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杰 唐艳平 庞贞平
【摘要】 目的 评价未病先防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150例健康体检为亚健康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各7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指导, 干预组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未病先防的理念对研究对象给予干预, 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8.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病先防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未病先防;亚健康;健康状况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1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influence by 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 onset on state of health in sub-health popu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50 sub-health people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7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guidance,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 onset in accordance with idea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tervention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88.00% than 74.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 onset contain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state of health in sub-health population.
【Key words】 Prevention before disease onset; Sub-health; State of health
亚健康有“次健康”、“第三状态”等称谓, 主要指非病非健康的一种临界状态[1], 也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次等健康状态, 是未病先防的关键时期。本课题通过实验的方式, 观察了其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是否有改善作用, 同时也为进一步纵向研究未病先防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及本中心健康体检为亚健康者150例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参照 2006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2], 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各75例。干预组:男35例, 女40例, 平均年龄(45.6±8.3)岁。对照组:男37例, 女38例, 平均年龄(47.2±9.5)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指导, 进行短信及电话随访。干预组: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未病先防的理念对研究对象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并进行短信及电话随访, 适时对方案作出调整, 具体参照相关文献[3-6]。
1. 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6个月,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均填写《亚健康躯体症状及社会适应能力观察表》[7]。显效:干预6个月后, 计分较干预前减少 >50%。有效: 干预6个月后, 计分较干预前减少 20%~50%。无效: 干预6个月后, 计分较干预前减少 <2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8.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亚健康人群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身体不适状态[8], 其进展与脏腑功能强弱、气血、阴阳失衡关系密切, 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宫翠姣[9]对大连市某公立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进行了调查, 认为绝大多数体检者处于亚健康状态, 而且体检者多数自我保健意识薄弱, 具有通过医护人员和社区讲座获取健康保健知识的意愿。
“治未病”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10], 学术思想源远流长, 它不仅是一种目标、理念, 更是一种临床境界。“治未病”体现出了祖国医学文化的优势, 按照人体生命信息与人体健康情况动态的变化[11], 提倡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的理念,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疾病预防思维。罗俊英[12]观察了治未病理念用于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效果, 认为在亚健康人群体检中采用治未病理念, 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中, 选择了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及本中心就诊的健康体检亚健康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了未病先防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8.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未病先防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永红.中青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 医学信息, 2016, 29(28):249-250.
[2]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2.
[3] 杨瑞芳. “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人群护理的启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20(19):68.
[4] 杨菊香, 涂春兰, 李志峰, 等. 治未病理念应用于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健康促进效果观察. 护理学报, 2014(15):61-64.
[5] 崔杰, 高超. 基于“治未病”思想浅探健康管理对亚健康人群的意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4):446-448.
[6] 仲静. 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对体检亚健康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0):259-260.
[7] 袁曙光, 袁文龙.中医导引法治疗亚健康41例疗效观察.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2, 29(6):40-41.
[8] 王立国, 部爱贤. 从中医情志学说思考亚健康状态.中醫临床研究, 2016, 8(19):64-65.
[9] 宫翠姣.大连市某公立医院400名体检者体检需求的调查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6, 13(4):111-114.
[10] 李艳林.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浅析.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5):137-138.
[11] 张景辉.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4):268-269.
[12] 罗俊英. 治未病理念应用于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效果探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 14(20):56-57.
[收稿日期:201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