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美
【摘要】童谣是民间文学的一个分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童谣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地点、材料的限制,易于继承和发展,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独特性的领域。我园以课题为载体,在童谣内容的选择、环境的创设、学习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运用“蒸煮煎炒”多元方法,让幼儿“嗅、视、食”童谣之美味,使其学习更加有味、有趣。
【关键词】民间童谣;多元形式;美味学习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童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分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其形式短小、语言单纯、适合儿童传诵,是幼儿教育中富有独特性的领域,它对儿童开朗乐观的性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园以课题《基于园本系列童谣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为载体,对幼儿学习童谣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我们在童谣内容的选择、环境的创设、学习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通过“蒸煮煎炒”多元化的形式让幼儿“嗅、视、食”童谣之美,使其在童谣学习活动中更加有味、有趣。
一、选择童谣,嗅之美味
童谣是在极其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积累和发展的,精芜并存。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经历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融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的童谣。
1.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童谣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也有所不同,我们在选择时关注幼儿的兴趣,考虑幼儿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小班选择短小易记、语言生动、形象性强的民间童谣,如《小老鼠上灯台》等。中班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内容丰富的民间童谣,如《属相歌》等。大班选择绕口令、谜语或长句式的民间童谣如《拍手歌》《数蛤蟆》等。
2.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方言的童谣
不同地区的民间童谣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和语言特色。我们着重选择了具有常州本地区方言特色的童谣,从易到难,让不同年龄的孩子理解,诵读,引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例如 “东边牛来咧,西边马来咧……”是我们常州电视台369节目的开场白,孩子看得到、得听到,感受了熟悉的方言,体会地方语言带来的幽默诙谐的意境。另外我们还选择一些其他地区的民间童谣加以改编后介绍给幼儿,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元和丰富。
3.选择具有想象空间的童谣
爱因斯坦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造力是以想象为基础的,特别是文学语言具有很多的想象因素,有了想象这一味调料才能创造出更美的语言。如“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在幼儿烂熟于心后就会有另一种声音在耳边萦绕:“摇呀摇,摇到妈妈桥,妈妈给我吃蛋糕……”我们抓住童谣简单易懂的特点,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为幼儿的想象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创设环境,视之美味
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教育要取得较大的效益,必须优化环境。”《纲要》总则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环境因素具有重要性。为配合我园课题的深入研究,我园在环境创设方面充分考虑到“通过童谣的方式让环境说话”的教学理念,我们从幼儿园的大环境到活动室的小范围都精心构思,吸引幼儿身临童谣世界,引发幼儿学习童谣的积极性。园内利用广播在晨间活动、饭后散步时间播放童谣,为孩子创设一个口之能读、耳之能听的环境。童谣长廊是幼儿目之能视的地方,每天幼儿入园、离园时,都牵着爸爸妈妈的手留恋不走,“天上一颗心,地上一个钉……”在浓浓的亲子诵读中幼儿兴趣盎然。幼儿园的走廊、墙面、班级环境布置无处不渗透着经典童谣。楼梯旁“踩着脚印走,拉好小扶手,不推也不挤,走路不碰头”让幼儿知道如何上下楼梯,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班级区域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相应的童谣素材,鼓励幼儿共同参与童谣材料的准备,感受一起学习的乐趣。
三、采掘方法,食之美味
幼儿受其年龄特征、思维特点及知识经验的制约,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尝试融视、听、说于一体,动态和静态交替运用、组合流通,将童谣以游戏、动作、声音、图像、图形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激发幼儿快乐学童谣。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求思,在游戏中育情。如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我们通过播放童谣动画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幼儿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玩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边玩边学着念童谣。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兴趣盎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又如《丢手绢》“丢,丢,丢手绢……”如果让幼儿坐在椅子上,單纯地学内容,是枯燥无味的,但在游戏中,幼儿绕着圆圈边跑边唱,加上周围幼儿配合,一唱一和,似玩似学,就会充满情趣。
2.故事法。故事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如果把一些复杂的童谣故事化,便于幼儿理解和学习。如:童谣《小花狗与大石头》“一只小花狗,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编成故事:一只小花狗帮妈妈做完家务,妈妈对小花狗说:“你去找小伙伴玩吧。”小花狗一蹦一跳出去了。小花狗东瞧瞧,西看看,发现前面有一只花蝴蝶,便去追它,结果没看脚下的路,碰到大石头,跌了一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跌得满身都是土。幼儿在听故事中觉得很有趣,激起了他们学习童谣的兴趣,同时也将相关内容铭记于心。
3.操作法。幼儿喜欢通过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因此在童谣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幼儿在操作、表演中调动各种感官帮助他们学习童谣。如童谣《从前有座山》,给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通过摆弄、套插,幼儿很快掌握了从里到外、从大到小的规律,依次说出: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口缸,缸里有个碗……如童谣《拉锯》活泼有趣,可以在幼儿朗诵的基础上配上旋律和动作,让幼儿在边唱边做中展示童谣的经典之美,感受童谣的魅力。
4.直观展示法。颜色鲜艳、形象具体、动感强的多媒体配以童谣文字,给幼儿呈现出一种图书的效果最能吸引幼儿的目光;还有手偶、情景表演等通过物化童谣内容可以吸引幼儿快乐学童谣。如《两只老虎》,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发现老虎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觉得很奇怪,一下子吸引幼儿说出童谣的内容。《小老鼠上灯台》则采用多媒体展现“叽哩咕噜滚下来”,使幼儿在笑声中轻松学童谣。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发展着的个体,“学无定法”,童谣学习要不断地探索、尝试,寻求适合、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幼儿快乐学习。只有让幼儿在自主、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才能让他们体验童谣的价值,感受童谣的趣味,领略其中的情趣,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