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顾钰锫
摘要: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观转变的表现,也是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竞争、不断突破自己的尝试,更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举措之一。基于“双创”精神,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思路和成果,以泰州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展开其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影响研究,从而为整个社会的创业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Abstract: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self-employment, is not only the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view, but also the initia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competition and constantly break through their own attempts. It is also one of the measures to alleviate the difficulty of college graduates. Based on the spirit of "double creation",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relevant research ideas and achievements, takes Taizhou university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and expands their impact on the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so as to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business policy.
关键词:创业;我效能感;现状;大学生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self-efficacy;current situation;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188-03
0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作用的时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已然是一国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从宏观视角来看,国家高科技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创业不仅是路径之一更是源动力;从微观视角来看,大学生创业一是会给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现在大多数高校提倡的就业政策之一。
李克强总理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战略决策,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民心,从“小众”走向“大众”。的确,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工作岗位供不应求导致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高校需要通过改变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等方式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提升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增强创业的能力,并实现身份的转换,即由“求职者”到“企业家”的转变。因此,本文将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提高大學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提出建议,由此实现学生与高校的双向共赢。
1 创业自我效能感
美国著名学家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在面对特殊情景的情况下,开展有效行动方案所表现出的信念。他进一步指出,自我效能感已经发展成对一些活动和特定行为能够达到什么程度的自我评估,而不仅仅是个体直接对自己某方面技能的评估。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被引入创业研究领域后,一个新的专业名词诞生了——创业自我效能感。Scherer等人认为个体在成功扮演各种创业角色后,并展现出完成创业的相关任务的信念强度即为创业自我效能感。Luthans和Ibrayeva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创业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和信念对所处环境产生影响并通过相应行为获取成功的信心。本文将创业自我效能感界定为不同个体对自身创业能力的判断和评估所形成的信心。
2 研究设计
本次问卷基于经典量表和文献分析形成,然后经过信度、效度的相关检验再次修改形成最终问卷。本文的问卷分为引导语、个人基本资料及创业效能感的认识量表三个部分。
创业效能感的认识量表,主要参考并修改曹坤峰所编制的量表,分为不确定容忍效能、机会识别效能、关系自我效能、管理自我效能,总共设置了12个项目。
不同个体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认识也会不同,因此本文假设: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有无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3 实证结果和分析
本问卷采用匿名调查,对泰州各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发放。共发出300份问卷,收回问卷283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279份,有效回收率93%。
本次针对泰州市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总体样本结构如下。从性别上看,男性占28.7%,女性占71.3%;从专业上看,经管类和理工类样本中占据比重较大,分别为:55.9%,29.4%;从年级上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占15.4%,39.8%,23.7%,21.1%;从家庭情况上看,家庭情况一般的占53.4%,富裕占5.4%;从是否参加过创业教育的培训上看,没有从参加占73.1%,参加过占26.9%;从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上看,是占60.2%,否占39.8%;在校期间有无创业或工作经验(含兼职)的有占40.1%,无占59.9%。
3.1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总体分析
问卷的第三部分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认识量表共有12个试题,这一研究主要是从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来分析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强度,这样的分析只能得出一个大致粗略的结论。从表1可以看出,平均值都超过3,为中等偏上水平,表示大学生创业意识较为强烈;并且关系自我效能高于其他三个效能,这说明大学生在创业时认为关系的自我效能比其他三个效能来得重要。
3.2 差异性分析
3.2.1 不同性别的创业意向的差异分析
根据不同性别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及95%置信区间可知: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如果显著性水平a为0.05,那么其显著性水平明显大于0.05,这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是有区别的。
3.2.2 不同专业的创业意向的差异分析
根据不同专业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及95%置信区间可知:各项指标在0.05水平上组内差异均不显著,这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上的区别不大。
3.2.3 不同年级的创业意向的差异分析
根据不同年级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及95%置信区间可知: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上均差异显著。大二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其次是大一学生,大四大三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较低。如果显著性水平a为0.05,那么其显著性水平明显大于0.05,这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3.2.4 有无创业经历的创业意向的差异分析
根据不同年级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及95%置信区间可知: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认识维度在0.05水平上组内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未创业的大学生。
4 结论和政策建议
4.1 分析结果
4.1.1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
纵观调查数据结果可以看到,大学生对未来创业缺乏一定的信心。究其原因,现在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即使政府大力提倡创业,当他们看到比自己优秀的大学生也处于被动就业的潮流中时,他们就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甚至是创业前景充满了堪忧,从而降低了创业自我效能感。与此同时,目前大学类课程也存在着陈旧化特点,老师们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对忽视了拓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转化思维方式以至于忽略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4.1.2 性别、专业、年级状况等因素在大学生创业效能感上的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状况不同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上也是不尽相同的。男生和女生在某些方面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别的,从传统意义上而言,男生相比较于女生思考事情就会多些理性少些感性,就创业而言,男生敢闯敢拼,再加上理性的思维方式,其创业自我效能感自然就会高于女生;就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而言,大二学生已经经过一年多的专业学习,掌握了必需的一些创业技能,并且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这个年纪段的他们敢于闯荡,善于用不同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自然而然对创业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表现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4.2 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建议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和阐述,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来提供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政策建议。
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创业意识,让“创业”两个字深入人心,之后高校将创业思想渗透到教学系统中,改变教育培养模式,增强师资力量,以此来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其次,切实加强校园内外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营造和谐的创业校园文化氛围,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最后,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创业活动,丰富创业经历,激发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创业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消除对创业未知的恐惧,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
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出台的关于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给大学生提供生活和物质保障,切实保护他们的权利;政府要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倡崇尚创业精神、尊重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创业行为、宽容创业失败的社会精神,让创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把握住机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孙杨,张向葵.大学生创业意向与人格关系中创业自我效能感作用的路径模型[J].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14,12(6):806-812.
[2]韩力争,傅宏徐.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的扎根理论研究[J].教育心理学研究,2014,8(4):88-92.
[3]魏巍,李强.社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2015,25(1):112-117.
[4]曹坤峰.成就动機、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动机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
[5]陈权,尹俣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学生管理,2016,9(6):97-101.
[6]欧阳琳.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6,14(7):249-250.
[7]王彭,周彩英.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J].专题研究,2015,6(2):107-112.
[8]金丹,渠欢.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关系研究——基于本科生调查数据的分析[J].创业与就业,2016,20(1):20-24.
[9]邓椿,杨因保,张国华,董洁芳.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联性分析——基于山西省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调查数据[J].教育与人才,2015,8(10):59-67.
[10]刘玥伶,彭学兵.创业教育感知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论著,2015,21(4):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