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红
摘要 从财力保障、队伍建设和监督考核等方面分析基层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区域站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区域站运转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运转成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32-02
为适应农业新常态和新形势,国家及地方为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布局和建设规划,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中,植物保护体系是其中一个重要体系,植保工程建设是植保体系的重中之重,县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是植保工程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程建设项目。县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具有预警功能,始终站在掌握病虫害发生的前沿阵地,其在广泛普查、及时调查、准确监测之后得出的第一手情报,是实施农业有害生物防控的有效依据。因此,县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的长效运转,对于加快构建新型植保体系、扎实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绿色发展目标、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有效杜绝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通过实施植保工程,国家已在1 000多个地、县投资建设了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与防控区域工作站[1]。但是由于运行资金不足、专职技术人员紧缺等方面原因,导致部分县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不能正常运转。本文分析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取得的成效
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起来的县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区域站,严格依照《全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区域站管理办法》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不仅能大大提高区域内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能力。通过将先进实用的自动病虫监测工具,如自动虫情诱测灯、害虫性诱测报工具和昆虫自动识别技术系统与标准化的测报技术相结合,明显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1]。根据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重大病虫长期预报准确率提高到92%以上,中、短期预报准确率提高到98%以上,特别是2006—2008年对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程度的预报准确率达到了100%[2]。二是通过启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系统,将当地历来病虫害观测调查资料进行处理,建立病虫测报数据库,将各类农业有害生物动态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周边地区,并且上报各级业务主管部门,使资料信息得到共享,共同受益[3]。不仅提高了本区域内的监测与防治能力,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区域外乃至全国的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了农业危险性、检疫性有害生物蔓延扩散能力,最终增强了农业减灾防灾能力,进一步促进了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 存在的问题
2.1 重建轻养,运行资金不足
随着《植保工程建设规划》的实施,中央和地方财政逐步加大对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建设的投资力度,区域站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各级决策部门缺乏对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运行机制的了解和重视,加之体制、机制问题,财政部门长期以来重建轻养,支持建设不支持运转,大部分地方的区域站运转经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因缺乏运转和日常维护资金,导致区域站的监测设备成了摆设,在闲置中慢慢损坏老化。这不仅造成监测设备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区域站的功能。目前看来,这种状况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
2.2 综合型测报科技人才缺乏
综合型测报科技人才是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有序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等技术的综合型测报科技人才,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就不可能高效率、高标准地运转。目前,县级植保工作队伍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综合型测报人员缺乏。随着大型、先进监测仪器(如田间小气候观测站、农药质量检测仪器、病虫电视预报编辑制作设备)的广泛应用,综合型测报专业人才更显缺乏,从根本上制约了县级区域站的正常运转。
2.3 监督考核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植保系统在人、财、物上由当地农业部门管制,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植保部门指导,造成了管人、管钱的不管事,管事的管不了人和钱,上级植保部门对下级植保部门监督管理力度弱,除了业务来往,对其工作好差基本上无权监督,造成一些植保部门消极怠工[4-5]。由于在管理上缺乏抓手,在运行机制上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激励惩罚机制,影响了基层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的运转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1]。
3 对策
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的正常运转,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植物病害检疫检测水平,而且也能提升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监测、控制和反应能力。区域站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调整思路,建立长效稳定的运行机制,完善进人、用人机制,加强综合性测报科技队伍建设,健全农业有害生物入侵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积极加强与上级区域站的沟通和联系,做好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在业务方面取得支持,为保障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正常运转提供有力措施。
3.1 调整思路
通过对近年来各地先后建起来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运转现状分析调研,笔者认为,在当前地方财政投入机制不活的情况下,一是中央财政应该调整重建轻养的思路,要积极合理核定县级区域站每年的正常运转费用,把每年的县级区域站运转及维护经费列入年度中央对地方植保工作专项预算,并下拨至每个县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二是县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原则落实好中央下拨的植保工作专项经费,确保这笔款项用到实处,以便从财力上保障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的正常运转。
3.2 加强测报科技队伍的建设,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工作任务繁重。因此,在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方面要做好以下2项工作:一是县级人事部门要把好植保(测报)机构部门的人员进入机制,确保具有植保及相关专业的人员才能入编。同时,农业部门要加强与编制、人事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反映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建设运转过程中综合性专业测报人员缺乏的问题。争取从本科毕业生中择优录用复合型专业植保测报人员,充实壮大县级植保测报站队伍。二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把好基层测报站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不仅要注重扩大测报人员的知识面,而且要着重提高测报人员应用现代科技设备的技能,以便提高区域站监测预警能力。
3.3 加强监督管理
我国的测报体制在当前很难得到改观。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是保证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有序正常运转的制度保障之一。根据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基层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工作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通力合作,做好以下工作。首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和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沟通与协商,制定出一套可行性的评价、考核、激励惩罚机制:一是建立起科学、可操作性强的监督管理机制,二是制订一套实用的业务培训机制。其次,要统一下达的病虫监测任务,在技术、方法等方面指导基层区域站兼顾做好当地主要经济作物的常见且危害大的病虫监测任务,充分发挥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控制区域站对重大病虫害的联合监测预警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等.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09(8):28-31.
[2] 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等.我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30年发展成就[J].中国植保导刊,2010(9):35-39.
[3] 王显安,张龙芝.加强有害生物预警区域站建设 提高农业病虫监测防控水平[C]//病虫测报经验与启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经验交流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3-246.
[4] 郭跃华.关于加强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的思考[C]//病虫测报经验与启示: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经验交流会论文集.北京:中國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4-349.
[5] 林伯能,王茀望,张曼丽.海南完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11(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