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能力需求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07-14 17:07班乃明张欣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人才培养

班乃明+张欣

【摘要】岗位能力是指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职业岗位任务的能力。环境设计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本科专业,该专业学生在校内主要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一些基础知识,掌握环境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对各种装饰材料有较强的认知,对施工现场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敏锐的探寻,并且有着较好的沟通能力。

【关键词】岗位能力需求 人才培养 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48-01

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主要是应用以实践技能为主的能力,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往往只能作为学生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知识,这就给学生迅速走上工作岗位,迅速掌握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制造了障碍,所以在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加强以实践性课程为主要课程的原则

实践性质的课程是面向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工作和能力需求为主题的课程。在教室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真实场景或者真实问题进行实践探索,能较早的接触到工作岗位中出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业务的熟悉程度,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迅速的掌握核心技能,迅速熟悉环境成为企业骨干。

根据环境设计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需求,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主要以《装饰材料》《装饰施工技术》《建筑制图与视图》《等课程为主要课程,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工作岗位进行课程的定位和筛选,调整一下能力需求不大的课程,增加一些能力需求高的实践性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加強与企业合作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实施协同创新的最好切入点。地方院校如何在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过程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这既是一个办学的突破点,也将是办学的特色亮点。

应用型教育所具有的实践性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特征之一,其本身就是伴随工业生产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事物。应用型教育因有职业性和实践性这两个本质特征,从而与产业界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应用型教育本质的回归。

加强校企合作对学校而言及可以为教师提供技能的实践机会,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为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进入合作企业担任企业岗位工作,专业教学聘请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实现专业和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互融,是解决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一条捷径。

三、课程体系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同岗位共同需求的原则

在环境设计整个行业党总,有设计师、项目经理、业务员等岗位,每个岗位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独特的知识基础来完成岗位工作,由于岗位需求的不同,所以每一个岗位所需要的岗位能力需求也就不一样的,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岗位的需求,按照岗位能力对应课程的模式把大部分岗位共同需要的能力需求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强化这种课程的地位。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方案的制定者一定要认真进行走访调研,扎实的进入企业中去,真正按照企业的模式参与校企合作,研究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和岗位能力需求的知识点,甚至可以根据岗位需求进行课程的重新开发和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满足学生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先骨架再肌肉的方式进行扩充,核心课程确定后陆续增加细一些人文社科类有助于胜任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或者知识点。

四、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比例的原则

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应该决定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应用实践为主导。在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分为通识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几种,在应用型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数量的中的整体比例。

在注重学生认为修养的情况下,可以将学生的教学分为几种模块,比如,基础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并且按照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依次进行授课,在实践教学模块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和考核,注重所学是指的应用性。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人才培养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