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冷报浪 黄美健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肺动脉栓塞(P-rE)患者口服华法林首次达标时间(the first therapeutic-target-achieving time,TTA)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由CT肺动脉造影首次确诊的PTE患者151例,收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血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华法林剂量调整等情况。追踪观察90天内INR动态变化、抗凝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剂量、BMI、肝功能、心力衰竭与首次达标时间均有一定相关性;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初始剂量、BMI、肝功能才是首次达标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华法林的抗凝强度常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不可忽视。
[关键词]华法林;首次达标时间;影响因素;肺栓塞
中图分类号:R5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7)D3-0212-04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7.03.19
華法林是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来减少肝细胞内合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Ⅸ、X,从而发挥抗凝作用。为达抗凝疗效,应用华法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PTE)患者抗凝强度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必须维持在2.0~3.0之间。多项研究表明华法林达稳定的抗凝疗效需数周到数月的时间,在此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将会增加,因此INR准确快速达标,不仅能减少药物剂量调整次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能减少治疗费用。本文以初始抗凝指标来探讨各因素与INR四个达标时间段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经CT肺动脉造影(CTPA)首次确诊的PTE患者,且进行了首次标准抗凝治疗。纳入标准:(1)首次口服华法林,且INR于90天内达标(目标范围2.0~3.0);(2)依从性强,院外定期监测INR;(3)规律服用华法林至少3个月。如患者出现死亡、信息不完整、依从性差将被剔除。
1.2方法:收集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随访内容。依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BMI<18.5kg/m2为体重低下,BMI在18.5~23.9kg/m2为正常,24~27.9kg/m2为超重,28~29.9kg/m2为工度肥胖,≥30kg/m2为Ⅱ度肥胖。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心力衰竭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肾功能(血肌酐)、IN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IJ3)。肝功能不全定义为AST、ALT超过正常上限值的3倍以上。随访内容:华法林治疗90天内INR的变化、华法林剂量调整、不良反应、抗凝疗效。通过监测INR值,根据首次达标时间TTA分4组:Ⅰ组:TTA≤7d、Ⅱ组:7d
初始抗凝治疗指标:(1)首次达标时间(d):口服华法林后INR达到目标范围(2.0~3.0)的时间,且需INR连续两天或两天以上达标;(2)INR四个达标时间段的比例(%)。
安全性指标:华法林抗凝治疗90天内的不良反应:出血发生率和再栓塞率,其中出血包括轻微出血、严重出血。
抗凝疗效指标:90天内的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复查CTPA显示肺动脉血栓消失,且无明显相关症状者为治愈;CTPA显示肺动脉血栓栓塞面积减小或临床症状减轻者为好转;CTPA显示血栓无明显变化,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者为无效。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以上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有序分类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Gamma系数检验,无序分类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首次达标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首次达标时间的单因素统计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FIE患者共有151例,初始剂量分为2.5mg组、3mg组、5mg组,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工度肥胖组、Ⅱ度肥胖组;经Gamma系数相关性检验得出:TTA与初始剂量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性(Gamma=-0.55,P<0.01),与BMI指数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Gamma=0.22,P<0.01),上述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基础疾病中肝功能不全组TTA集中在1~7天(40.03%)和8~14天(33.33%),肝功能正常组的TTA以8~14天(30.36%)、15~28天(35.71%)为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及无心力衰竭组在TTA≤28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2.86%、8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而患者基本特征(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实验室资料(ALB、肾功能)对首次达标时间均无影响(P>0.05)。
2.2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将因变量及上述有显著差异性的自变量进行赋值,见表3。将其纳入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赋值最大的变量为参照,其结果显示:初始剂量5mg组与2.5mg组、3mg组比较,缩短首次达标时间的几率明显增加(P<0.05)。超重组、BMI正常组与Ⅱ度肥胖组比较,能缩短首次达标时间(P<0.05);而Ⅰ度肥胖组和Ⅱ度肥胖组在延长首次达标时间的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正常组比肝功能不全组显著延长了首次达标时间(P<0.05)。而心力衰竭不是首次达标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4。
高初始剂量、低BMI、肝功能不全均能缩短华法林的首次达标时间,是首次达标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2.3抗凝疗效:华法林治疗90天后,治愈者、好转者、治疗无效者分别为35例(23.20%)、116例(76.80%)、0例(0%)。
2.4不良反应:华法林应用90天内,有41例出血者,所占比例为27.15%。其中,轻微出血者36例(23.84%),严重出血者5例(3.31%);90天内再栓塞者3例,所占比例仅为1.99%。
3讨论
3.1初始剂量:众所周知,华法林的应用剂量需根据种族、年龄、体重、华法林的敏感性、合并症等因素来决定。因中国人与西方人肝药物代谢酶存在差异性,故中国人比西方人的华法林初始推荐剂量要小,多为1~3mg,其INR多数于2~4周达标。
国外一项随机双盲研究发现: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初始剂量10mg组的5天内INR达标率比5mg组高37%(P<0.01),10mg组比5mg组达标时间早1.4天(P<0.01),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wther等重复上述研究方法,却得到与Kovac相反的结论。Ageno研究结果显示心脏瓣膜置换者中5mg组的平均首次达标时间比2.5mg组明显缩短(P<0.01);但其INR>2.6发生率比2.5mg组明显增多(42.5%、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指出:5mg組在治疗期间95.6%患者华法林需减量,而2.5mg组不仅能规律达标,且剂量调整率仅为53.5%,最后作者推荐低初始剂量华法林,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能规律达标而达稳定抗凝疗效。本研究结果与Ageno研究一致,虽5mg组达标时间最快,3mg组介于5mg组、2.5组之间,但因部分5mg组有频繁减量或者停止治疗甚至应用VitK1拮抗治疗,因此建议选用3mg作为初始剂量,保证安全快速达标。
3.2BMI:本研究认为:因肥胖者药物体积分布增大,导致高BMI指数会降低个体对华法林的敏感性,延长首次达标时间,且会增加华法林应用剂量。一项国外研究结果显示:5例体重低下者(BMI<18kg/m2)、20例体重正常者(BMI 18~24.9kg/m2)、23例超重者(BMI25~29.9kg/m2)均于治疗6天内达标(P<0.01),35例肥胖者(BMI 30~39.9kg/m2)和18例病理性肥胖者(BMII>40kg/m2)分别于治疗第8天、第10天达标,所占比例达50%;病理性肥胖者和肥胖者平均达标剂量明显高于其他组,且出院前达标率显著降低(P<0.01),这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3.3基础疾病:肝脏是合成白蛋白ALB、凝血因子及代谢药物的重要脏器。而华法林需经肝酶P450代谢,当肝功能不全时,对华法林的代谢减少,药物于体内蓄积,会缩短华法林的达标时间。Masanori研究分析认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INR增高成负相关,是INR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证实肝功能不全者能明显缩短首次达标时间(P<0.05),可增大INR值,这与Takikawa结论相一致。
人体和动物实验均证实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肝酶P450代谢功能下调40%~85%,导致非肾脏代谢药物(如:华法林)清除率下降,增加了药物曲线下面积。此外,Bachmann研究也认为ESRD患者通过降低药物蛋白结合率、药物分布体积及血pH值等途径,增加非肾脏代谢药物的血药浓度,从而缩短了华法林首次达标时间。此外,有学者分析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者对华法林高敏感性的原因,认为存在肝淤血、肝功能不全及氧缺乏理论;另有学者持反对观点。而本研究心力衰竭者及肾功能不全者例数不足,未能得出上述结论,故仍需纳入大样本量以探究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与首次达标时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华法林的首次达标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认为高初始剂量、低BMI、肝功能不全均能缩短华法林首次达标时间。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华法林时,需综合评估多种因素,以利快速安全达标且保证抗凝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