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孤寂的守护

2017-07-15 08:22:51杨光毅
今日重庆 2017年5期
关键词:精神家园世俗火锅

◇文| 杨光毅

善待孤寂的守护

Be Kind to Lonely Guardianship

◇文| 杨光毅

回想起来,如果将工作设置为前提,应该有十多年没有刻意关注民间博物馆了。

只知道,那些曾经无数次光顾驻足的民间博物馆,都还在原地坚守。虽然,其中颇多艰难、无奈,甚或彷徨。

确定做“民间博物馆”选题时,“樊建川”这个名字,尚未被再次密集提及。最新的一期即将付梓时,这个曾在“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及之后一段时间被关注的男人,又突如其来进入人们的视野。与他关联的除了博物馆,还有此前鲜为人知的某某市副市长——他一个曾经的身份。

自然,主题依旧是他的博物馆。与樊建川在四川大邑有过一面之缘,这位也做着民间博物馆的汉子,起码在对精神家园的守护上,让我印象深刻。

可能很多人也都不清楚,樊建川守着博物馆里那个承载着历史、乡愁的精神家园,是否也时时为资金困扰。很多民间博物馆的坚守者,在这一点上其实都不轻松。不管是民间中医药博物馆,还是在那个乡野里默默生长的火锅博物馆,其守护者不舍与无奈之间的纠结,却从未停止过。

当中,或许有刘光瑞,一位中医世家的传承者。

初识刘光瑞已是在差不多二十年前,后鲜有往来。最近一年,特别关注他的微信,每天很多条朋友圈,几乎全跟中医药、中医药的整理与传承关联。

我看得出他的焦虑,在艰难的坚守之外。

就像聂赣如,那位已届悬车之年的老人,偶尔在偏隅乡居的三耳火锅博物馆相谈,博物馆与藏品兴致以外,多多少少总能让人感觉到挥之不去的另一种情绪,其中便夹杂着焦虑与矛盾。

他们也许是被误解了。世俗的态度,往往会对他们的焦虑设置一种同样世俗的解释性前提——缺钱,经营难以为继;放弃,却不舍。

事实上,我们需要为这种孤寂的守护投以更多善待。在那种深深的焦虑中,物质基础保障的艰难并非民间博物馆坚守者最为痛心疾首的,了解、传承与有机合理利用的缺位,才是他们最大的忧虑。

所以,常会听到他们“中断”“消亡”之类关键词。而每于此时,也总毫无厘头想起一位做历史研究的教授多年前说的那句话:让博物馆教育成为常态。

那些民间博物馆,正在等待常态化“博物馆教育”的到来。刘光瑞们孤寂的守护,值得待之以善。

猜你喜欢
精神家园世俗火锅
火锅
不愿向世俗投降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38
强化“四个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五花八门的火锅
学生天地(2016年3期)2016-04-16 05:14:16
火锅飘香
小布老虎(2016年5期)2016-02-28 18:14:00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经营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学习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00
坚守精神家园 争创文明城市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7:00
世俗的力量
小说月刊(2015年8期)2015-04-19 02:41:19
自制火锅
小主人报(2015年3期)2015-02-28 20: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