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阳
2017年5月30日,南岸区广阳镇广阳民间故事传承基地,一场“广阳故事会”如期开讲。
但见说书台上,一位六旬老人身穿蓝色大褂,右手拿折扇,左手持案板,上台鞠躬,开始讲故事。
就听“哐”的一声,案板惊响,老人讲起了当地民间故事《枇杷姑娘》:“话说咱们广阳镇有一个枇杷姑娘,她种的枇杷又大又甜,能卖到30多元一斤。她怎么这么厉害,且听我慢慢道来……”
台下,上百名听众围坐一堂,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老人,大饱“耳”福。
眼前这个讲故事的六旬老人可是不一般——他就是被广阳父老称作“故事大王”的杜志榜。
谈到与“广阳民间故事”的缘分,杜志榜只是淡淡一笑:“我是地道的广阳人,从小听着广阳的民间故事長大,这些故事饱含向善的力量,能够激发社会正面风气。它们不应该被埋藏在大山里,应该让更多的人听到。”
为了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杜志榜在保护和发扬广阳民间故事的道路上已坚守了30余年。
在杜志榜的脑海里,还依稀记得1987年那个工作日。
那天,时任广阳镇文化站干部的杜志榜和同事们一起下乡走访,在村子里结识了30多位“故事篓子”。
这些满肚子都是故事的老人,向杜志榜一行人讲了许多精彩纷呈的民间故事,其中有不少还唤起了杜志榜的儿时记忆。
在回去的路上,杜志榜一直在想:这么精彩的故事,如果不加以保护,等这批老人走了,就再也听不到了。
说干就干,杜志榜一头扎进了广阳民间故事的收集与整理中。
“我先是花了大量时间,对30多位‘故事篓子进行了细致的采访,收集到上千则民间故事。”杜志榜说。
然而,还有大量故事散落在乡间各地。
此后,杜志榜又辗转于广阳的大街小巷、乡间农舍,在明月山间、大佛寺旁、穿山堰边,从一个又一个广阳人口中挖掘到大量的广阳故事,并结识了一大批民间故事讲述者。
杜志榜将这些素材整理成上百盒录音带以及数尺厚的文字资料。
当这些珍贵资料问世后,整个广阳都受到了极大触动。广阳镇党委、政府也开始积极支持杜志榜。
在杜志榜的心里,还深藏着一个想法:“要通过申遗,让广阳民间故事走得更远。”
而要成功申遗,就得先让广阳民间故事重焕生机。
杜志榜退休后,在广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广阳民间故事讲演团队,还建立了占地300平米的广阳民间故事传承基地,定期举办故事讲演。
另一方面,在杜志榜的带领下,上百名故事讲述家对发掘出的4000多则民间故事进行编辑整理,出版了数册《广阳民间故事》……
一系列措施下来,让广阳民间故事大放异彩,在引领社会正能量、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看着这些故事“活”了过来,杜志榜也开始了漫长的申遗之路。
2014年11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了广阳——经国务院批准,广阳民间故事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此时,杜志榜已由小伙子变成了花甲老人。“看到这些故事流传开来,引领着社会道德风尚,净化着乡村风气,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说话间,杜志榜眼里流露出一股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