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山核桃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2017-07-14 09:23祝山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控措施病害

祝山

摘要 薄壳山核桃适应性广泛,耐水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高,属于食用和绿化功能兼有的树种之一。薄壳山核桃生产上常发生病害,对其产量及品质的提高极为不利。本文分析了薄壳山核桃上常发的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线虫病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控措施,以期为薄壳山核桃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病害;发生规律;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20-01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又被称为长山核桃、美国山核桃,其树干长势笔直,冠部形状似广卵形,有发达的根系,耐水湿环境,土壤偏酸或者偏碱都可种植薄壳山核桃。可单独或者成丛地在草坪、湖畔边种植,也可种植在道路两侧,还可作为平原地区的绿化树种,属于食用和绿化功能兼有的树种之一[1]。其食用部位为核桃仁,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油,一般含油量超过70%;木材的材质坚硬,可广泛应用于军工业[2]。近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的建设较为重视,林业获得了较快发展,由于薄壳山核桃具有适应性广泛等特点,除了大面积作为经济林种植外,还被广泛应用于庭院绿化、园林绿化中[3]。滁州市近几年薄壳山核桃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及生态效益,但是其种植中相继发生的病害等,对薄壳山核桃产量及品质的提高非常不利,严重发生的还可造成绝收,对种植户的积极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该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4]。为了有效地开展病害的防治工作,现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探讨如下。

1 真菌性病害

1.1 白粉病

1.1.1 发生规律。白粉病发生的时间主要在春季或者秋季,发病时叶片两面均会产生薄薄的1层白粉层,秋季粉层中还会产生一些颗粒很小的褐色至黑色小粒,一般在干旱的天气下发生几率较大,对山核桃植株的幼芽、新梢、叶片等产生危害。刚发病时,叶片上小范围产生斑块,颜色为黄白色,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整片叶片扭曲,最终脱落,不利于树体的生长发育。如果幼苗期发生此病害,则会对植株的高度产生影响,最终造成植株长势矮小、顶端死亡,严重发生的可造成整株树死亡。

1.1.2 防控措施。加强农业管理,使树体健壮生长,提高对病害的抗性,具体措施包括科学施肥、适时浇水、及时将发病的树叶及枝条清理干净并集中处理,防止病菌蔓延。在病害发生初期或者生长期,喷施石硫合剂效果较好,每隔2周左右防治1次,也可喷20%~30%粉锈灵600倍液,每隔10 d左右喷防1次,连喷2次即可。

1.2 干腐病

1.2.1 发生规律。该病害发生初期会产生不规则或者近圆形的斑块,颜色呈黄褐色,之后病情逐渐发展,病斑也随之增大,流出黑色液体,发病后期病斑裂开,呈不规则状,有的为长椭圆,有的为梭形,裂口有汁液流出,慢慢病菌继续入侵到木质部,造成木质部颜色发黑,影响木材质量。病菌冬季时以菌丝体的形态存于树体内,春季温度上升后突破树皮,产生孢子进行侵染。

1.2.2 防控措施。每年的8—9月,干腐病的病原开始侵入木质部,可在刮除病斑的同时选择75%~85% 402抗菌剂100~5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刀在病斑上划几条深线后防治,一般防治2周后即可有明显效果。

1.3 褐斑病

1.3.1 发生规律。褐斑病是薄壳山核桃常发的病害,可造成植株早期即发生枯梢、落叶现象,对树体的长势及产量产生不利影响。该病的病原冬季时存在已感染病菌的枝条、落叶中,春季其分生孢子随风雨快速扩散。病菌的侵染一般在5月开始,6月为病菌积累期,此时是最关键的防治时期,7—9月病害处于发生高峰期,先發生于植株下面的叶片,然后慢慢往上方叶片扩散。

1.3.2 防控措施。在春季,将薄壳山核桃主干上与地面距离小于50 cm的枝条全部剪除,降低初侵染源的基数。晚秋时节将发病的树枝、枯叶全部从林间清除出去并集中处理。病害刚发生时,可选择65%~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900倍液进行防治,一般每隔2周左右防治1次,连防3次即可有效防止病害的蔓延。

2 细菌性病害

2.1 黑斑病

2.1.1 发生规律。薄壳山核桃上常发的病害之一即为黑斑病,温度高、湿度大的条件下适宜发生,对山核桃的叶片、果实及嫩芽等产生危害。黑斑病若发生在幼果上,则发病果实表面产生边缘不明显的小斑点,刚开始颜色为黑褐色,随着病情的扩展,斑点逐渐下陷、扩大,形状转为近圆形或者不规则形,颜色也较原来加深,病斑外围有晕圈,呈水渍状,果实逐渐从内往外开始腐烂;如果发生部位在叶片上,则叶脉以及叶脉的分叉处会有小斑点出现,颜色为黑色,然后再逐渐扩大,病斑的边缘会产生晕圈,呈半透明状。

2.1.2 防控措施。一是选择抗病性较强的薄壳山核桃品种。二是精心管理。加强对土壤的改良,增加肥料的施入,使田间的透风性增强。三是及时清理田间的病枝、落叶、病果等,降低田间侵染源。四是药剂预防。在黑斑病发生前,在林间喷施适宜浓度的波尔多液,每隔3周左右喷1次,连喷3次。

2.2 丛枝病

2.2.1 发生规律。丛枝病可对薄壳山核桃的产量及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病害发生后,植株上会大量萌发不定芽或者腋芽,造成侧枝数量过多。薄壳山核桃发生丛枝病后,其萌芽的时间提前2周左右,且落叶时间也会提前,当年发病枝条枯死,翌年长出的芽、枝条也会带有丛枝病的病菌。该病在植株间一般通过叶蝉的取食行为传播。

2.2.2 防控措施。丛枝病为植物系统性病害,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药剂,因而对该病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措施即为及时将林间的侵染源清除。

2.3 冠瘿病

2.3.1 发生规律。冠瘿病主要对薄壳山核桃的树干及根部产生危害,造成局部组织出现瘿瘤状增生。该病主要在幼树上发生,植株感染该病后会影响其正常生长,但造成突然死亡的现象极少发生。该病的病原冬季主要存在于土壤、病瘤中,一般通过伤口侵染植株。

2.3.2 防控措施。一是选择未发生病害的种苗造林,这对冠瘿病的预防很关键。二是适当轮作。将薄壳山核桃树与单子叶植物进行轮作,对冠瘿病的抑制也有一定的效果。三是避免嫁接材料上携带病菌,一旦有植株感病,要及时清理,并做好消毒工作,预防病害蔓延。

3 线虫病害

3.1 根结线虫

3.1.1 发生规律。根结线虫病主要对薄壳山核桃的根系产生危害。植株发病后,根系上会产生白色、大小各异的根瘤,形状包括圆锥形或者球形,造成病株地上部分生长缓慢、长势矮小、叶片颜色变浅,影响结果,降低薄壳山核桃的产量,发生严重的植株可整株死亡。该病的病原冬季以雌性幼虫、成虫或者卵的形式存在于土壤或者根瘤中。该病主要通过田间农具或者水流等传播蔓延,也可通过调运的发病幼苗传播开。

3.1.2 防控措施。一是将发病植株及时清理干净,并做好土壤消毒工作;二是加强苗木检疫工作力度,严禁带虫源的幼苗调运;三是加强农业管理。通过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适当轮作等方式,降低病原基数。

3.2 剑线虫病

3.2.1 发生规律。该病在砂质土壤上更易发生,植株发病后,其根系发育不良,出现弯曲、肿胀等现象,使植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最终影响产量。其病原为Xiphinema sp.,寄主广泛。

3.2.2 防控措施。防控时一是尽量不要在砂质土上种植;二是在苗圃、林地管理中科学统筹好水分管理,以对病害起到抑制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巨云为,赵盼盼,黄麟,等.薄壳山核桃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1-36.

[2] 戚钱钱,陈秀龙,时浩杰,等.薄壳山核桃病虫害调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J].中国森林病虫,2016,35(2):30-33.

[3] 莫大玲,汪本堂.薄壳山核桃容器袋育苗与果用示范林栽培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3(13):76-78.

[4] 胡雪文.山核桃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安徽林业科技,2010(3):70-71.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控措施病害
桥梁病害分析及加固处治设计研究
某道路病害原因及维修改造方案探讨
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土传病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