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2017-07-16 01:58张凤彪
体育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

张凤彪,王 松

ZHANG Feng-biao1,2, WANG Song3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张凤彪1,2,王 松3

ZHANG Feng-biao1,2, WANG Song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旨在探讨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方法;把握其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和结果、自身实证分析及检验;最终目的是概括研究的共识,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研究结果:1)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指标体系构建存在短板,实证研究缺乏广度和深度;2)初步形成了“前期基础-经验预选-指标遴选-指标处理-体系构建-确定权重”指标体系构建过程的逻辑顺序;3)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实证分析比较薄弱。建议:1)理论研究方面应趋于基础理论、评价主体、评价机制、评价方式、评价原则等方面;2)加强对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研究;3)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方法各有利弊,应结合实际选取最优方法;4)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有效结合。

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是加强政府问责、提升政府绩效的重要管理举措,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手段。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推进公共服务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其监管体系”[24]。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开展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检测和评价。《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0—2015年)》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均强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全民健身监督检查,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全民健身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由此可见,绩效评价已成为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并受到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普遍的关注,同时,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目前,国内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颇有成效。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于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意义和内涵、指标体系构建、自身的实证分析与检验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有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平衡计分卡法(Balanced Score Card)、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和公众满意度法(Public Satisfaction Index)等。这些研究有以下特点:1)利用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方法对公共体育服务绩效相关问题进行诠释,即宏观整体论述多、微观个案研究少;2)因指标数据获取比较困难,致使研究滞留于指标体系构建,缺乏对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即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3)研究成果比较零散,缺乏对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系统研究,即定向研究少、散点研究多。鉴而得之,本文从方法学视角,遵循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自身实证分析与检验的逻辑顺序,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进行深入剖析,归纳总结学界研究的共识、现存的不足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以期把握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脉络。

1 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意义和内涵

1.1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意义

为了厘清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的意义,国内学者和政府主管部门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主要体现于以下5个角度:1)从政府体育管理角度分析,认为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有利于深化体育行政改革,促进政府体育部门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进而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以更好地为广大社会公众服务,以满足其体育公共服务需求[2]。2)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认为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是合理高效地利用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对投入公共体育服务的多方面进行效益评价,使其投入与产出最大化,进而探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利用效率的路径[20]。3)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分析,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对重塑我国的国际形象,扩大影响力,提升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增添一筹码[19]。4)从健康中国理念角度分析,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的实施有助于公民最优地享有公共体育服务,进行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48]。5)从“体育强国”建设角度分析,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能够使得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以及体育社会组织等领域的服务更加科学化、高效化,可以为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基础[14]。

1.2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内涵

1.2.1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界定有3种分析范式。从需求角度分析,陈斌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为满足公民体育需求而生产的公共服务[2];郇昌店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为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产品和行为的总称[41]。从产品属性角度分析,肖林鹏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指公共组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要而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混合物品[40];尹维增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公共组织为满足其公民的公共体育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混合物品或服务[45]。从政府职能角度,戴永冠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供给人们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体育产品或体育服务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能[8]。上述学者观点一致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的目的是满足公共体育需求;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是政府或公共组织;存在的争议在于公共体育服务是一种产品或是服务,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1.2.2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概念界定

通过梳理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相关概念研究,发现大致存在4种界定范式。从供给能力角度,认为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是指由考核、评价公共体育服务提供能力的相关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40]。从评价机制角度,认为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是一种以服务质量和公共需求满意度为第一评价标准,蕴涵了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管理理念的综合评估机制[30]。从评价目的角度分析,认为通过建立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公共体育服务进行考核与评估,最终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29]。从工具属性角度分析,认为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是度量公共体育服务机构绩效强弱的一种测量工具[27]。从以上界定可以看出,当前对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的定义,绝大多数属内涵定义法,即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却没有完全依循逻辑学“种差”+“临近属”的模式界说概念。通过解析已有4种概念的界定,整合、归纳、总结出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的内涵为“公共体育服务科学化考核与评估”,最终导向为“满足,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民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绩效水平,实现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故笔者认为,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根据统一的指标和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信息定量与定性分析,并进一步归纳总结,以期对公共体育服务机构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进而向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体育服务。

2 基于德尔菲法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2.1德尔菲法简介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源于20世纪40年代,创于赫尔姆(Helmer)和达尔克(Gordon)之手,是一个相互独立的专家集体对某一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达成一致看法的主观、定性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其指标遴选和指标处理环节的作用尤为突出。它的本质是利用函数形式的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属于一种定性预测的反馈匿名咨询法[5]。其拥有着专家组成员的权威性和匿名性、预测过程的有控趋同性、预测统计的定量性的鲜明特点[21]。在德尔菲法的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先进行专家遴选,组建专家小组,然后进行至少两轮的专家调查,最后确保各位专家意见基本协调统一,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2.2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现有文献运用德尔菲法对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初步形成指标体系构建过程的逻辑顺序,即“经验预选-指标遴选-体系构建-确定权重”。其中:经验预选是以相关理论为基础,立足于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的实践,遵循绩效评价原则,初步确定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指标遴选是指,将初始指标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遴选出最优指标集,主要采用德尔菲法和逻辑法;体系构建,即运用德尔菲法形成最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权重是指,评定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判断矩阵法。在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中,运用德尔菲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群众体育绩效评价、体育组织绩效评价和体育场(馆)绩效评价。

2.2.1群众体育绩效评价

韦伟等以“经验预选”初步构建评价指标集,然后经过两轮德尔菲法进行“指标遴选”,最终确定了含2个一级指标(资源利用、效益)、6个二级指标(资金投入、场地设施、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体质健康、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群)及11个三级指标(年度场地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年度群众体育资金投入总数、体育健身场所总数等)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确定权重”[39]。

郑家鲲等以“经验预选”构成经验性预选评价指标集,然后经过两轮德尔菲法进行“指标遴选”,最后构建出含6项一级指标(规章制度、经费投入、场地设施、组织队伍、信息宣传、活动开展)与30项二级指标[公共体育服务法规、年人均公共体育经费、公共体育场(馆)等]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判断矩阵的方法“确定权重”[59]。

张学研等运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遴选”,构建出含4个一级指标(投入、过程、产出、结果)、12个二级指标(人力资源、项目计划、服务治理、满意度等)及38个三级指标(志愿者的参与程度、立项的必要性、服务提供的频次、社会公众的总体知晓度等)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以“确定权重”[55]。

王景波等以“经验预选”初步建立108个指标的地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经过两轮德尔菲法进行“指标遴选”,最后构建出含4个子系统(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科技)与37个要素具体指标(体育场地设施投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体育后备人才数量、体育科技经费支出总额等)的地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以“确定权重”[34]。

唐晓辉等以“经验预选”初步构建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经过两轮德尔菲法进行“指标遴选”,确定了3个一级指标(物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配置、文化资源配置)、7个二级指标(场馆资源、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社区健身宣传等)及19个三级指标(场馆的数量、设备器材数量、社区体育分管领导、社区健身宣传画刊等)的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以“确定权重”[28]。

陈超以“经验预选”初步形成9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群众体育投入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然后经过两轮德尔菲法进行“指标遴选”,最终确定含3个一级指标(政府体育投入、单位体育投入、个体体育投入)、9个二级指标(直接体育行为、间接体育行为、智力体育行为等)及30个三级指标(辖区内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数量、每周活动次数、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工作等)的群众体育投入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以优、良为基础以“确定权重”[3]。

宋杰等以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思路与原则作“经验预选”,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场馆设施、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体育文化氛围)、12个二级指标(场馆、空气质量、环境噪音、健身健康宣传等)及30个三级指标(数量和种类、质量、激励制度、健身咨询等)的城市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以“确定权重”[26]。

楼兰萍等以制定指标体系的原则为基础进行“经验预选”,然后经过德尔菲法、逻辑法进行“指标遴选”,最后构建了含4项一级指标(体育资源、保障制度、服务、效益)、12个二级指标(体育场地设施、监管制度、体育场地维护、社区体育人口等)及25个三级指标(辖区体育场地设施开放、资金奖励、基础性服务、体育人口变动情况等)的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但未“确定权重”[22]。

2.2.2体育组织及场馆绩效评价

毛芝海等以“经验预选”初步确定47个评价指标,然后经过德尔菲法进行“指标遴选”,构建了包含12个效果指标(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总人口数、体育消费人口/总人口数、体育人口数/总人口数等)、12个效率效能指标(管理主体设置的完备度、完成规划的程度、体育政策法规覆盖范围等)、9个投入指标[体育场(馆)设施完好面积/总面积、每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每万人体育志愿者人数等]以及5个满意度和公平性指标(平均收入以下体育人口数/总人口数、弱势群体享受公共体育服务的人数/弱势群体人口总数、公共体育服务的公众满意度、科学健身知识的公众普及度及非营利性体育服务场所的平均距离)的共计4个维度、38个评价指标的“后奥运时代”我国省级体育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以“确定权重”[23]。

叶楠等以“经验预选”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指标遴选”,形成了体育社团4个维度(宗旨和使命、资金来源、公众基础、组织管理)共计23个体育社团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由该指标最终形成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层构成的递阶层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以“确定权重”[44]。

王进等以“经验预选”为基础,初步形成大型体育场(馆)综合运营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实施“指标遴选”,最后构建了涉及6个方面(综合功能、基础设施、基本管理、运营效益、支撑条件和特色创新)的8个一级指标和49个二级指标大型体育场(馆)综合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并考虑场(馆)差异性与运营现况权衡各项指标分值以“确定权重”[32]。

2.3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实证分析与检验

韦伟等通过对江苏、广东、江西3个省份公共体育服务绩效水平分析发现,江苏省位于上等水平,有着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广东省具有雄厚的资金保障基础,但绩效水平仅处于中上等水平;江西省绩效水平处于中等,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偏重于硬件投入,忽视服务。建议,江苏省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广东省应加大群众体育活动资金的投入比例,以实质性公共体育服务为主,即社会公众能够直接感受到、接触到的公共体育服务;江西省应加大社会指导员数量和并提升其培养质量来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绩效水平,进而得出发展社会公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测量指标项目来提升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绩效水平的主要途径[39]。

叶楠等以山东省篮球运动协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案社团在有无明确宗旨和使命方面,其社会认可度不理想;在资金来源方面,其自我运营及社会各界的捐款有待提高;在公众基础方面,其机构会员数量和参加服务的志愿者数量有待提高;在组织管理方面,其决策与监督机制有待完善。该研究认为,政府对个案社团的干预过多,束缚了其自由发展,其独立生存的能力有待提高,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支持,改善运营环境,制定相关扶持制度,增强体育社团的竞争意识,彻底摆脱行政干预其运营的现状,实现“动员社会力量来解决社会问题”[44]。

王进等的研究对全国8家知名大型体育场(馆)实证评价测试,理解各方面反馈意见,找出差距加以改进和完善,调整大型体育场(馆)使用效率和运营水平低的情形,并提出不易掌握的指标、客观性不强的指标以及数据采集有困难的指标,以反映其价值取向与管理水平,并对其场馆层面和运营管理层面的相关性行为作出合理有效的评价,旨在提升其公共服务、运营绩效管理水平及开放开发效益[32]。

2.4对德尔菲法的评价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指标体系,是建立在该领域专家集体一致意见的基础之上,可将各位专家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以集思广益,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有效的消除权威人士的“一孔之见”或“羊群效应”,达到增益求精之效,得权威、精准之果。然而,要想合理有效的发挥德尔菲法的优势,或者说要将德尔菲法的效益发挥到极致,专家的择选是关键,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因此,采用德尔菲法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尤其是指标遴选与指标处理部分要格外注意专家择选问题。然而,事物存其利,必有其弊,德尔菲法是一种主观、定性的方法,存在专家主观倾向。不同的专家会对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遴选、指标处理以及指标权重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或误解,进而导致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客观性,影响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的成效。

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3.1数据包络分析法简介

数据包络分析(DEA),始于1978年,源于Farrell[61]对生产率的研究,创于美国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等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的研究之上,是基于投入产出数据的相对有效性评价方法[62]。可该评价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部门或单位间的相对有效性,属非参数的统计估计方法,广泛用于多投入多产出情况下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和规模收益等领域[38]。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指标体系构建中,要有可靠的数据来源,常依据《体育事业统计年鉴》,其次,要确立投入与产出指标,再运用DEA模型或方法,最后确定DEA评价指标体系。

3.2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绩效评价,探讨其构建过程,初步形成“前期基础-数据来源-投入+产出指标-DEA”范式。其中:前期基础是指,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文献资料或绩效评价特点作为形成构建DEA模型指标体系之基,形成构建DEA模型指标体系之本;其投入+产出指标是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所必然涉及的,即根据数据来源,确定其投入和产出指标,形成构建DEA模型指标体系之心;其DEA模型意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成DEA评价模型,把握DEA的特色实施评价,形成构建DEA模型指标体系之果。在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中,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群众体育绩效评价、竞技体育绩效评价、体育组织及投入绩效评价。

3.2.1群众体育绩效评价

袁春梅以已有研究成果为前期基础,依《体育事业统计年鉴》(2009—2012年)作为数据来源,选取人均体育事业经费作为投入指标,选取各地区体育科普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群众体育场地面积、国民体质监测受测人数、拥有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作为产出指标,实施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效率的DEA评价[49]。

赵聂运用SPSS对原始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构造因子变量,运用因子分析与DEA模型的组合方法从服务体系产出、体育资源保障、体育组织管理、体育科技服务、体育法制服务5个方面构建了公共体育服务指标体系[58]。

邵伟钰以群众体育财政现况及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为前期基础,以《体育事业统计年鉴》(2011年、2012年)为数据来源,确定了群众体育事业支出、群众体育事业支出占体育事业支出比重2个投入指标和社会指导员、体育社团、综合运动项目组织数、单项运动项目组织数、体育俱乐部5个产出指标,形成群众体育财政投入的DEA分析模型[25]。

3.2.2竞技体育绩效评价

张俊珍等以2009—2012年《陕西省体育事业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选取出教练员总数、年末体育场(馆)总面积、竞技体育经费支出额作为投入指标,并选取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体育彩票销售额、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作为产出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立陕西省竞技体育资源DEA评价指标体系[53]。

李淞淋等以林致诚、王国凡和史进的研究为前期基础,以《中国统计年鉴》(1994—2013年)、中经网月度数据库以及第8~12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官方网站为数据来源,确定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年平均总人口数(万人)、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元)、14岁以下人口所占比例(%)的投入指标和第8~12届全运会的金、银、铜奖牌数为产出指标,以建立中国各省、区、市竞技体育效率的DEA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CCR-AR限定特定指标的权重规模[15]。

林致诚以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及中经网数据库中1993—2009年全国29个省份的人口和人均GDP数据为数据来源,选取1993、1997、2001、2005和2009年共5届全运会各省份的金、银、铜奖牌数为产出指标,形成了中国各省份竞技体育发展的“DEA-Tobi”回归模型[16]。

3.2.3体育组织及投入绩效评价

刘春华等借鉴体育公共服务特点为前期基础,以《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相关数据观测值的平均值选取其中大部分指标为数据来源,遴选出含政府体育事业费支出、各地区体育机关人数、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的投入指标和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世界冠军数的产出指标,进而利用Kendall’s tau-b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最后构建出中国省级政府体育效率DEA的投入导向模型[17]。

余平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为前期基础,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9)》等收集原始评价指标为数据来源,然后采用均值化变换法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形成财政体育投入产出指标,最后运用DEA构建起财政体育投入效率的评价模型[47]。

刘思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思想为前期基础,以《中国体育事业统计年鉴2000》为数据来源,设计出含本年支出、年末在职职工总数、教练员人数的投入指标和本年收入、等级运动员发展人数、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次数、参加县级以上运动会运动员人数的产出指标的中国体育事业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建立体育事业投入产出DEA模型[20]。

3.3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实证与检验

3.3.1群众体育绩效评价

袁春梅研究发现,2008—2011年我国各地区体育公共服务效率水平在不断提高,各地区平均效率差异逐渐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资源投入模式等是影响体育公共服务效率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建议,多考虑体育公共服务提供的可及性,增强全民健身“三边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强体育公共服务投入的组织监管,调整体育事业经费分配比例[49]。

邵伟钰对2011年我国大陆除西藏以外30个省、区、市地方群众体育财政投入效率的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群众体育财政投入效率普遍较低,各地区群众体育财政投入效率差异较大,不同地区影响综合效率的原因不同。该研究建议,群众体育财政投入对策“因地制宜”,群众体育财政投入力度“适当加大”,群众体育财务管理“妥当加强”,群众体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建立健全”[25]。

曾争等研究发现,1998—2013年间我国省域体育公共服务的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技术效率水平区域间差异显著,我国大多数省份的体育公共服务技术效率存在很大改善空间。宏观经济层面、中观产业层面和微观用户层面是影响体育公共服务技术效率的显著因素,其中,中观产业层面最为突出。该研究建议,提高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以及体育公共服务的技术效率[50]。

赵聂对2007年我国西南地区10个城市公共体育服务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DEA有效的6个城市规模有效,其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优,非DEA有效的宜宾市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具有较强的公共体育发展潜力,而处于公共体育服务成长阶段;其他非DEA有效的3个城市存在规模过大,规模收益递减情况。该研究建议,非DEA有效的城市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效益的关键是合理整合城市公共体育资源,扩大公共体育服务规模[58]。

王菁等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研究发现,体育产品供给效率影响最大的是政府供给能力,其次是供给规范性与需求强度,然后是政府供给意愿、投入资金宽裕度,最弱的是“人均GDP”。投入与产出的不合理是决定广东各地区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差异的主要和直接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公共产品效率只具有轻微的影响[33]。

张莹等探讨和论证了影响中国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实力、群众体育经费投入规模对该地区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不存在显著影响。此外,从群众体育经费投入来看,呈现负相关关系,表明经费投入方向并没有关注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存在明显的群众体育浪费现象;从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结构来看,作用系数较低,表明当前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结构还比较差,明显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现象。该研究提出的对策是,及时进行结构调整,对资源投入冗余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情况缩减投入,实现群众体育发展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而对于存在输出不足的地区,应根据输出不足的指标,在体育人口、体质达标率及体育产业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引导,提高现有资源的引导力[56]。

3.3.2竞技体育绩效评价

林致诚运用DEA-Tobi两阶段法对1990—2009年中国各省、市、区竞技体育发展的效率测算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人均GDP、人口和地区3个变量是影响竞技体育发展效率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市1990—2009年竞技体育发展效率低,竞技体育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东部优于西部,但总体仍呈上升趋势,此外,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效率的重要因素,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建议,竞技体育投入应多元化,改善竞技体育管理队伍素质,中西部地区应加大财政投入[16]。

张俊珍等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陕西省10个不同市、区2009—2012年竞技体育资源配置进行评价,指出,陕西省竞技体育资源配置达DEA有效的地区仅有30%,存在不合理现象,而DEA无效主要由规模效率低下引起。此外,陕西省10个市、区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呈现波动状态,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该研究建议,整合竞技体育内部资源,加强资源投入目的性,调整资源配置规模,注重规模投入效率,实现“粗放型”投入向“集约型”投入转变,最终实现竞技体育集约型发展[53]。

李淞淋等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基于面板数据的K-中心函数聚类方法分析我国31省、区、市在1994—2013年期间的经济、人口和全运会奖牌情况,发现,区域竞技体育效率发展趋势存在明显较大差异。通过具体解析各省、区、市竞技体育效率发展模式,发现,北京、上海、天津、江苏以经济发展为主要推动因素;而辽宁、黑龙江、吉林、山东、广东、四川等省份则依靠其人口方面的优势,靠人才选拔,且大多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河北、湖北、湖南、云南人均经济基础殷实,人口数量也高,但竞技体育效率下降,其影响因素未果。该研究讨论了经济主导型高效率组、人口主导型高效率组、经济优势型低效率组、人口优势型低效率组、双优势低效率组5种竞技体育效率发展模型的上升或下降的原因,为提升各省、市、区的竞技体育效率提供了建议[15]。

3.3.3体育组织及投入绩效评价

韩平以2005—2012年为决策单元,从综合有效性、技术有效性、规模有效性及规模收益等角度对江苏省政府体育投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江苏省政府体育投入产出的绩效不高;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依然存在;体育市场化程度不高。该研究建议,完善政府体育投入制度保障与绩效管理机制,提高政府体育投入行为的透明化,重视人才管理[11]。

余平对2003—2008年我国财政体育投入的效率进行分析认为,举国体制下财政包揽型的体育投入模式的效率优势已不存在,建议通过功能政策化、运作市场化、目标专业化、机制规范化来提高财政体育投入效率[47]。

刘思通过DEA分析我国体育事业的投入产出,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出我国只有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西藏、重庆的投入产出配比达到DEA有效。其中,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是源于经济效益和获得奖牌数目导致DEA有效,河南、湖南、四川、贵州是出于社会效益导致DEA有效,而西藏、重庆则是各方投入较少导致DEA有效[20]。

3.4对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评价

DEA方法不需要预先确定生产函数的形式,不需要处理数据的量纲和确定指标的权重,所以,近些年在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中运用广泛。随着DEA方法的引入,国内学者不断深入、创新研究,DEA方法的研究趋于多元化发展,并有多学科交融之势。学者逐渐摆脱传统的DEA(CCR、BCC)模型评价,转为符合体育领域的新型DEA模型,且突破理论范畴,逐步渗入实证研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但是,DEA其本身存在短板,具“黑盒子”之态,仅考虑初始投入与产出,忽视评价过程中的其他影响因素,故运用DEA时要尽量避免短板或者改造短板,不断完善。

4 基于平衡计分卡法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4.1平衡计分卡法简介

平衡计分卡法源于1992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卡普兰(Kaplan)教授和诺顿(Norton)教授开发,是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57]。从现有研究来看,国内关于平衡计分卡法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有BSC原始模型和BSC改进模型两种方法:1)BSC原始模型,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及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对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绩效管理模型[1];2)BSC改进模型,是针对绩效评价相关领域而量身定做的模型,因其以组织使命的实现为最高目标,而非财务价值的回报,所以,BSC模型应用于绩效评价必须对其进行调整与改进,以适用绩效评价的管理。

4.2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梳理运用平衡计分卡法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初步形成了“理念基础-维度目标-体系构建-确定权重”范式的构建过程。其中,理念基础意为以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原理、思想理念及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维度目标是涉及顾客、财务、内部程序及创新与学习的4大维度目标;体系构建是指运用平衡计分卡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确定权重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主观赋权法及专家评价法。在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中,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场(馆)绩效评价,辅于群众体育及体育组织绩效评价。

4.2.1体育场(馆)绩效评价

张红学以平衡计分卡概念为“理念基础”,采用文献分析、访问调查及专家座谈等方法,以顾客、财务、内部程序及创新与学习为“维度目标”,发展为10个关键驱动因素(顾客满意度、环境满意度、成本控制规划、创造经营收入等),并进一步“裂变”为35个行动指标(调查价格满意度、控制人事成本、规划分层分工、建立人才培育计划等),构建了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绩效“指标体系”,并由分析层级程序法呈现出一层维度权重、二层关键驱动因素权重及三层行动指标权重[52]。

游战澜以平衡计分卡为“理念基础”,以公民、财务、内部管理流程及学习与发展为“维度目标”,设计了3个财务构面指标[通用财务指标、大型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大型体育场成本的有效控制]、4个顾客构面指标(顾客满意度、顾客投诉率、回头顾客的比率、服务项目满意度)、4个内部业务流程构面指标(场馆设施的完好率、提高服务频度、销售创新、社会媒体反映)和3个创新与学习构面指标(场馆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程度、组织凝聚力、场馆工作人员的能力、)以及获取相应的战略指标和关键性指标(获利能力、市场份额、人均销售收入、雇员满意度等),探究了适合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价法以“确定权重”[46]。

耿宝权以平衡计分卡为“理念基础”,结合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应用,根据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及学习与成长4个层面为“维度目标”,构建了含顾客满意度、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新增赛事比例等14项指标的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指数法以“确定权重[10]”。

4.2.2群众体育及体育组织绩效评价

张瑞林等以平衡计分卡思想为“理念基础”,以公民、财务、内部管理流程及学习与发展4个角度为“维度目标”,构建了含4个二级指标(公民维度的战略目标、财务维度的战略目标、内部流程维度的战略目标、学习和发展维度目标)、26个三级指标(场地设施满意度、人均健身场地设施经费投入、体彩公益金返还比例、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并采用主观赋权法以“确定权重”[54]。

程林林等以梳理体育社团绩效相关文献及借鉴前人平衡计分卡研究成果为“理念基础”,运用逻辑演绎法以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4个层面为“维度目标”,构建四川省体育社团绩效评价的平衡计分卡分析框架,但未“确定权重”[7]。

刘芳梅以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模型、俱乐部的组织使命与战略目标为“理念基础”,将顾客、财务、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4个层面作为“维度目标”设计具体指标,形成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绩效管理体系“BSC改进模型”,但未“确定权重”[18]。

姜磊磊等在传统BSC的4大维度基础上,针对社区体育俱乐部自身的特点以及体育资源稀缺的现况,在其研究中加入了政府维度和竞争维度,并从这6个维度构建社区体育俱乐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未“确定权重”[13]。

4.3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实证分析与检验

张红学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及文献分析等方法,兼以平衡计分卡的观点,对我国10个城市体育场(馆)绩效进行实证分析评价,探讨我国各体育场(馆)经营绩效的现状,通过该研究可知财务维度执行度最好,其次是顾客满意度和内部流程维度。研究发现,城市体育场(馆)经营绩效规划与实地评估之间存差异,总体表现以北京、上海为最好,而四川省体育馆因其组织结构性因素成效均为最低,建议,各市体育场(馆)在顾客维度的规划方面应考虑内、外部环境配合,确实反映顾客需求[52]。

程林林等基于平衡积分卡原理,构建适合体育社团绩效的平衡计分卡,通过对四川省体育社团实证分析认为,四川省体育社团存在财政制度不完善、会员服务与社会影响力欠缺、组织机构不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未建立等问题。该研究建议,财务层面应健全财务制度,实现经费来源及渠道的多样;顾客层面应提高会员服务满意度,加强信息建设,扩大宣传,提升社会影响力;内部流程层面应加强基本制度、人力资源建设,建立绩效自评机制;创新与学习层面应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等方面指导体育社团未来的组织发展[7]。

4.4对平衡计分卡法的评价

由上述研究可以看出,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构建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及学习与发展指标之间的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了定性与定量评估、主观与客观评估、短期与长期目标等的“平衡”。但有学者将BSC原始模型直接从企业领域“搬”到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忽视公共体育服务领域所固有的特点,忽视企业与公共体育服务所向之异,其有效性仍有待商榷。而也有学者已经发现该方法的这一弊端,努力创新、实践、改进BSC模型,使其更加合理、有效、科学的运用到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中。此外,运用BSC构建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将要考核的指标进行量化,只有量化的指标才是可以考核的,而很多指标是难以量化的。同时,平衡计分卡需要随时更新,只要组织战略或者结构变更的时候,都需要重新调整,成本太高,存在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支撑、各项技术支撑、组织文化支撑等客观缺陷。

5 基于模糊理论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5.1模糊评价理论简介

模糊理论( Fuzzy Theory)源于1965年,立足于Zadeh教授所创的模糊集合理论的数学基础之上,能积极承认主观性问题的存在,进而以模糊集合理论来处理不易量化的问题,以便能适当而可靠地处理人们主观评估问题的方法,即为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先建立绩效评价模型,然后通过确定隶属度,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即用等级模糊子集把反映其绩效水平的模糊指标进行量化[42],然后根据模糊变化原理予以评价。

5.2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模糊评价理论寓于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步形成“理论基础-指标遴选-指标处理-体系构建-确定权重”。其中,理论基础是指,以研究对象的内涵与特征、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前人研究成果等理论层面为依据;经验预选可根据指标构建原则、专家咨询法等理论、方法进行初步遴选指标;指标处理是将经验预选的指标加工的过程,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或运用模糊多属性量化等方法处理指标;体系构建是运用模糊理论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权重是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主观偏好值与客观偏好值、模糊分析法等进行指标权重处理。在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中,运用模糊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组织绩效评价,辅于群众体育及体育场(馆)绩效评价。

5.2.1体育组织绩效评价

朱菊芳以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指标设计的理论、实践依据及前人研究基础为“理论基础”,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进行“指标遴选”,初步设计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的经验性指标体系,然后经过多轮“评价-修正-再评价-再修正”进行“指标处理”,最终构建出含基础绩效、运营绩效、服务绩效、财务绩效、战略绩效5个一级指标与人员数量与构成、资源配置、服务满意度、总资产、工作灵活性等25个二级指标的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60]。

陈文胜等以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为“理论基础”初步进行“指标遴选”,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区间型评价矩阵进行“指标处理”,构建了包含一级指标体育志愿者组织总体绩效、二级指标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模型的5个潜在变量(组织整体志愿性、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志愿能力等)及12个三级指标(志愿奉献精神、志愿服务基本知识、外语交流能力等)的3层指标的体育志愿者组织绩效评价“模糊多属性模型”,并用主观偏好值与客观偏好值“确定权重”[4]。

5.2.2群众体育及体育场(馆)绩效评价

王国红等以社区体育内涵和基本特征为“理论基础”,根据上海市社区体育评价现状调查进行“指标遴选”,初步构建经验性预选指标体系,然后,进行3轮专家咨询进行“指标处理”,最后构建出一个含体育活动、组织领导、场地设施、经费保障及健身服务的5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和40项三级指标的城市社区体育评价“指标体系”,并再次把专家调查问卷表中的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权重分析法进行统计处理,得出各指标较为客观的权重值以“确定权重”[31]。

杜朝晖以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绩效评价的构成为“理论基础”,以经济效益(E)、社会效益(S)和环境效益(E)3个维度为“指标遴选”,辅以将绩效指标定性分析转入定量分析进行“指标处理”,最后,发展成含经济收入(F1)、经济支出(F2)、社会公益绩效(S1)、服务绩效(S2)、内部环境绩效(E1)、外部环境绩效(E2)6个二级指标和广告收入、人事成本支持、运动训练开展情况、人力资源情况等多个三级指标的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以“确定权重”[9]。

5.3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实证分析与检验

陈文胜等对某省的3个体育志愿者组织绩效进行了仿真试评,认为,体育志愿者组织绩效的某些因素和衡量体育志愿者组织绩效的标准是模糊的。研究发现基于期望值的模糊多属性评价方法,能较好地处理满意度评价中定性和定量混合型多属性评价以及能避免评测者的主观判断的不准确性,可以提高维修服务质量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所得测评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4]。

杜朝晖对重庆市某大型场(馆)运营绩效管理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该体育场(馆)运营绩效属于“良好”等级,出现有大型体育场(馆)存在的资金短缺、运营方式单一、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相对去年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市场营销,并且在场地出租资金、训练指导收入以及群众体育意识和锻炼情况开展方面有很好效果。该研究建议,改进空间,如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果和加强与企业合作等[9]。

朱菊芳运用模糊变换原理对江苏省篮球运动协会进行实证分析与综合评判,提出了5条改进策略:1)针对基础绩效,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帮助协会引进优秀人才,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管理机制;2)针对运营绩效,实现协会的专业化运作;3)针对服务绩效,要保持持续创新,扩大服务覆盖,增强协会代表性;4)针对财务绩效,应开源节流,广辟收入来源,避免资金周转风险;5)针对战略绩效,加强战略导向,形成激励机制[60]。

5.4对模糊评价理论的评价

以上研究分析发现,部分公共体育服务绩效的标准是模糊的,很难或者不能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去确定和考评,因此,面对这个难点时,应运用模糊多属性量化处理,以提高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与此同时,模糊理论可以通过确定隶属度,将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即用等级模糊子集把反映公共体育服务绩效水平的模糊指标进行量化,然后利用模糊变换原理进行绩效水平评价,可避免服务受众主观判断的不准确性。

6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6.1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结构方程模型(SEM)源于1973年,是由瑞典统计学家、心理测量学家Joreskog提出的一种验证性多元统计分析技术[6],广泛应用于管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以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最具典型代表,包含两个子模型:1)结构模型,用于表征结构变量的联系;2)测量模型,用于表征结构变量同显变量之间的联系[12]。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于其指标权重系数界定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但是,学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比较少。在结构方程模型的公共体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其前提是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其主要优势在于,对绩效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可以进行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检验,并能够通过对路径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确定权重”。

6.2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及实证分析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公共体育服务指标体系,乏研究、少实证,其主要研究如下所述。

王梦阳以测量学及相关理论为“前期基础”,凭前期的研究成果和预先发放开放式居民调查问卷为依据编制《上海市居民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作为基础,确立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组织和服务效果4个维度和公共体育场覆盖率、科学健身讲座的质量、公益性健身团队数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公平性等19个指标的上海市城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信效度检验”,并通过对路径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确定权重”。进而进行拟合度检验以判定其结构方程模型是可接受的,且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可以作为上海市城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绩效评估的有效测量工具[36]。

张凤彪依循绩效评价指标遴选原则及理论指标到实践指标的逻辑顺序进行“指标遴选”,形成竞技体育经费、竞技体育经费占体育经费比例、人均竞技体育经费等11个理论指标,然后,运用SPSS做因子分析进行“指标处理”,形成剔除竞技体育经费占体育事业经费比例和人均竞技体育经费外的9个竞技体育公共支出绩效实践指标以构建指标体系,进而对其实施“信效度检验”,最终构建含1个一级指标(竞技体育公共支出绩效)、3个二级指标(投入、产出、效果)及9个三级指标(竞技体育经费、教练员人数、全国以上冠军数等)的竞技体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对路径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确定权重”。研究发现,2002—2011年我国25个省、区、市竞技体育公共支出绩效匮乏、指数低、绩效差异度扩大趋势、绩效改善程度、绩效与经济同步等现状。该研究建议,竞技体育公共支出应注重效果指标,即全国以上冠军数和优秀运动员获得冠军率[51]。

6.3对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核心概念是变量协方差(Covariance)。其优势具体表现为:1)将主观法与客观法结合,克服德尔菲法中专家打分的主观性;2)可以同时处理测量与分析问题,即以隐变量为形式,用显变量的模型化分析加以估计,即可预判误差,又能测量其信效度;3)可以同时考虑和处理多个因变量,且容许自变量及因变量存测量误差;4)属开放性评估模型系统,本身具潜变量分析、模型拟合度检验等功能,对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尤其适合,可以验证理论模型并进行修改,尤其在公共服务绩效评价领域,具极强的适用性优势。此外,结构方程模型重视多重统计指标的运用,但并不意味着其过度依赖统计技术,不以单一参数为主要标准,注重整合性系数。但是,结构方程模型的运用必须要遵循理论先验性,即研究必须要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方能有效有料。

7 基于公众满意度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7.1公众满意度简介

公众满意度,顾名思义,是一个以公众为核心、以公众心理状态为准则的概念,是指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消费提出的质量和要求的满意程度,是一种公众心理状态的量化与测量,是衡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能力的重要标准,属情感式评价、心理式体验。其特征如下:1)公众满意度具有可测性,可用模糊集合理论和模糊测评方法将其量化处理;2)公众满意度具有可分性,即可以划分不同层次(因素)和不同层次上的不同属性(因子);3)公众满意度具有模糊性,即在反映差异方面没有明显的界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变化过程;4)公众满意度具有主观性,即不同评价者可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5)公众满意度具有动态性,即伴随时间、空间以及民众偏好的变化,公众满意度的量化结果会不断调整。

7.2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探析相关公众满意度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初步梳理出“前期基础-指标遴选-指标处理-确定权重”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姚绩伟等以文献梳理作为前期基础,借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进行指标遴选,初步形成初始量表,然后以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指标处理,最终基本形成拥有5个分量表[社区体育场(馆)设施服务满意度、社区体育活动组织服务满意度、社区体育健身指导服务满意度、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服务满意度、社区体育运行管理服务满意度]共计33个题项(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就近方便、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多种多样、社区能定期组织体育活动展演交流等)的量表终稿,得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结构模型,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确定其效度和信度,但未确定权重[43]。

王秀香等以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对象等内容为前期基础,以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进行指标遴选,初步构建出含1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85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然后进行3轮德尔菲法进行“指标处理”,最终形成以公众满意为一级指标,体育政策保障、体育经费投入、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社会团体、体育健身信息和体育健身活动6个二级指标,对体育法律的满意程度、全民健身经费投入满意程度、体育场地设施规模满意程度、体育社团提供产品的类别满意程度等32个三级指标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以确定权重[37]。

7.3对公众满意度的评价

通过梳理运用公众满意度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发现该方法有下述特征。

究其利:1)能够加强公民与政府间的沟通,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感与自我存在感,真正做到“政民互通”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理念;2)能够反映政府公众满意的服务导向,回归社会公众的主人翁意识,追求社会平等原则及大局为重观念的本质,确保社会公众的政治经济权益得到充足的尊重和保障,以实现“政府本位”向“民众本位”的价值取向转型。

探其弊:1)社会公众作为评价主体尚存在信息渠道获取有限导致的信息匮乏,缺乏专业评价知识与技术以及评价手段单一,其评价结果缺乏信度与效度;2)社会公众处于社会各阶级,层次参差不齐,不同层次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这一点毫无疑问,故人群的选择存较大难度,而且,社会公众易受“羊群效应”的外部环境影响、个人认知偏好及短见行为内部自身影响,也因而导致了社会公众评价的不确定性与不科学性,缺乏普适性与合理性。此外,选择需求式评价——社会公众作为绩效评价主体时,要注重公众选择的社会分层、数量的调控及构成比权重等问题,避其弊,显其利。

8 共识、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

8.1共识

1.从宏观角度看,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我国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2.从微观角度看,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是向公众提供最优化的公共体育服务,有利于增强公众的满意度和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3.从研究趋势看,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逐渐从理论层面过渡到实证层面,从区域性实证过渡到全国性实证,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4.从评价角度看,政府是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的核心,责无旁贷。政府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应占主导地位,同时,更需要社会评估和第三方评估共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和第三方评估参与的多元评估、多元合作、良性合作的格局。促进公共体育绩效评价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而推动公共体育服务更加优质、更加高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

5.从方法学角度看,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所涉及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法、模糊理论、结构方程模型、公众满意度等6大类,由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可知,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正呈现出多学科交融之势,即融合数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

8.2不足

1.指标体系构建尚存短板:1)指标遴选存短板。公共体育服务相关统计数据匮乏,无法实现每一项底层指标的具体化、定量化操作方案,且很多指标的确定来自非官方(即民间)和专家主观意向,其科学性、准确性仍有待考量。2)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存短板。德尔菲法存在主观误差、BSC模型存在欠改良、模糊理论难量化以及公众满意度片面化等方法缺陷。指标遴选和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短板,致使构建的指标体系有效性相对不足。

2.理论与实证研究不均衡。多数学者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时仍滞留于理论层面,即止于指标体系构建,忽视或欠缺实证分析与检验,以至于不能有效的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进而不能合理、科学的进行绩效评价。虽有少数学者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践检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但是仅针对某一区域,缺乏普适性,未得出具有普适性的官方认可的绩效评价体系。

3.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外延研究相对不足,多聚焦于群众体育研究。应加大除群众体育外其他领域的研究,包括竞技体育、社会组织及体育产业等领域。

4.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相对不足。由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相对匮乏,获取评价指标困难等客观因素,一些研究者把目光更多的投向城市,而对农村研究相对不足,对许多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绩效评价、农村和农民具体所需的服务关注度不够。

5.从指标体系构建过程来看,部分学者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未确定权重,也就是说未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界定,以至于在构建过程中出现偏差,导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糊或者失真,无法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实证分析与检验。

6.从方法学视角对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进行深入剖析,加以评价,发现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中所运用的方法,都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存在弊端,虽说利大于弊,却不足以达完美之效,仍存憾意。为此,有待学者继续勘测新的研究方法或者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方法,以期最优化实施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

8.3展望

1.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机制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机制是指建立公共体育服务评价运行模式、评价反馈机制,对公共体育服务部门组织工作效率、能力的一种评价保障体系,其为实现科学、有效的落实绩效评价理念、绩效评价机制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因此,加强绩效评价机制研究,使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运转更加和谐、高效将成为后续研究的重点。

2.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方式研究。如评价的主客体、自身评价、上级评价、第三方评价等。目前,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方式主要是自身评价,即政府评价或上下级评价,暂时还未形成社会评估或者第三方评估的评估机制,公共体育服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3.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外延研究。目前,关于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的研究所指向的大都是群众体育领域,竞技体育、社会组织等领域研究相对较少。如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社会组织、社团规范化、志愿者绩效标准等内容均属于此研究范畴,因此,应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的外延研究。

4.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的普适性与区域性选择性研究。绩效评价实证分析应由区域性研究迅速转至全国性研究,使得绩效评价具有普适性,同时,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应“因地施评”,针对不同的地方采取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不能一概而论,实施区域性研究。

[1] [美]保罗·尼文.平衡计分卡——战略经营时代的管理系统[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 陈斌,韩会君.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科学认识——基于术语学的视阈[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2):7-11.

[3] 陈超.群众体育投入水平评估指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8):30-33.

[4] 陈文胜,熊茂湘,谭晔茗.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体育志愿者组织绩效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9,(22):73-75.

[5] 陈志风.项目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德尔菲法[EB/OL]. http:∥pm. csaicn /risk.

[6] 程开明.结构方程模型的特点及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6,(10):22-25.

[7] 程林林,余志萍,张永韬.体育社团绩效评估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7(2):18-23.

[8] 戴永冠,林伟红.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结构及人本思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0):5-10.

[9] 杜朝晖.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5):39-43.

[10] 耿宝权.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绩效评价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2):1-6.

[11] 韩平.基于DEA模型下的江苏省政府体育投入绩效评价研究[D].苏州:扬州大学,2014.

[12] 贾新明,刘亮.结构方程模型与联立方程模型的比较[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27(3):439-446.

[13] 姜磊磊,胡永.论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绩效评估方式[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1):112-114.

[14] 李建国.体育强国的基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体育科研,2009,(4):15-18.

[15] 李淞淋,李联堂.中国各省区竞技体育效率评估的模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26-32.

[16] 林致诚.中国各省区竞技体育发展的效率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37-144.

[17] 刘春华,张再生.基于DEA三阶段模型的中国省级政府体育效率评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3):202-207.

[18] 刘芳梅.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平衡计分卡为理论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39-43.

[19] 刘鹏.一项面向民生的体育健身工程[J].求是,2011,(10):51-53.

[20] 刘思.中国体育事业投入产出数据包络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7):31-33.

[21] 刘学毅.德尔菲法在交叉学科研究评价中的运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21-25.

[22] 楼兰萍,虞力宏.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595-596,599.

[23] 毛芝海,孙桂芳.“后奥运时代”我国省级体育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2,34(05):32-36.

[24] 孟华.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从机构绩效评估向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转变[J].中国行政管理,2009,(2):16-20.

[25] 邵伟钰.基于DEA模型的群众体育财政投入绩效分析[J].体育科学,2014,32(9):11-16,22.

[26] 宋杰,孙庆祝.城市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99-102.

[27] 宋娜梅,罗彦平,郑丽.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分计算方法[J].体育与科学,2012,33(5):30-34.

[28] 唐晓辉,李洪波,孙庆祝.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5):386-390.

[29] 王伯超,范冬云,王伟超.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改革的背景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3):6-9,18.

[30] 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2008,29(2):1-13.

[31] 王国红,张文慧.城市社区体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9-32.

[32] 王进,颜争鸣,潘世华,等.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及运用[J].体育科学,2013,33(10):35-44.

[33] 王菁,龚三乐,张宏.广东省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评估——基于DEA-Tobit模型分析[J].体育学刊,2016,(3):53-59.

[34] 王景波,赵顺来,魏丕来,等.地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2):1-3,7.

[35] 王凯,殷宝林,王正伦,等.公共服务视域政府体育工作绩效“异体评估”研究[J].体育科学,2011,31(9):34-40.

[36] 王梦阳.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绩效评估指标的构建——以上海市为例[J].体育科学,2013,(10):63-70.

[37] 王秀香,李旭,鲁永学,等.基于公民满意度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41-47.

[38] 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9] 韦伟,王家宏.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7):35-47.

[40] 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6):472-475.

[41] 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评述[J].体育学刊,2009,16(6):20-24.

[42] 杨伦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其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43] 姚绩伟,杨涛,丁秀诗.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量表的研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6):477-482.

[44] 叶楠,韩冬.体育社团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3):1-4.

[45] 尹维增,张德利.对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责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1):45-47.

[46] 游战澜.大型体育场馆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2):37-41.

[47] 余平.财政体育投入的效率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0):50-53,58.

[48] 于永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6,37(4):71-76.

[49] 袁春梅.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4):3-10.

[50] 曾争,董科,钟璞.我国省域体育公共服务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07):30-35.

[51] 张凤彪.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竞技体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研究——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证分析[J].体育科学,2015,35(2):31-40,53.

[52] 张红学.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绩效评估实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03):30-34.

[53] 张俊珍,徐波锋,景俊青.基于DEA的陕西省不同市区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5):548-552.

[54] 张瑞林,王晓芳,王先亮.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管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8-13,21.

[55] 张学研,楚继军.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9):4-8.

[56] 张莹,秦俭,董德龙,等,我国不同地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2):7-11.

[57] 赵立波,李红娟,张素琴.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3):57-61.

[58] 赵聂.基于DEA模型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6):8-10,14.

[59] 郑家鲲,黄聚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1):9-13.

[60] 朱菊芳.基于模糊理论的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6):501-504.

[61] FARRELL M 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 ciency[J].J R Stat Soc,A,1957,120(3):253-290.

[62] CHARNES A,COOPER W W,RHODE E L.Measuring the effi -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 J Oper Res ,1978,2(6):429-444.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Public Sports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es on public sports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the main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to grasp the proces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its empirical analysis and test.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generalize the study consensus,to point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o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study on public sports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and theoretical study is immature. There are shortcomings in the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empirical study lacks breadth and depth. 2) The logical order of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process has been formed initially,which is “primary basis — pre-selection based on experience — index selection — index processing —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 proportion determination. 3)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relatively weak. Suggestions:1)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basic theory,subject evaluation,mechanism evaluation,evaluation methods,evaluation principles and so on. 2) Resear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index system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3) All methods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optimal one based on the reality should be selected. 4)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mpirical analysi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public sports service;performance evaluation;index system

G80-05

A

1000-677X(2017)04-0062-12

DOI

10. 16469/j. css. 201704008

2016-10-31;

2017-03-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TY01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601872)

张凤彪,男,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经济与管理;Tel:(0731)22622850,E-mail:fbzhang_2008@163. com;王松,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体育服务,E-mail:409489453@qq.com。

1.湖南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2.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215021;3.大连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辽宁 盘锦 124221

1.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412008, China;2.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China;3.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