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规划视角下的语言转用

2017-07-14 19:04张晓传
神州·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满族

摘要:语言规划分为显性语言规划和隐形语言规划,显性语言规划对语言的发展相当于催化剂,而隐形语言规划最终决定语言的发展。满族由使用满语转用为汉语,是由满族人民历史选择的结果,给满文化的继承与保留等造成一定的冲击,当今国家要加大隐形语言规划的关注,促进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语言规划;语言转用;满族

一、语言转用与语言规划

“语言规划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的产物,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管理语言生活所做的各种规定和实施的各种活动,大到语言政策的颁布和实行,小到某一词语的使用和规范。[1]”语言规划的内容包括语言本体、语言地位、语言教育和语言习得以及语言功能规划等,语言规划的主体不仅包括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而且包括社会民间团体组织或个人,语言规划的客体不仅包括语言使用者,而且包括语言自身。当今国际一体化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本国的语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越来越多的家庭也专注对家庭内部语言规划。语言转用(language shift)又被称为“语言替换”,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人放弃母语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这是语言竞争的结果。当今随着全球化进程速度的加快,语言转用现象越来越多。据统计当今全球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全球7000多种语言中,有1/4正在走向濒危,科学家指出本世纪末全球70%-90%的语言会消失,越来越多的人放弃自己的母语转用其他语言。语言的消失给人类文化和国家资源带来重大的损失,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语言尤其是濒危的语言进行保护,力图避免或减少语言转用现象的出现。

二、满族语言转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历了漫长的民族融合,最终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在各民族相互接触中,不少民族出现了语言转用,早期的五胡,中期的回回,当今的满族等,前期和中期语言转用由于历史久远,现存文献比较少,考证比较难,我们对满洲族语言转用进行分析。

满族兴起于黑山白水之间,源于女真,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简称满族,满族自建制以来,一直重视满族民族特色的维护与保持,将满语(又被称为清语)定为国语,将“国语骑射”定为基本的国策,在语言本体、语言地位和语言教育等方面做出细致的语言规划。清前期,尤其是清入关前,满语发展迅速,不仅满族清语娴熟,关外汉人也都积极学习满语,但随着清入关时间增加,满人满语水平逐渐下降,虽然清廷出台各项措施维护满语的地位,加大满语教育的力度,但是满人的母语水平普遍下降,到乾隆后期“旗人在京与汉人杂居年久,从幼即先习汉语,长成以后,始入学读书,学清语 ,所以清语难熟矣”[2]。嘉庆曾经感叹到“从前满洲尽竭通晓清文,是以尚能将小说、古词翻译成编……满洲非唯不能翻 ,甚至清话生疏,不识清字”[3]。到清末期,内忧外患之下,清廷放弃满语的国语地位,满人的满语教育几乎荒废,满人绝大部分转用满语。建国初期,只有东三省的部分满族聚居地的人使用满汉双语交流,其中黑龙江省满族语言使用比较多,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60%的家庭使用满语进行交流,但是本世纪随着村中老人的去世,满语彻底退出口语交流领域,满族最终由只使用满语到使用满汉双语到只用满语,实现了全民族的语言转用。

三、语言转用的原因

语言转用历史由来已久,学者们对此从不同角度寻找原因,有经济原因,语言群体因为寻找更好的就业前景或谋生手段,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语言,选择能带来经济前景的语言,如为了更好的获得工作机会,很多人选择英语,而放弃自己的民族母语;政治原因,基于一定的政治原因选择某种语言,有的主动转用,有的被动转用,19世纪,一些殖民地国家被迫选择殖民者国家的语言,如非洲不少地区一直使用葡萄牙语或法语等。文化原因,人們往往会由代表落后文化的语言转用代表先进文化的语言,如中国北魏时期汉文化大大先进于鲜卑文化,于是鲜卑族很快转用汉语。总之,语言转用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从语言规划的角度分析语言转用的比较少,结合满清语言规划的事实,我们发现满语语言转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语言规划主体与语言规划客体的语言态度不同

语言规划分为主体和客体,主体是指语言政策制定和实施者,客体是指语言规划被规划的对象,也就是被规划语言的使用者。语言态度是指语言规划主体和语言规划客体对待语言的认同、观点与评价等,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语言态度在语言规划中会产生不同结果。满清统治者一直将满语和满文看做维护民族独立性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因此一直积极实施各种保护和维持的政策。但是普通的八旗子弟,只是将满语视为交际工具的一种。也就是语言规划主体和客体之间在对待语言的态度不同,这种不同最终导致在满清统治者的语言政策下,八旗子弟依然逐渐放弃满语而转用汉语。

(二)显性语言规划和隐形语言规划背道而驰

语言规划分为显性语言规划和隐形语言规划,显性语言规划是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隐形语言规划是指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语言使用的环境以及语言使用者的认同及行为等。显性语言规划与隐形语言规划一致时,会促进语言的发展,当二者背道而驰时,则会阻碍语言的发展。满清统治者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语言政策,从满语语言规范到满语学校建立再到翻译科举等的举行,以及颁布措施对满语不纯熟的人不予录用,如乾隆曾指出“近日满洲熏染汉习……夫弃满洲之旧业,而攻习汉文,以求附于文人学士,不知其所学者,并未造乎汉文堂奥,为汉人所窃笑也……嗣后八旗满洲须以清语骑射为务,如能学习精娴,朕自加录用。[4]”但是满族尤其是驻守在外的八旗满族满语水平依然持续下降,随后京内八旗子弟满语水平不断下降,最后关外地区满族放弃满语,最终都转用汉语。究其原因与满清统治者的显性语言规划与隐形规划背道而驰紧密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满语自身的缺陷。相对汉语而言,满语构词法比较简单,词汇量比较少,书写体系也不够完善,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交际的需要;第二,满语负载的文化落后。相对汉语负载的汉文化而言,满语负载的满文化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满族政权统治需要,并且八旗子弟中的中层知识分子逐渐被中华汉文化所吸引,出现“每思以文墨见长,并有与汉人较论同年行辈往来”;第三,满语使用的环境比较复杂。满清入关之后,八旗子弟因为不能从事其他行业,但大多生活奢靡,因此越来越贫困,不得不偷偷从事其他行业,因此与汉人的交际不断增多,汉语水平不断提高,满语逐渐下降。尤其是随着满族入关时间的增长与满清统治的不断稳固,满族的中华民族的国家和文化认同逐渐超过民族认同,因此对汉语的认同也慢慢超过满语认同,随着时间推移,满族逐渐转用汉语。

四、语言转用的影响与结果

语言转用实质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竞争与融合,语言规划主体发挥的作用类似于催化剂,最终结果由语言规划的客体决定,也就是被规划者的语言态度最终决定。另外隐形的满语语言规划与显性的语言规划背道而驰,尤其是满清统治中期之后,这种矛盾越来越明显,最终隐形语言规划力量超过显性语言规划的力量。满族转用汉语是满族人民自己选择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种类越少,语言的生态链条越不紧密,语言环境越不平衡,给人类文化带来重大损失,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量母语记录的文献无法精准解读,目前我国国家图书馆和辽宁档案馆等大量的满语文献一致没有解读,许多流传到国外的满语文献研究更无从下手。目前,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加快,越来越多的民族选择放弃自己的母语而转用其他民族的语言,这造成大量民族语言的濒危或消失,据统计,当今世界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据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显示,本世纪末全球7000中语言的一半将会走向消亡。我国也面临着这种状况,国内很多少数民族语言不断衰落,尤其是中部的土家语、云南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和新疆的塔塔语等,这将给我国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要加大民族语言的保护,做好语言规划。满清政权对满语做出的各种规划以及满族最终转用汉语中取得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当今民族语言保护等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晓传,蒙元时期语言规划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 (2):205.

[2]博赫.清语易言·序[M ].乾隆三十九年刻本,1774:1.

[3]清实录[z].仁宗卷 104,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册:23。

[4]清实录[z].卷489,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册:13 1。

作者简介:张晓传(1983-)女,汉族,山东滨州人,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汉语词汇、语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满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辽宁满族民间故事的教育作用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剪纸中所蕴含的萨满文化
满族传统养生保健在清代宫廷中的应用和发展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
满族裤装造型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