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窃听帮美国赢得冷战

2017-07-14 07:30史春树
华声 2017年11期
关键词:桑塔格潜水员潜艇

史春树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曾针对苏联的海底通讯电缆展开间谍行动,由此获得的情报令华盛顿在与莫斯科的核裁军谈判中占据优势。

1972年夏,美国海军展开了冷战期间最大胆、最诡秘、最危险的行动。此前几个月签署的《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导弹数量做出了限制。在该条约令世人长舒一口气的同时,一艘美国潜艇潜伏到了距苏联领土几公里的海底。

在鄂霍次克海的角落,“比目鱼”号潜艇监听着苏联人的机密通信。在克里姆林宫浑然不知的情况下,美军潜水员行走在一团漆黑的海底,搭线窃听苏联的水下通讯设施。

美国对苏联海底通讯电缆的窃听可能持续了10年或更久,诸多细节至今尚未公开。这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具野心的间谍行动之一,代号为“藤状兰花参”。

在對方眼皮底下窃密

海平面下,随着窃听装置安装就位,情报源源不断地涌来。海面上则肆虐着暴风雨。

纵然身处水下,“比目鱼”号还是猛烈摇晃起来,潜水员无法返回。突然,粗壮的锚链被扯断了。上万吨重的潜艇开始向海面漂升,面临暴露在苏联人眼皮底下的危险。

“如果他们被发现,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苏联人会把潜艇当场轰个粉碎。”曾与他人合著《虚张声势》一书的美国军事历史作家谢里·桑塔格在披露这段险情时说。

美军指挥官见势不妙,下令向艇内紧急注水。几秒钟内,“比目鱼”号一头扎回海底的淤泥中,潜水员也顺利撤回舱内。

暴风雨偃旗息鼓后,“比目鱼”号打道回府。任务大获成功,这艘潜艇带着录有苏联人讨论各种军事机密对话的磁带回到美国。正如军事作家克雷格·里德在其著作《红色十一月》提到的那样,这就像“把耳朵靠在苏联人的墙上,将后者的话一字一句记录在案”。

苏联人为何百密一疏

这次海底窃听只是“藤状兰花参”行动的无数个环节之一。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之间秘而不宣的情报战持续了几十年,时至今日仍在进行。这一点从来不是秘密。

最先考虑实施窃听行动的是詹姆斯·布莱德利上校。1966年,在美国海军情报局水下作战负责人任上,他开始产生这方面的想法,目的就是摸清莫斯科的底牌,以先发制人。

两年后,布莱德利派出“比目鱼”号赴太平洋执行任务:搜索失事沉没的苏联潜艇K-129号。“比目鱼”号携带了一部重两吨、造价500万美元的水下照相机。这台由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设备装在一艘微型潜艇里,和“比目鱼”号系在一起,从海床上方滑过并拍摄照片。用桑塔格的话说:“它就像一架精密的真空吸尘器,悬浮在你家泳池里。”

针对K-129号的行动只取得部分成功,但它证明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海底寻找小型物体的可行性,从而为更重要的窃听行动做好了铺垫。

美国情报部门意识到,位于勘察加半岛的苏联海军基地与大陆之间存在一条未经加密的通讯线路,很可能跨越鄂霍次克海。判断依据在于:苏联的密码系统效率较低,军方需要在克里姆林宫和它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之间确保快捷的通讯联系。布莱德利等人认定,苏联方面一定会在海底铺设一条电缆,并确保没人能靠近它——至少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三重难关被逐一攻克

要推动窃听计划落实,美国人面前横亘着三重难关。首当其冲的是,得想办法在面积约158万平方公里的水域准确地找到那条电缆。

一天上午,在五角大楼的办公室里,布莱德利灵光一闪,想到当年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度过童年时光时,曾在河岸附近见到一些警示标志,意在告诉行船的人们不要抛锚,以免损坏铺设在河底的电话线。

果然,当“比目鱼”号潜入鄂霍次克海时,它收到了内线情报人员的通知,称勘察加半岛的一段海岸线上布满了类似的警示标志,要求渔民避免进入特定区域。

“苏联人没打算掩饰,”桑塔格说,“他们压根儿没想到我们会靠得那么近……我们会派潜水员到海底那么深的地方……或者我们有窃听技术。之前没人能想到这些。”

没用几天,潜艇就依靠水下照相机确定了电缆的位置。接下来,美国人需要确保潜水员在如此深的地方连续停留数小时,以便对电缆动手脚。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氦。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美军一直在琢磨如何让潜水员潜得更深、停留时间更长。虽然代号“海洋实验室”的配套工程因发生人员伤亡而被叫停,但它证明了某种混合气体可以起作用。

人类呼吸的空气中大约80%是氮气,20%是氧气,当气体被水压压缩,人的血液中的氮就会增加。这会导致潜水员在上浮过程中发生血栓,十分危险。为此,“藤状兰花参”行动用氦气取代氮气,因为氦气被人体排出的速度更快,对深潜者来说再合适不过。

目标搜索完成,人的障碍也克服了,最后的难题涉及窃听技术本身。为防止弄坏电缆而惊动苏联人,潜水员安放的窃听器只能是感应式的。为此,他们得把一个特制的连接装置缠在电缆上固定窃听器,再把后者与一个3英尺(91厘米)长的录音机相连。

共用那条电缆的通讯线路多达十几条,其中混杂着各种口音的俄语单词。在外行听上去,那就像漱口时的杂音,根本无法想象如何从中提取情报。不出意料地,头一次任务失败了。“这是一次试错,”克雷格·里德说,“他们起初接通信号时,发现它简直是一团乱麻。”

不过,通讯技术专家对此早有准备,经过一番分析处理,最终提取出了有用的信息。至于他们具体是如何做的,至今依然是个谜,因为“藤状兰花参”行动尚未彻底解密。

“最初有3个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干着干着就成了。”谈及相关技术细节,桑塔格语焉不详。“我只能告诉诸位,之前从没有人进行过这种窃听。他们完全是独辟蹊径。”

“情报金矿”令华盛顿受益

大卫·勒琼退休前是美国海军潜水员,曾参与险象环生的水下窃听行动。尽管无法回答太多问题,勒琼还是自豪地宣称,他的工作加速了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完成;相关协议在1979年签署,对两国的核武库做出了进一步限制,被认为加速了冷战的结束。

那之前的数千个日夜里,美国紧盯着从鄂霍茨克海深处那条通讯电缆传来的任何敏感信息。“比目鱼”号和其他潜艇每年都要潜入苏联领海两三次,对窃听器进行维护,视情况更换更先进的型号。这被比作一座情报的金矿,令华盛顿不断扩大在谈判桌上的优势。

“我们当时并不清楚我们的核武库能产生多强的威慑,直到我们听到这些录音磁带,”桑塔格说,“随后的很多军事部署和窃听到的东西有很大关系,我们因此信心倍增。”

然而,1980年,名叫罗纳德·佩尔顿的泄密者走进苏联驻美国大使馆,以35000美元的代价把“藤状兰花参”行动的秘密和盘托出。此后,水下窃听不得不被紧急叫停。

近40年过去,如今有不少人主张,类似的窃听应当已经绝迹——在数字时代,要监听通讯,有许多更容易、风险更小的手段可供使用。不过,水下电缆始终具有战略意义,如《纽约时报》2015年的一篇报道所言,如果这些电缆被切断,全球的通讯就停摆了一大半。

克雷格·里德认为,美军从未停止打海底电缆的主意。“潜艇绝对还有能力执行类似任务,还有人员在接受相关训练,”他说,“至于行动是否还在进行,我无可奉告。”

猜你喜欢
桑塔格潜水员潜艇
十分钟读懂潜艇史(下)
潜艇哥别撞我
十分钟读懂潜艇史(上)
潜艇跃进之黄金时代
桑塔格研究“新浪潮”中的特点与走向
——芭芭拉·秦访谈录
潜水员
“美梦成真”之潜水员
迷宫
潜水员中耳气压伤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桑塔格的成功与60年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