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风险冰山 抢占战略蓝海

2017-07-15 08:32张春子
银行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银行

张春子

新旧经济的交叉互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广泛应用、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深化、客户需求的革命性变化等,不仅使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也为志存高远的商业银行打造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市场价值创造了空前的机遇。

新时期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挑战

过去的十几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商业银行经历了空前的“黄金发展时代”,效益、质量、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跃居世界银行业前列。然而,近年来全球经营环境的恶化,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的“不确定性时代”。

经济增长环境的不确定性

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仍具有诸多不确定性。

第一,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中国经济增长将逐步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驱动方向转变。在投资增速大幅放缓,进出口增速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态势下,消费能否承担起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值得高度关注。

第二,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经济增长将逐步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模式,向追求高质量的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在各地区和产业发展不平衡,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化不排除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反复。

第三,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地区差异趋于弥合、城镇化进程放缓、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资源要素短缺、环境治理成本上升、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不可避免地放缓到6%左右的平均增长区间,其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将日益显现。

第四,改革步入深水区。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异常复杂,强势美元、地缘政治压力、高速增长中积累矛盾的集中爆发等客观上对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形成了“半渡而击”的态势,改革任重道远,能否順利走过深水区,对银行业发展影响至深且远。

风险管理的不确定性

国内外经济增长环境的巨变增加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确定性,在整体经济效益增长显著下降的同时,资产质量持续恶化。如何有效强化风险管理,对所有商业银行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信贷资产质量恶化。根据国内外银行的实践经验,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会上升0.5个百分点左右。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几年“双上升”,不良贷款额上升到2017年一季度的1.5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从2011年的最低0.9%上升到2017年一季度的1.74%,若考虑关注类资产,该比率则超过5%。这些都充分说明风险管理对于银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未来几年尽管中国金融风险整体仍处于可控状况,但银行资产质量仍将面临巨大压力。消化处置存量不良贷款,控制新增不良贷款仍是大部分银行风险管理的头等重大课题。

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按照国际惯例,包括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及信用风险的风险资本水平在各部门增量所占比例分别为30%、30%和40%。在经济下行和金融市场波动频繁的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开发运用滞后、资金产品交易数据储备不足且质量不高、金融产品定价估值能力偏低等,影响着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一些创新性理财和资产管理产品由于制度不健全,监管指标不够明晰,将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资本外流压力有增无减,金融监管风暴特别是同业市场治理整顿,负债经营压力加大,股市、汇市、债市调整,存款分流和利率上升等等会导致银行流动性面临压力。

经济结构调整效应。与其他行业相比,虽然中国银行业平均资本回报率仍然高达20%左右,但是不同银行之间,同一银行在不同的财务年份的相应指标存在较大差异,这样的回报表现与银行贷款资产配置过度集中于低效益、高资本消耗的行业有关,导致资源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低下。未来,产能过剩行业出清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或将可控,但过剩行业产能出清及债务重组若被进一步推迟,相关的风险将有可能上升。在关注中小企业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大中型国有企业集团在产能出清和债务重组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政策风险。中央和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尽管短期内房地产价格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但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在明显增加,相关风险值得银行高度关注。公司债和企业债的杠杆率及波动率的变化,尤其是交易所市场的债券价格变化,决定企业债违约是否有潜在大面积的蔓延风险,银行要对此高度重视。

金融市场化的不确定性

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资产管理、外汇、黄金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逐步拓宽,必将分流银行的优质资产。居民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和多样化的投资理财产品必将分流银行的储蓄存款。利率市场化将会缩小存贷款利差空间,过度依赖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商业银行在盈利模式上要做出根本性调整。汇率机制改革将使商业银行外汇风险更加显性化、日常化,提高外汇风险管理能力变得更加迫切。同时,客户规避外汇风险需求明显增大,要求银行在资产管理、交易支付、货币转换等领域提供更多外汇交易和衍生产品等避险工具,也要求银行具有更加专业的人才结构和产品研发能力。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更加突出,蕴藏了更大的潜在风险。

银行业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

银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跨界竞争,市场分化将更加明显。

一是金融并购将使市场格局加速演变。在银行业内生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多元化金融布局、国际化经营将成为银行战略性增长的新模式。不同种类和规模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并购重组浪潮将蔚为壮观,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产业集团与银行之间、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之间、银行与新兴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并购案例将不断涌现。资本运作能力将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客户资源和传统业务的争夺将日趋白热化。在新的发展阶段,客户基础和专业能力将成为决定各家银行发展后劲和市场地位的关键。传统信贷业务仍是维系客户关系的基础,但其重要性和收益将逐步下降。同时,借助强大的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小额贷款公司、PE、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大量蚕食银行传统业务市场。

银行业收入来源的不确定性

到目前为止,中国银行业平均净利息收入仍占净营业收入的75%,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超过20%。在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能否在传统信贷业务之外的新兴中间业务领域及早布局,抢占蓝海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并通过有效整合银行传统资源和非传统业务资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化、专业化的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对综合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将成为各家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商业银行具有重大战略机遇

尽管存在巨大挑战,但是未来几年,银行仍具有重大发展机遇,从而为战略到位、经营管理能力强大的商业银行跑赢大市,建立强大核心竞争力,创造了良好条件。

息差收入仍具有合理的增长空间。中短期来看,至少从总量上讲利差收入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未來几年,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小企业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个人消费和经营性融资需求、农业产业化的实现等,都需要银行信贷资源的大力支持。

新兴中间业务是银行战略性蓝海。一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巨大蓝海发展空间。据渣打银行研究,到2020年,中国28%左右的跨境交易都将通过人民币来结算。间接融资占比下降到70%,直接融资占比将大幅上升到30%以上。国家将推动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扩大境内发债的境外主体范围,债券市场的“井喷式”发展将为银行投资银行、资金资本交易、金融同业业务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银行在债券承销、财务顾问、银团贷款、资产管理等领域的业务机会将日益增多,资金运用和流动性管理渠道将逐渐增加,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成为银行强化流动性管理、中间业务收入和资本管理的有效渠道。

二是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人民大学的测算显示,到2020年,中国私人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227万亿元左右。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年均提高13%左右,居民储蓄将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中高收入阶层加速崛起,居民消费和投资意识逐步与国际接轨,个人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向着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推动信用卡、出国金融、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等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三是银行综合化和国际化经营将快速推进。未来国家将进一步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措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业牌照,研究证券、基金和期货机构交叉持牌。集团内各类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通过交叉销售、相互代理等形式,开发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的金融业务,发挥综合经营的协同优势。银行将成为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核心,银行基金公司、银行保险公司、银行参与证券化市场、银行参与金融租赁、银行参与养老金管理、银行参与资产管理市场等各类股权投资和交叉、延伸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将成为综合经营的重要特征,成为开发新产品、开拓非信贷资产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的驱动力。综合化经营将是未来金融改革的重要看点之一。

四是资产管理业务将成为金融业的蓝海战略区。从国际经验来看,全社会的资产管理规模可达GDP的2~3倍。普华永道研究报告预期,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在2020年将高达102万亿美元,亚太区资产管理规模将由2012年的7.7万亿美元增至16.2万亿美元。从国内角度看,截至2017年2月末,包括银行理财、信托、保险、券商资管、公募基金以及基金子公司在内的资管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合计达到120万亿元。到2020年,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总规模将超过175万亿元人民币,甚至接近200万亿元人民币。

五是跨境投资将快速发展。未来几年,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加速融入国际,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企业对外投资将保持20%的年增长速度,中国有望在2020年为世界经济贡献超过1万亿美元的对外投资,成为世界最大的对外投资国。“走出去”的客户要求银行具备本外币业务结合的服务体系,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的境内外融资、支付和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

六是碳交易和绿色金融市场。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测算,在资金需求总量上,“十三五”期间,中国绿色融资需求为14.6万亿元,若选择更高标准的环境修复方案,则资金需求高达30万亿元。绿色金融体系既要有政策支持也要有民间资本参与,要推动地方绿色银行、绿色债券、PPP绿色产业基金的发展。预计国家将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细化价格、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完善债券、股权、保险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碳市场和排污权交易,加快建立高效的绿色低碳交易市场,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需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整体竞争力。商业银行应当抓住这些新兴市场机遇,积极参与。

七是差异化经营是银行重要利润区。展望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还具有通过优化资产负债表、大力发展特色公司金融业务、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和零售银行业务、以及加快发展资产管理、择机并购、特色化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等方式实现差异化经营的历史机遇。

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方向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商业银行要坚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五项战略举措”,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导向,加快转型创新步伐,走一条“效益、质量、规模”可持续的轻型银行发展道路。

坚持以提升银行价值和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在经济新旧动力深刻转换的背景下,银行要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强化银行价值管理成为银行未来发展的中心使命。

首先要满足客户特色化金融需求。针对大型企业集团化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银行应该积极提供现金管理、产业链融资、人民币跨境结算、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的需要,银行应更进一步提供短期融资融券、中期票据等投资银行服务;针对企业资本运作和资产增值的需要,银行应提供并购融资、套期保值和公司理财等多方面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高收入阶层的迅速崛起、居民消费观念和投资意识与国际接轨,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等金融业务。

其次要创新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一是在战略定位上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银行要紧紧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内涵和国际经济合作深化及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支持国家战略实施,为实体经济提供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务。要支持金融的普惠发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二是要加快推进综合经营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建立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业务和机构的金融控股集团,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综合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需求。三是要根据全面数字化时代客户行为的变化趋势,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建立事业部或矩阵式管理体制机制,变部门化、“块块化”的银行组织架构为流程化、集中化运营的组织架构。

再次要开拓银行价值提升的战略蓝海。国外银行通常把净收入作为银行的短期经营目标,把市值的稳定增长作为银行长期经营目标。中国银行业较低的估值水平,一方面与整个社会和投资者对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和中国上市银行价值的认知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银行更多是关注短期经营利润,获利模式主要是以消耗资本为代价的规模扩张,而对更能体现股东价值的市值重视不足有关。中国银行业必须通过经济资本的优化配置和业务结构的有效调整,实现经济利润和市值的稳定增长。银行应牢牢把握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为实体经济提供针对性强、持续性好、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务,为银行创造价值。

坚持轻型发展、风险控制和金融创新三个基本点。无论经济形势、经营环境如何变化,银行都必须坚持轻型发展、风险控制和金融创新三个基本点。

一是要坚持轻型发展。资本覆盖能反映出经营者的风险偏好。在处理规模、效益、质量等目标的关系方面,资本约束应当成为最关键的要素。银行必须坚持发展能力与资本规模相协调、资本占用与补充相平衡,逐步摈弃高资本消耗的经营模式,走“轻资本、轻资产”的资本节约型发展路径。

二是要坚持强化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实现银行价值的基石,银行经济利润的大小往往决定于资产质量。针对未来资产质量的不确定性,作为一种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要强化经济资本管理、内部资金管理定价等管控手段,建立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相对独立的报告线路。要进一步综合运用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内的金融科技,以及信息科技和模型技术,提前部署风险防范措施,强化定期压力测试,提前准备应急方案,有效控制经营风险,降低信贷和资金损失。

三是要坚持强化金融创新能力。投资者不仅将企业现有业务所能产生的增长率换算为企业的股价,同时还期待管理层在未来创造新的、尚待建立的业务线,并将这些对未来的预期也贴现到当前股价中。

坚持“五化”发展的战略举措。一是着力提升银行的智慧化。银行应注重加强网络银行建设,扩展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在产品创新上,要注重标准化、特色化。要進行社会化金融产品创新,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立包括银行产品、代理金融产品和社会化服务产品等在内的“一站式”“围墙花园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方便快捷的增值服务。商业银行要抓住网络金融特别是移动金融产品发展的大机遇,不断研发面向个人的消费金融、小微企业融资等方面的金融产品,成为差异化的全面数字化全能型银行、生态圈的建设者、细分市场的深耕者、专业的规模供应商。在客户经营上,要将网民、网商和网企作为网络直销银行直接经营的目标客户,为客户提供远程开户、在线支付、网络贷款和资金管理等全流程网络银行服务。要根据客户价值的高、中、低制定差异化的交叉经营策略。广泛吸收具有网络经营经验的人才,提升网络客户营销和服务团队的战斗力。

二是着力推进银行利润来源的多元化。商业银行要通过转型和创新,深度培育批发业务的行业专业化能力,加快发展交易银行、投资银行,建立公司银行生态金融服务系统,打造差异化服务模式和竞争能力。要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提供个性化、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实现与客户互利共赢。要将零售业务作为战略业务强力推动,保持稳健的流动性、稳定的客户、持续增长的利润、不断向好的社会品牌形象。要完善细分市场营销服务模式,加快发展个人信贷、信用卡、移动支付、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等业务,打造成零售业务精品。金融机构是银行的重要客户群体,在有效控制风险和经营成本的基础上,要借助金融科技和信息技术整合金融资源,建立起统一的、涵盖境内外业务的大金融同业业务营销平台。金融市场业务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商业银行要积极打造固定收益类和避险类专业化产品中心,实现向代客业务转型。

三是着力推进银行投入产出的高效化。资本的稀缺性和资本监管门槛的大幅提升,客观要求商业银行通过科学、精细化的资本管理,走一条资本节约、产出高效的发展道路。社会和投资者对银行衡量标准的改变,要求商业银行更多地注重ROE和RAROC水平、资本消耗、利润的可预期性,以及与市场的互动。

四是着力推进银行经营发展的信息化。银行要适应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的广泛应用,实施银行数字化战略,改变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银行要高度重视IT规划,实现业务处理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立核心业务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五是着力推进银行效益的社会化。国内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稳定增长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积极采纳赤道原则,打造绿色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捐资助学,抗震救灾,将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总行办公室)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金融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