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初中德育人文关怀理念的培育与实践

2017-07-14 12:02徐巧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健康实践活动

徐巧红

【摘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中的德育教学越发受到社会的关注。初中是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因而初中德育的教学更是受到家长的关注。所谓的德育教学,指的是一种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以及完善人的实践活动过程,具有十分深厚的人文关怀理念,从德育教学的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在新时期,初中德育教育更需要体现人文关怀理念,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经济社会 德育教学 实践活动 人文关怀 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86-02

思想道德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到今天,我们基本上把思想道德教育归结到德育教育之中。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已经有关于德育教学的相关指示,我们在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的疏导。而初中阶段又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很多学生性格往往十分敏感,心理发展还不完善,因而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更应当加入人文关怀理念的灌输,以此来保证学生健康的成长发育、快乐的学习。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应当树立正确的德育人文关怀理念,注重提升自己的人文关怀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在学校中创建良好的德育氛围。

一、德育人文关怀理念概述

人文关怀理念并不是近代教育才提出的,无论是古代西方哲学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关怀理念源泉。例如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就包含了很丰富的人文关怀理念,强调人在万物世界中的重要性。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可以说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最初的开端,强调要把人作为中心。虽然古代西方哲人对人与世界的思考是朴素而单纯的,但却开了西方人本主义的先河。如果说西方哲学中强调理性,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就强调伦理道德,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十分注重“人”。冯友兰曾说过,中国文化讲的就是“人学”,注重对人的研究。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儒家所倡导的忧患意识实际上体现了对天下百姓、对人的关怀。

我国现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西方文化中的很多精髓,我们如今所讲的德育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指的就是一种以尊重人、理解人为宗旨,构建一种通过关怀来促进人的健康、全面、自由发展的理念。人文关怀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动作实践来实现关怀的过程。初中教学过程中,教育活动的最直接实践者是教师,因而就要强调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真诚的关怀,尊重理解学生。这不仅仅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经流程。

二、当前初中德育教学中人文关怀欠缺的表现

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思想政治课教育外,德育教学几乎融入在所有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然而从目前学校教育的基本发展情况来看,不少初中学校中的德育人文关怀都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除了一些来自于社会环境家庭学生方面的问题外,主要原因仍旧是在教师和学校层面。

首先从教师的层面来说,不少教师对人文关怀理念存在误区。德育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是人们在教育过程中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指导性的作用。但是在不少初中学校中,很多教师对人文关怀理念的理解存在误区,并没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真正的落实。这就导致学生渴望教师关怀的需求实现,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实施人文关怀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选择性。想改善这种情况,首先需要纠正教师存在的理解误区,明确人文关怀应当实施到每一个学生,让教育真正的回归到人本位,强调以人为本。同时德育的人文关怀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需求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实施人文关怀,避免关怀错位现象。

其次,老教师在实施人文关怀的能力上存在一些欠缺。人文关怀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统治了教师实施人文关怀的过程。很多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没有问题,但是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存在很大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原因的驱使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因而很多教师难以真正的开展人文关怀。

其次,不少學校未能给德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创造良好环境。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学校只关注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德育教育并不重视,更谈不上德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因而校园内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理念倡导下,我们应当明确德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升初中德育人文关怀理念的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我国教育对初中教学又有了更多的要求,针对上述教师和学校方面在德育人文关怀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在初中校园里,教育的实施对象是初中生,而教育的实施者则大部分时候是教师。初中教学中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在于教师没有正确的理解这一理念的内涵,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初中德育教学人文关怀的实施开展。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首先要明确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理解人文关怀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不仅仅是德育人文关怀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明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实施人文关怀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实际情况来具体实践。要明确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尊重学生的地位与想法,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从学校的层面来说,提升初中德育中的人文关怀理念,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教学生活中应当更加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除了基本的学科内容外,还应当加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学科的内容,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人文关怀能力。还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召开全校大会,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加强学校的人文关怀氛围,为德育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结语

在过去,德育往往与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而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德育教学往往与很多学科的教学都融为一体。从本质上看,德育是一种尊重人理解人的教育活动,其本身就应当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初中教学阶段,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可以使得德育教学活动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帮助改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从长远看来,科学的德育教学活动可以在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真正发挥积极作用。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德育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单单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凯.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思路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6年(03)

[2]谢越.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J].文学教育(下).2017年(01)

[3]沙琦波.德育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教导刊.2017年(01)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健康实践活动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