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模式助推“三农”发展

2017-07-14 09:35张岩
中国报道 2017年7期
关键词:农合农商三农

张岩

多年来,通过深耕“三农”市场,北京农商银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业务领域和拓展模式。

2007年可以说是“中国农村金融元年”,因为农村金融在这一年破冰问世。如今十年过去了,农村金融在中国“三农”发展改革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那么,北京农商银行在积极服务“三农”、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究竟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呢?對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金山。

中国报道:北京农商银行在农村土地“两权改革”方面创下了两个“北京市第一”,请您谈谈这些年北京农商银行是如何贴近“三农”、服务“三农”,鼓励农民发展经济,助推“三农”发展工作的。

王金山: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对农村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作为首都金融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商业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始终将做好“三农”金融服务作为全行战略重点,密切关注“三农”领域的政策导向和市场变化,紧密围绕首都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现代农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在支持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0年来,我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约300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由改制之初的357.7亿元增长到2016年末的624.5亿元,历年涉农贷款余额占比保持在北京市的四分之一以上。

发展农村金融所面临的最核心问题就是抵质押物不足、流转不充分,而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明晰土地产权、实现农村土地抵押权能,对于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有利于撬动更多金融资本进入“三农”领域,为农村金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北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过程中,我行全程参与、积极跟进,创新推出北京市第一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专项融资产品,为大兴区试点以来首个土地整治项目提供授信支持。我行还率先推出盘活农宅金融服务,试点开展集体资产经营权质押,推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品,积极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跟进首都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本行人缘、地缘和渠道优势,深耕“三农”市场,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业务领域和拓展模式。

中国报道:作为中国银行业协会农合委主任单位和北京市银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北京农商银行如何发挥自身服务特色和优势,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王金山:历经65年发展历程,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断加快改革创新,资产规模迅速壮大,市场影响力有效提升,经营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农商银行以当选中国银行业协会农合委主任单位和北京市银行业协会会长单位为契机,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要求,强化引领推动作用,积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紧密团结北京同业机构,积极带动各地农合机构,充分依托营业网点最多、金融服务覆盖最广的优势,切实担当社会责任,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努力实现协同、可持续发展。

第一,坚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引领和协助各机构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完善绿色信贷工作机制,将信贷资金更多投放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加强同业交流合作,逐步延伸跨区域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完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健全支农支小信贷工作机制,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覆盖面。

第二,着力加大薄弱领域支持力度,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优化线上线下渠道布局,进一步创新服务薄弱领域、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方式方法,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协调推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风险成本分摊机制建设,合理提高风险容忍度,提升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和申贷获得率,进一步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主动对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异地扶贫搬迁等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拓宽金融扶贫覆盖面,强化精准扶贫。

第三,搭建同业交流平台,推动同业机构协同发展。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探索打造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同业机构开展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交流与合作。以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为依托,着力构建惠农商圈电子商务一体化、建设异地灾难备份与恢复保障系统等六大共享业务平台,搭建和完善全国农合机构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动全国农合机构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优势互补。

第四,持续加强风险防范,共同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引导各机构把防范化解信用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一些产能过剩企业和“僵尸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严控资产质量,遏制不良贷款上升。加强诚信体制建设,深入开展诚信经营,提升服务质量,维护和营造市场信用环境。强化诚信信息披露,主动发声,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

中国报道: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北京农商银行在其中有哪些举措和贡献?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思考?

王金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既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我们拓展业务空间、谋求跨区域发展的重要机遇。随着本地资源的输出和区域资源的输入,京津冀三地的商品、要素和资源更深入地流通、交易、整合、共享,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客户的金融需求。我们作为北京市重要的金融机构,点多面广,在服务区域和城乡协同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必须牢牢把握战略主动,积极跟随客户“走出去”的步伐,深度思考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转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全面提升跨区域服务能力和水平。

前期,北京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津冀两地农合机构密切合作,加强组织推动,在助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成立“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专项工作组”,率先出台对接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行动计划,并联合三地农合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二是密切跟进棚户区改造、重点铁路、轨道交通和公路等项目,大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建设。为三地农合机构集团客户提供“农信银系统内办理异地资金归集”服务;对接首钢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服务京津冀产业调整;投资入股首都建设投资引导基金,全力支持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深化三地农合机构在理财、投行、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合作,联合津冀农合机構推出京津冀“农银通”卡,着力提升客户服务品质。

下一步,北京农商银行将稳步推进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业务、机构和资本跨区域对接“三步走”战略,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战略实施。在现有京津冀三地战略合作框架下,构建常态化的交流合作对接机制,持续推进与津冀区域农合机构合作的广度、深度,在信息沟通、客户拓展、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资金、信贷、个金、支付结算、投行等业务对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为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中国报道:目前,全国银行业整体发展都有所回落。面对这种现状,北京农商银行在自身发展上有哪些对同行业有借鉴意义的做法?

王金山: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为银行业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北京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稳健可持续全面发展”的经营理念,以“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集约化控制”为抓手,积极打造“流程银行、特色银行、精品银行”。

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遵循“立足首都、面向津冀、融通城乡、服务客户”的市场定位,以“流程银行、特色银行、精品银行”为目标,主动应对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冲击,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优势,贴近目标市场需求,不遗余力地服务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全力支持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在特定细分市场内占领优势市场份额,获取了良好的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

持续打造流程银行,全面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着力将网点转型、流程再造、后台业务集成和创新技术有机结合,持续推进流程银行建设升级,全方位提升服务质效。深化推进柜面前后台分离,重构柜面业务流程,有序推进“大后台”集中作业,积极推动营业网点功能布局调整和柜面人员劳动组合优化,使客户业务办理耗时降低近70%,同时实现业务差错率与人工成本双降。积极推进分层渠道建设和网点转型,全面实施服务标准化管理,促进网点服务水平、服务效率以及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

资产质量保持优良,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信用风险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下,全行坚守风险底线,着力提升风险把控能力,不断完善风险偏好传导体系和风险计量手段,加强信贷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强化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实现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大幅优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截至2016年末,全行不良贷款率为0.9%,明显优于全国商业银行1.74%的平均水平。

猜你喜欢
农合农商三农
嵊州市鹿山街道农合联农事服务中心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浙农与嘉兴多市县农合联签署服务协议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互联网上再造一个青岛农商银行
5>60,青岛农商银行发展的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