,也无法使教学质量有突破性提升。

事实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的效能最终是要表现在学生身上的,教学是应该伴随学生的生命活动发生的,由于面对的教学对象情况太过复杂,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教师把自己教的过程做到尽善尽美来提升教学效果,现实逼着我们必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本能,让他们主动地学。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教师累,我们的学生疲劳、倦怠甚至厌学,很可能是我们没有很好地调动学习主体一学生的力量,才使得我们的教学变得日益复杂和繁重,根本的改变应该是跟上现代的教育潮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学,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城乡接合部的孩子们想学、会学,学得进去、学出兴趣,帮助他们走上一条自学之路。

我们的孩子能自己学习吗?

我们知道自己的想法和生本教育思想是合拍的,但学生自己能学习吗?近年来,很多教育先进地区学校的实践似乎证明了这点,先学后教、生本教育等理念都实行了很多年,他们证实了儿童是亿万年宇宙运动、物质进化的精华,儿童不但拥有适应生存的较低级本能,还拥有学习、语言、思维、创造等较高级的本能。但具体到自己身上,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这里的农村孩子自己也能学习吗?我们班上的很多孩子原本对学习就兴趣不大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有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学,他们会学吗?我们都看到过以生为本的课堂,那些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高度的专注力、思辨能力,互相之间的协调力,我们这些孩子能做得到吗?

对此,我們进行了长期的思索与观察,逐渐意识到,我们这里的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都是天生的学习者,虽然在一些现代的思想、观念上,我们的孩子见识稍稍有点窄,但我们的孩子在动手实践能力、运动能力、与自然的交互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多特长,尤其是城乡接合地带、进城务工人员后代,他们的思维方式、见识都兼具了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特长。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还发现,我校的孩子对广泛的事物都抱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只要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我们的孩子也有相当的研究、发现能力,在面对疑难问题时,只要稍作引导,也能有相当的沟通、交流甚至协作能力。而在逻辑思维、判断等学习的基本能力上,我们的孩子和城市孩子没有本质差别,归纳、演绎、推理、判断都并不差。我们应该有这份自信,我们的孩子也能够自己学习。

基于上面的观察和认识,我们也有了一定的底气,确立了下一步改变的方向: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的学习,而教师只是起帮助和服务作用。我们大量地参阅了生本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让学习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就是让学生的生命潜能、本能发挥作用,从而形成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让学习就像说话、呼吸一样变得简单自然。

过程:坚持的精神与研究者的态度

自2010年秋季,学校拉开了生本改革的序幕。最开始我们选择了优秀教师、优势学科和优良班级进行先行试点,整合校本管理、校本科研和校本研修,建立相应机制、制度,一个阶段瞄准一个或几个问题探索前进。接下来,我们把良好的试点效果进行全校范围的推广,教师们从开始的怀疑冷漠,到尝试体验,再到普遍接受,中间的波折困难在所难免。

实践证明,在我们这所教学对象先天差异比较大的学校也可以开展生本教育实践,让学生自主学习。今天,我们的课堂与主流的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在运作方式上并没有本质差异,我们在小组建设、前置设计、过程评价、基本模式、课堂评价、问题解决、学科课型、课堂观察、课程再造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与生本教育先行学校的很多成果不谋而合,我们的实践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有很好的普适性。

作为教学改革的管理者和倡导者,我们觉得有两种品质是必须具备的,一是坚信和坚持,二是研究者的态度。由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充分的思想储备,做过认真的对比、考察和思考,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坚信以生为本的学习方式是正确的、科学的,学生真的可以自己学习。有了这份坚信,使得我们在多次的波折中都没有打退堂鼓,比如改变后成绩开始下降的时刻,再比如有的教师会因课堂大乱而气馁、放弃或向领导抱怨时,我们一直都在说服教师要坚持,一直都在详细解释背后的原理,坚持是战胜旧习惯、开创新局面最需要的素质,而坚持的背后是由理性支撑的一种信念。第二种品质是研究者的态度,遇到问题在所难免,大家可以坐下来一起商量研究,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调动所有人的大脑,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具体问题总会有解决之道。我们遇到过很多看似进行不下去的困难,最终都是靠一种公正、客观的研究态度克服了。

虽然很多学校都有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实践,但我们这所城乡接合地区的小学仍然对自己走过的路感到骄傲,回过头再看这七年走过的路,我们的历程可以总结成四个“真”字:真相信、真研究、真实践、真提局。

执行者观念的改变锁定一场变革

改革开始时,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绘制了生本教育的原理图,用我们的语言对生本教育作出了解释,阐述了生本课堂的十大特征,生成了生本课堂的四大文化等等。这些东西开始都是我们的拐杖,用来帮助教师理解、认识以生为本教育的特点,什么才是以生为本的课堂,今天我们的多数教师都已经能扔掉这些拐杖了,他们心中已经对“学生是什么,学习是什么,教学是什么”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也不再模糊。只有执行者思想观念的改变才能真正锁定一场变革,使变革成为一种新的想当然的常态,观念的改变使教师们觉得走回老路是件没有挑战、非常别扭的事。

学生是学习和课堂真正的主人和主力,教师是按学生需求帮助学生的人,引导课堂走向的人,这种观念已深人教师的内心。教师对好的课堂都有了一种判断:学生强大的内在潜能、本能被激活,引发学生大量自主的、个性化的、开放的、创造性的、充满生命意义的研究实践,并且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生长”出知识和方法,课堂成了学生展示才能、绽放生命的舞台。在我们的课堂,也出现了很多先进学校出现过的喜人场面:学生学得乐此不疲,学得优质高效,彻底打破了沉闷、压抑、低效的课堂局面,不想下课的场景随处可见。只有看到这样的场景出现,教师心中才会觉得对劲儿,才知道自己上了一堂合格的好课。也只有教师真正有了这样的意识,我们认为一场改革的目标才真正达成了。

改变是全方位的,学生、教师、学校、家长……

今天,在我们这所城乡接合地带的学校,学生间的差异依然会比其他学校明显,但普遍来讲,学生自主性、积极性、自信心、快乐感、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独立自主的人,他们可以决定自己行为,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让自己进步,这种积极的想法让学校各方面都发生着转变,改革七年来我们的教学质量在不断攀升,现已跃居全区前列。

在课堂教学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会在自身发展的各个领域都绽放这种自主、进取的精神,他们在课余时间会更主动地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发展自己的兴趣,这种自主钻研的精神让多數学生有了自己的一两项特长。近年来,学校每年获区级及以上个人特长方面的奖励近2000人次,生均超过一个项次。

这其中,学校注意到,多数孩子都在科技方面有兴趣,这也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最主要的兴趣。学校顺势加以引导,尽力为孩子们提供很多自主学习的条件,近年来,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稳居成都市前十位。但与很多有着科技教育优势的学校相比,我们学校的科技教育在生源、师资、硬件条件等方面都十分普通:生源上,农村家庭、打工子弟家庭孩子的科技素养普遍不高,他们的科技兴趣多来自人校后的熏陶,学校也没有多少特别擅长科技教育的师资,硬件条件更是捉襟见肘。但我们相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尊重孩子们的个人兴趣,当你让孩子们感到自己是一个可以自由发展的主体时,他们自身爆发出的能量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我们没有太专业的教师,学生们自己会钻研,会向书本和网络学习;学校没有很好的科技条件,他们也会自己创造条件学习。一种以生为本自主精神的培养,让“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梦想有了现实的实现途径。

变革给教师带来的收获也是很明显的。观念转变带来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新的教学方式让效率普遍提高了,教师们的职业感、成就感、幸福感也得到显著增强。教师们今天面对的都是与他们“平起平坐”的学生,他们非但没有失去应有的“师道尊严”,反而赢得了学生由衷的尊重,因为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原则是,尊重是互相的,不管你是成人还是孩子。

今天我们的教师大部分都能驾驭以生为本的课堂,一半以上可以达到优良水平。近年来,每年教师获区级及以上奖超100项次,人均达2个项次。教师在区、市赛课中获奖的量和质都大幅度提高,以往区级一等奖都十分鲜见,现在不仅有区级一等奖,并且比例较高。这些奖项对我们的鼓励虽然都是外在的,但也是我们非常需要的,它更加坚定了教师们的课改信心,让他们更坚信自己脚下的路。

学校也实现了内涵发展、办学层次提升、质量效益提高、内夕卜人心凝聚,实现了从农村薄弱学校到优质学校的蜕变,连年被评为区级优秀学校,成为百姓向往的学校。在我校制度化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对学校越来越有信心,赞誉和好评也多了起来,尤其是对学校生本改革倍加赞赏。家长们亲临课堂,亲眼目睹孩子在课堂上自信满满、能说会道、思维敏捷、激烈争辩的出色表现,赞叹这样的教育与自己学生时代相比简直是“大不一样”“难以想象”“这才是现代教育”。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由原来的“与我不相干”变成了主动积极、深度参与,因此,我校的家长学校也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猜你喜欢
学校课堂孩子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校推介
写字大课堂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