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本的深读与浅读

2017-07-14 12:48王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文本

王燕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深浅的把握关乎着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将深入分析文本深读与浅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在文本解读中合理运用深读与浅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文本 深读 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04-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活动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宽广的文化视野、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扎实的文化底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否准确把握文本解读的深度不仅是检验语文教师是否具备以上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还是衡量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教学情境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把握好深读与浅读之间关系,并灵活运用二者,确保阅读教学活动的质量。

一、深读与浅读的概念

在文本阅读中,所谓深读是指对文本进行深刻、深透的解读,从而准确把握文本中心思想的一种阅读形式。所谓浅读,不仅是指肤浅的阅读,还指对文本的阅读较为浅显,没有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深读与浅读各有其优势,深读能够直达文章的灵魂深处,使读者对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能够有较为透彻的理解,从而完成思想的升华;而浅读则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主要内容,为读者进行深读做好准备。由此可见,在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深读与浅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二、准确把握深读与浅读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要准确把握好深读与浅读的关系。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如果侧重于浅读而忽视了深读,就会使解读流于肤浅,无法准确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与内涵;反之,如果侧重深读而忽视了浅读,不但会使解读过程更加费时费力,影响了文本解读的效率,还会因超越学生的认知能力而造成解读失败,有拔苗助长之嫌,因此,在教学情境中,只有准确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科学有效的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当前,在我国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浅读文本的现象,有些语文教师或是因为自身文化底蕴差,或是教学方式方法存在问题,致使其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浅尝辄止,只能掌握文本的皮毛而已,根本无法到达文本灵魂深处。这样的现象会给语文教学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试想,教师本身对文本只进行了浅读,又怎么能指望其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读呢?因此,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一定要以浅读为基础,深读为核心,在解读过程中善于发现文本的核心价值,最大程度的复活文本的内在之气,把握文本的灵魂,确保文本解读“深而有度”。

三、深读与浅读的有效结合

1.坚持由浅入深的解读步骤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沿着由浅入深的路径进行文本解读,教学活动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授《幽径悲剧》一文时,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文章中描述的环境中,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第二步,教师要先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快速的浅读,并对文章中的17个段落进行划分,以此来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第三步,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文章进行深读,在阅读完成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个小组派出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结果。第四步,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深入总结,并引導学生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真正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2.坚持“浅文深读,深文浅读“

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文本的难易程度,坚持“浅文深读,深文浅读”的基本原则,拿捏好深浅之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在对具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进行解读时,切忌不可一味地追求深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如,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大部分初中学生来说晦涩难懂,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能理解,所以教师在对鲁迅先生的文章进行解读时,不要过于深入,尽量控制在中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浅读,然后再进行适当的深读。反之,对于教材中的所谓浅文,不可浅尝辄止,而应该深入挖掘文本主题,对学生提出更高的阅读目标。

综上所述,文本的深读与浅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情境中,文本解读过于深奥或者过于浅显都不利于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依据文本的难易程度以及中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努力做到当深则深,当浅则浅,深浅适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契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最大限度激发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阅读热情,帮助中学生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张建新. 浅阅读与大众文化传播的相关性调查及心理因素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杨沉,张家武. 浅阅读时代的深度选择[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01):11-13.

猜你喜欢
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重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重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文化传承与理解”离不开对具体文本的解读与把握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从背景出发还是从文本出发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