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李华同
摘要:由于对水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在上、下游和左、右岸分配利用不合理,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资源丰富的流域,用水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在水资源贫乏的流域却经常断流,水库干涸,无水可用,连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因此要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建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现行农业经济体制条件下发展农业节水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水资源;过度开发;高效农业
一、区域内总体水量与河流水量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流域内的水资源水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环境为流域内的社会发展提供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水资源水环境在同一个流域内的不同区域是独立的或半独立的,但总体是系统的不可分割的。在流域内修建水库,将统一的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分割为若干个小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从系统而言,已经造成水资源水环境的不连续性,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已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区域水资源的管理,当某一区域的水资源出现严重不足,将调度其他区域的水资源进行补给,如永定河水系的调水计划,不仅使区域水资源得到补给,而且又将水源的不连续性变成阶段性的连续性。另外,某一区域的水环境遭到破坏,将引起全流域的水環境恶化,往往由于上游的水污染事件给下游带来损失。因此,在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中,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上下游、流域与区域之间协同保护与管理的战略框架,筛选有利于全流域协调发展的科学方案,科学规划,科学调度,全面发展。决不能以局部区域的利益、局部区域的发展为借口,以牺牲流域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局部的经济繁荣。
二、地下水与地上水之间的关系
水资源水环境根据来源可分为地表水与地下水2个单元,在一定条件下又是联通的。通常我们往往注重地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保护,因为这是可知、可见的水域,造成的损失也是可估的。例如,每发生一次水污染事件,必将造成江河湖泊的水质发生恶化,或者说老百姓的庄稼受到破坏,引起的关注及反映是迅速的,会得到及时处理。而对于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污染造成的破坏,往往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若受污程度不够严重,则水环境水资源受到的破环往往是不会被及时发现处理,最后常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处理是相当困难的,如20世纪60年代末期,怀来化肥厂引起的地下水污染事件,至今受污染的地下水资源依然不能使用。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大量的使用化肥,造成了土壤中氨氮成分严重超标,大量使用农药也使土壤有害物质量增高,由于地表与地下水资源的交换作用,必将造成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当前情况下,由于大量开发地下水资源,已经造成地下水资源的严重不足,部分区域已经造成了地表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导致地下水漏斗区的延伸与扩大,造成地面沉降的发生。
因此,应重视地下水的变化过程,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不要盲目地抽取区域内的地下水,政府应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活动,进行适度的控制。
三、优化污水处理,实现工业和生活污水再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农村的用水量逐步增加。由于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工业与生活的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改善水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污水的处理,使其达到灌溉水标准,不仅满足农民的农业灌溉,也解决了污水污染环境的问题,这样就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因此,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中,应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把污水处理及其回用纳入农村发展规划中。
四、推行供水到户,加强生产用水管理
用水管理主要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推行供水到户,建立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灌水管理体系与措施。一般供水到户分为3个层次,干、支、斗3级渠道由灌区管理处负责,并逐级定额量水、配水、计费。斗、农、毛渠或农、毛渠由以村为单位的农民灌水协会负责量水、配水、计费。毛渠入田由农民计量浇水,并在毛渠末端核算水量水费。而科学严密的用水管理体系就可以避免管理上的用水浪费,让人们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五、加强农村水利设施投入,提高节水意识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的技术进步离不开长期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而这些投入无法完全从农业收入中解决。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将受到约束,要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必须将农产品出口补贴变为对农业生产设施的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建立稳定的水利设施改造、建设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投入机制,稳定投资来源和比例。要合理调整水价,促进节约用水意识的养成。调整水价是调节水的利用向经济效益更优化的产业转变,合理的水价政策出台可有效地促进节约用水意识。在很多地区的家庭,由于水费的支出只占了的整个家庭支出很小一部分,这样就无形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应加强节水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河流的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保护工作中既要统一考虑,又要跟各流域、各区域的特点相结合,依据具体情况采取符合地域特征的措施。要特别关注中小河流的生命健康状况,从一条河流的整体情况进行保护和管理,要统筹考虑、统筹解决。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监测。
作者简介:
李华同,计算机专业,助理工程师,单位:沈丘县沙河槐店灌区沙北管理所;
李慧,水利水电工程,助理工程师,单位:沈丘县沙河槐店灌区沙北管理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