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东 刘红
【摘要】 目的 讨论预防措施用于肺结核疾病的效果。方法 122例接受肺结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给予预防措施, 比较预防措施实施前后患者对肺结核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水平, 观察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 预防措施实施后患者对肺结核疾病健康知识的总了解程度94%高于预防措施实施前6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290, P<0.05)。122例患者对症诊疗后, 无效2例、有效 31例、显效89例, 总有效率为98%。结论 预防措施用于肺结核的效果显著, 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普及、心理疏导及感染源的控制, 提高了患者对肺结核疾病的高度重视, 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增加治愈率, 减低致死率, 对患者的诊疗、预后非常有利, 可以广泛推广。
【关键词】 肺结核;预防措施;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115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通过呼吸道传播[1]。WHO曾报道, 结核病已经是世界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而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最近几年, 我国患有肺结核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每年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人数也逐渐增长。肺结核发病过程缓慢, 但病程通常较长, 常见表现有低热、食欲不振、咳嗽、咯血、乏力等情况[2]。一般情况下, 肺结核发现初期如果及时治疗的话, 除了一些免疫力极低, 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基本都可以痊愈。但是如果掉以轻心不重视病情, 不及时就医, 轻则引发其他并发症, 如自发性气胸、肺部继发感染、肺功能衰竭、支气管炎、肺癌等, 重则威胁生命, 导致死亡。所以对肺结核的预防与治疗已经是临床医学研究所重点关注的对象。要想治愈肺结核患者, 那么预防则是重中之重。由此, 作者针对预防措施用于肺结核疾病的作用及影响做了如下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8月来本市胸科医院接受肺结核治疗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经内镜检查、X线胸片检查、脑CT检查或者结核菌素试验确定为肺结核。122例患者中, 男69例, 女53例;接受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学历11例, 初中学历39例, 高中学历56例, 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16例;年龄29~70岁, 平均年龄(49.5±
9.8)岁。根据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 均符合研究情况。
1. 2 方法 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肺结核预防体系, 各科室、各部分制定一份防治规划, 对患有结核病的患者进行预防治疗和监督。方案规划初步, 可以从3个方面考虑。
1. 2. 1 控制传染源 肺结核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临床表现并无非常特异性, 有些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 所以医务工作者针对没有病症但确诊是肺结核菌携带者要严格遵照医师安排, 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轻重对患者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必要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根据对病情的控制, 杜绝传染的可能性。医务工作者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患者做最有利的选择, 使患者尽快康复痊愈。
1. 2. 2 心理疏导 心理因素在患者恢复健康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多患者由于家庭影响、自身承受能力差, 出现恐惧心理。时常表现出烦躁、焦虑、抑郁、或者过激行为导致在康复过程中不能积极配合, 这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求医务工作者对此类患者多加呵护与关心, 经常和患者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的需求, 解决患者的问题, 安抚患者的情绪, 加强巡查力度, 给予患者可以随时咨询, 告知患者关于疾病的治疗手法與安全性, 使其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预防措施, 以更好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1. 2. 3 健康教育 肺结核患者需要对肺结核疾病有深刻的了解, 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式、并发症、预防以及肺结核的危害等。使患者了解在日常生活中, 如何合理的规避肺结核疾病, 避免疾病的引发与感染, 增强防护意识。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针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达到预防肺结核疾病的目的, 保障患者的健康。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预防措施实施前后患者对肺结核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水平。根据本院自制评价表, 分为非常了解、一般了解、不了解, 总了解程度=非常了解率+一般了解率。观察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参考文献[3]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预防措施实施前后患者对肺结核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水平 预防措施实施前, 122例患者对肺结核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水平:非常了解 12例, 一般了解65例, 不了解45例, 总了解程度为63%;预防措施实施后, 122例患者对肺结核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水平:非常了解71例, 一般了解44例, 不了解7例, 总了解程度为94%。预防措施实施后患者对肺结核疾病健康知识的总了解程度高于预防措施实施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5.290, P<0.05)。
2. 2 122例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122例患者对症诊疗后, 无效2例、有效 31例、显效89例, 总有效率为98%。
3 讨论
肺结核疾病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性较大的疾病, 也称“肺痨”, 通过飞沫传播, 是临床常见病。肺结核发病症状, 全身症状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女性月经不调、乏力、盗汗、消瘦等, 呼吸系统症状会出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3]。在临床上, 也会出现肺结核患者的症状与肺部病变不成比例的情况, 有些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 仅在体检时被发现[4-6]。而糖尿病患者、肿瘤、营养不良和皮质激素者是肺结核疾病易感人群。肺结核分为Ⅰ、Ⅱ、Ⅲ型。分别为原发性肺结核、血型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7, 8]。
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 肺结核不算是医学上无法攻克的难题, 但仍有患者因为忽略肺结核严重性, 而导致癌变甚至失去生命。疾病的治疗要把握最好的时机, 一旦发现有不良症状就应及时就医, 可以通过痰结核菌检测、影像学检查、白细胞计数和其他检查来确定是否患有肺结核疾病, 治疗手段也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越早接受治疗就越早摆脱病痛, 恢复健康[9]。定期的进行体格检查, 做到早预防、早控制、早康复。有许多患者患病程度往往并不严重, 却因为没有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耽误了病情, 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不仅加重了病情, 引发其他并发症, 甚至威胁生命[10]。而作为结核菌的携带者, 就像定时炸弹一样生活在家人身边, 因为引发肺结核的结核分枝杆菌就是以空气作为传染媒介, 打喷嚏、咳嗽时带有结核菌的唾液呈飞沫状分散在空气中, 正常人吸入就容易感染, 引發肺结核疾病。所以, 肺结核的预防工作在诊疗肺结核的疾病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预防工作做好, 才能更好减少肺结核的患病率, 也就是从根本上减少肺结核的传染率。通过对预防措施用于肺结核疾病的效果观察结果表明, 预防措施实施后患者对肺结核疾病健康知识的总了解程度94%高于预防措施实施前6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5.290, P<0.05)。122例患者对症诊疗后, 无效2例、有效 31例、显效89例, 总有效率为98%。所有患者通过预防方案的实行, 明显提高了对肺结核疾病知识的了解与运用, 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 预防措施用于肺结核的效果显著, 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普及、心理疏导及感染源的控制, 提高了患者对肺结核疾病的高度重视, 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治愈率, 减低死亡率, 对患者的诊疗、预后都非常有利, 可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蒲宇飞 , 夏楠 . 儿童结核的预防和护理. 哈尔滨医药, 2012, 13(21):562-563.
[2] 石玉双, 王希波, 张洪云.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24):377-378.
[3] 夏红霞 . 结核预防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11(20):141.
[4] 王冬霞.社区肺结核病人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其遵医行为调查.实用预防医学, 2014(5):80-82.
[5] 姚艳秋.强化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在涂阳肺结核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4(18):30-31.
[6] 李春玲. 大学生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04, 19(2):73-75.
[7] 龚一红, 陈新云. 某高校92级学生结核病预防措施效果观察. 实用预防医学, 1997(3):158-159.
[8] 邹文英. 个性化护理提高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效果观察. 世界中医药, 2016(B03):707-708.
[9] 向琼红, 代秀萍, 邓卫蓉, 等. 加强心理护理对改善肺结核并发大咯血病人心理障碍的效果观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8, 19(1):86.
[10] 杨运亭, 赵清芳, 宁海燕, 等. 家庭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的预防性治疗效果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14):209-210.
[收稿日期: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