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红雪
北京市昌平区电视台,北京 102200
摘 要 会议新闻是报道会议上发生或与会议有关的新闻。目前,由于电视台时政类节目太过形式化,会议新闻讲得比较概念化,观众关注度不高,导致收视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一些基层电视台收视率更低,甚至有些电视台还成了当地领导展示自己形象的平台,使得人们对会议新闻的关注得更少。但电视是党和政府向公众宣传政策决议、指导工作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当树立创新意识,改革基层电视台会议新闻报道,提高会议新闻的传播效果,有利于国家政策的传播和施行。文章针对会议新闻进行详细的论述,并提出改革会议新闻报道的措施。
关键词 基层电视台;会议新闻;改革;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1-0154-02
基层电视台播放会议新闻,既能将国家的重大会议决策传播给人们,成为基层群众关注国家大事的一个重要通道,又能让群众行使自己的基本权利,比如知情权、参政议政权等。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实力也不断增强,在视听觉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创新,所以如何合理利用这方面技术,将播放时政新闻由枯燥无味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富有感染力,吸引观众兴趣,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1]。
1 会议新闻的涵义
会议新闻是报道会议上发生或与会议有关的新闻,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会议新闻是向人民群众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也是有效引导舆论的主阵地;会议新闻是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可以最直观地让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处事作风、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对于加深群众对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了解有重要的作用,也使党和政府能够密切联系群众,有利于国家政策的传播和实施;会议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使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国家决策,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会议新闻能为新闻媒体提供丰富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热点,从侧面也推动着新闻媒体的改革创新,为创建更多更便捷的宣传途径提供了可能[2]。
2 基层电视台会议新闻报道现状
基层电视台在报道会议新闻时通常是照本宣科,事先不调查、不研究,不确认会议细节,报道时的画面大多是领导发言和会议场景,是一个程式化的过程,画面过于单调,枯燥乏味,导致观众缺乏收看兴趣。
3 基层电视台会议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目定位模糊。基层的电视台会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有些地方的电视台报道会议新闻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让群众了解国家政策,而是变成了向上级汇报工作的一个途径,更像是缩略版的工作报告。大量的会议新闻拼凑在一起,缺乏重点性,定位不明确,观众自然没有收看的兴趣,收视率自然就不高[3]。
第二,地方领导活动和各种名目的地方会议占据时政类新闻的主要部分。县市级领导下基层去体察、慰问等活动占大部分,活动千遍一律,重点也只在于领导,不在于基层群众,这也会减弱老百姓对会议新闻的收看兴趣。
第三,节目单调乏味且制作水平不高。会议新闻报道肯定是要大量报道与各个会议有关的内容。对于基层电视台来说,一旦有管理权力较大的领导参与的会议一般都要报道,各单位、各部门也都能跟电视台扯上关系。这样一来,原本只是基层领导内部的普通会议就变成了“重要会议”。有的记者对领导存在谄媚、讨好的心理,就会刻意美化领导的形象,电视台的编辑根据记者们的采访整理新闻内容,再报道出来的时候就都是对领导形象的赞美。久而久之,观众自然会觉得节目单调乏味,没有可看性,对此的关注度也就随之下降[4]。
4 基层电视台会议新闻报道改革措施
第一,改进会议新闻报道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体制机制保障。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基层电视台记者学习和创新意识淡薄,而我台近几年来不断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实行量化管理,取得了实效。记者的工资与采编新闻的条数、新闻的等级挂钩,鼓励记者创新,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改进会议报道、增加会议新闻的可视性也有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第二,改进会议新闻报道需要采编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除了提高新闻专业素质以外,采编人员还需要提高对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认知水平。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本区出台的政策法规更应学透吃透。同时还要树立新闻意识,从受众的角度,深度挖掘报道角度,具备将宣传观点融入新闻事实的能力,突出报道的新闻性。
第三,改进会议新闻报道需要在报道长度上变“长”为“短”。会议新闻要想吸引受众,除了思想突出,语言精炼也是关键。记者要学会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于一些重大的、重要的会议(例如两会、党代会等会议),涉及群众利益的内容比较多的,可以采用拆分的方式,把信息量大、内容复杂的内容拆分成几个小的单元来报道。笔者前不久在采访区委、区政府召开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会时,获取了很多百姓关心的政策信息,在征得了主管台长得同意下,笔者采用拆分的办法来报道,分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入手》《五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在我区确立》《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区委区政府绘制“十三五”期间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四条新闻总长6分钟。编辑时,也插了一些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资料画面,节目播出后,得到受众和领导的好评。
第四,改进会议新闻报道需要在报道语言上变“生硬”为“亲和”。虽然生硬的新闻报道中也不乏受众需要了解的新闻信息,但这种生硬的报道将人们对新闻的解读变成了一种费力而无益的行为,笔者认为,会议新闻的报道不仅要在选材上从受众的角度和需求出发,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也要尽可能选择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甚至可以根据报道的内容来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投其所好,让受众乐于接受。
第五,改进会议新闻报道需要在报道内容上变“远”为“近”。很多人不喜欢看或没有意识看党政会议新闻,是因为大家觉得新闻的内容离自己太远,跟自己的生活没直接关系。作为记者,要善于挖掘会议新闻背后与受众相關的信息,结合会议进行报道。例如会上发布的各种政策动态,如物价、就业、工资福利、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等等都是很好的民生内容。好的会议报道,就应该把受众关心的信息通过电视新闻传播给电视观众,增加新闻的可读性。
第六,改进会议新闻报道需要在报道形式上变“死”为“活”。要打破固有老套的标题和导语的写作,将会议中与受众关系最紧密的信息写进标题和导语中。例如:(1)《农委系统重点工作汇报会》昨天,我区召开农委系统重点工作汇报会,区长×××出席会议。请看报道。(2)《今年农委系统多项重点工程服务农民》记者在昨天召开的农委系统重点工作汇报会上获悉,今年我区计划实施温暖工程,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等多项重点工程,切实为广大农民服务。请看报道。长久以来,形成了如1)所举的党政会议新闻最常见的导语写作结构,其实,这段导语完全可以提炼出区长在这次会议中所指出强调或者支出的重点和要求,如2)从而使导语变得有内容,有重点。此外,在会议新闻的画面编辑上,也要尽可能的插一些与会议内容相关的外景画面。这样不仅能够改善观众的视觉疲劳,而且能够更加直观的体现会议新闻的内容。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会议新闻进行详细的论述,并提出改革会议新闻报道的措施。目前我们基层电视台的会议新闻报道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要使区县电视台会议新闻的报道生动、鲜活,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和体制机制保障,需要采编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要在如何创新和深化会议报道上下功夫,长度上要变“长”为“短”,语言上要变“生硬”为“亲和”,内容上要变“远”为“近”,形式上要变“死”为“活”,增加受众的关注度,拉近党和政府与百姓的距离,进而促进百姓对国家政策和重大会议的关注和了解,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杜碧茵.新媒体环境下区县级电视台新闻栏目报道的改革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2(4):55-56.
[2]陈悦.试论基层电视台记者“走基层”采访报道的相关体会[J].科研,2016,4(7):286.
[3]王玉微.浅谈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J].活力,2016,8(3):84.
[4]吴俊.论基层电视主题报道的创新和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5,7(1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