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在里约奥运会中的传播新貌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2017-07-16 21:00陈楠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自媒体

陈楠

华侨大学,福建泉州 362021

摘 要 文章选取作为中国当下最火的社交平台新浪微博和迄今世界上最流行的社交网站Facebook在2016里约奥运会期间的传播特征,提取热点评议,从框架理论视角,结合内容分析与质性文本分析方法,以此管窥中国国际形象在中外自媒体上的不同呈现。

关键词 自媒体;里约奥运会;传播新貌;国家形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1-0041-02

1 微博和Facebook在里约奥运会期间的传播学面貌

伴随着受众在参与过程中的方式、自媒体报道、互联网社交舆论的转变,现分析如下。

1.1 互动+社交:受众的新型体育参与方式

从本届奥运观看方式的变化,VR技术的发展和日渐普及,用户可以与主播零距离互动。里约奥运会第一次被互联网媒体以全民直播方式。用户通过社交媒体Facebook messanger平台进行实时互动,获取他们所想要看到的里约,增强感官体验,走进现场,用一种个人化的眼光去看奥运。万众讨论、万众分享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传统媒体的解读权,例如白岩松“段子”在微博上赚点话题和眼球,表现出了对白岩松解说的肯定,说明国家对奥运的态度,已经从严肃、庄重转为亲民,用“国民语言”解说奥运,“专治各种不服”“如果福原爱来扮演超级玛丽,效果会不会更好呢”等;傅园慧网红,“洪荒之力”成为微博热词,赛场的言行成为表情包;秦凯浪漫求婚何姿一时间占据了微博热搜等,由此可见,自媒体在把解读权还给每一个个体。

1.2 嘲讽+话题:自媒體凸显众生相

在微博和Facebook上,里约奥运热议的风向略带嘲讽。例如“里约大冒险”“安全第一、比赛第二”“中国队请活着回来”等。微博和Facebook作为公众平台,人人都可以参与到奥运的讨论中:孙杨遭霍顿污蔑时网友的声援,傅园慧表情包使微博账号涨粉惊人,带给网民的趣味,成为微博和Facebook热衷挖掘的话题。

1.3 个体+娱乐:公众舆论渐趋娱乐化

网络上的喷子和网络暴力行为较之于上一届伦敦奥运会减少,例如微博上网民看待刘翔与孙杨的差异显而易见。网民更是通过微博和Facebook在网络上贡献令人捧腹的言论与段子,从公共舆论场的反应来看,网民情绪平和,说明公众心态发生了转变,表明其对奥运积极融合的姿态。

2 个案分析:孙杨霍顿事件

2.1 微博与Facebook上孙杨霍顿事件相关言论的对比

(1)在Facebook上同时以“孙杨”“霍顿”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在热门搜索板块发布的公开帖子中,根据发布者分为公众网站与网民个体两大类。

(1)公众网站。光华日报:孙杨霸气宣战霍顿毫无机会。BBC中文网澳洲奥委会回应:霍顿有关孙杨言论为“个人权利” 里约奥运:孙杨200米自由泳摘金后呼吁关注亚洲游泳。纽约时报中文网:禁药引发的奥运“冷战”:孙杨再陷争议禁药风波阴影下,未完结的孙杨与霍顿之争。南洋商报:中国泳协要霍顿向孙杨道歉奥委会:支持言论自由对手间应互相尊重霍顿又开口了!抨击孙杨后涨30万粉丝。看中国(纽约):挺孙杨抵澳霍顿粉丝涨3万网友惊呆。DW:霍顿讥讽孙杨“药罐子”惹风波此文中引用《环球时报》的相关报道与中国社交媒体的反应孙杨预赛出局中国游泳队再上风口浪尖。洛杉矶华人咨询网:霍顿承认:禁药骗子论是有意谋划为乱孙杨心神(来源凤凰体育)。温哥华华人资讯网:各国网友攻陷霍顿社交平台:向孙杨道歉!

(2)网民个体。安藤祺:“孙杨永远第一。霍顿是谁我不知。有这样的冠军素质也是醉了。”Dyan Yeung Luen:“对于抨击孙杨的人,送你们一句,别把无知当个性,多读书,多分析,才能提高自我!外媒不是救星,CCTV也不是真理,关键的是自己要有分辨能力!”谢侑霖:“超北烂的讲评,重点不是中国孙杨,也不是澳大利亚Horton,是一直说澳大利亚Guy是‘给。”Shoun Wang转发腾讯网娱乐相关文章“‘段子手白岩松这样谈霍顿侮辱孙杨事件”并做出以下评论:“作为体制内发炎人的‘段子手白眼松‘怒斥霍顿是‘混蛋,难道孙杨就不可以是骗子吗?作为谎话连篇的CCTV的代炎人,好意思说别人?作为举国体制内的运动员,难道能独善其身?忘了马家军?忘了广岛亚运会?”

(2)在微博上同时以“孙杨”“霍顿”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微博,现截取部分微博言论以作分析。

(1)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大V,几乎每条微博底下都有大量网友转发、评论、点赞。

大V用户微博言论相关数据。王思聪:呵呵,硬按者别人头让人道歉这事儿只有在中国才好使,拿出去使别人可不吃你那套呀此条微博转发数7万,评论65万,点赞数16万。李易峰:恭喜孙杨祝贺傅园慧和徐嘉余同样期待孙杨在1 500米决赛给霍顿一记响亮的耳光让他知道我们有的是男人的阳性而他是阴险造谣者的阴性此条微博转发数34万,评论13万,点赞数135万。

(2)普通微博用户通过微博平台发泄爱国

情绪。Phil-King:谁知道霍顿的地址?我要给他寄点药治治他的脑残。喋喋喵FF:活了这么多年,一直听说有城墙厚的脸皮,现在终于见识了一下,恐怕原子弹都无法撼动。

2.2 研究发现

从孙杨霍顿在中外自媒体上引发的热议来对比分析,可得出以下研究发现:

(1)自媒体为公众提供各抒己见的平台。在微博和Facebook上,不少网友对孙杨霍顿事件进行热议,不少微博引述霍顿接受《悉尼先驱晨报》采访时的言论,认为澳大利亚方面是在对劲敌中国队进行“心理战”;还有人认为,孙杨招致攻击恰恰说明中国游泳队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并指出“奥运赛场唯一值得中国人在乎的就是美国……其他国家的人或事都是过眼云烟。”也有人认为,孙杨这样的顶尖运动员承担了太大的压力。不论微博抑或是Facebook,言论虽可一分为二,但均具有压倒性偏向,例如王思聪和李易峰一更博,一跃跻身微博热搜榜,对比公众对于这两位名人所发微博的反应,王思聪微博底下谩骂、嘲讽、调侃声一片,评论数高达65万,而李易峰站在多数网民的角度,获得大量转发与点赞。Facebook上的相关言论亦呈现观点不一但仍有所倾向的镜像。据此,公众通过自媒体动动手指以表达自我情感态度偏向的现象可见一斑。

(2)自媒体为公众提供发泄情绪的垃圾桶。议程设置理论同样适用于自媒体,当自媒体都在各自平台上关注某事件,公众的视线亦随之转移,关注并进行讨论,形成了舆论场。孙杨霍顿事件正是自媒体在进行议程设置的安排所造成的结果,我国媒体传达了霍顿赛后采访言论,却未能展示给公众霍顿领奖后的言论:“孙杨游得很好,很感谢他游出的成绩,这让我们的竞争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以及孙杨霍顿在领奖后握手的细节,并非国内外微博、Facebook所呈现的剑拔弩张,水火不容。由此可见,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公众所看到的世界是经过自媒体议程设置的世界。

(3)自媒体为公众提供呈现国家形象的镜像站。本文所探讨的重点在于在2016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国国家形象在自媒体上的呈现与建构,即国家形象的媒体形象。据相关数据调查与前文分析可知公众通过自媒体自发参与里约体育赛事热门话题讨论的程度大大超过往届奥运会,无形中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再呈现带来裨益与损害。一方面,微博上使用“勇夺亚军”“喜获铜牌”等词报道比赛,网民则表现出为“失败者”鼓掌的坦然,本届奥运会,网络舆论场平稳宽容的国民心态,看重奖牌背后的体育精神。以此中国国家形象得以提升。而另一方面,自媒体无限放大奥运会中远动员的一些矛盾,具有一定的煽动性。此次里约奥运会上的一系列诸如裁判错判、国旗标志错误、接力重赛、嗑药等“乌龙”事件,全都发端于自媒体,传播甚广,尤其在孙杨霍顿事件中,事实情况是大多数中国人对此议题无感,可把微博上因此事发表过激言论的人数除以14亿,便可知比例,除了微博上群情激愤,不少网友在Facebook上留言评论力挺孙杨要求霍顿道歉,评论区充斥着侮辱性歧视性言论,偏激甚至素质低下粗俗,因而微博与Facebook成了不理智爱国情绪的宣泄口,上升到国家层面,这无疑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有所损害。

3 结论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着眼于传播学视角,探索自媒体中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形态:微博和Facebook在里约奥运会期间的使用情况,得出自媒体在此次奥运会中的传播新貌,以及对中国国家形象呈现的正负效应。

参考文献

[1]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爱德华·霍尔.沉默的语言[M].刘建荣,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呂辛福.微博客的新闻传播特征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J].今传媒,2010(8):71-72.

[4]李林容,黎薇.微博的文化特性及传播价值[J].当代传媒,2011,(1):22-25.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自媒体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