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是合肥市街居体制改革设立的首个街道级社区。该社区的成立标志着合肥市在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上掀开了新的篇章,实现了由传统街居管理模式向现代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
6月1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一场名为“睦邻情,乐夕阳”的集体生日会正在热闹地进行。参加生日会的都是社区内琼临网格生日在第二季度的70岁以上老人。老人们欢聚一堂,围坐在摆满水果和零食的桌前,其乐融融;年轻的志愿者正在为老人们制作长寿面,场面热火朝天。当天,有18位老人参加了生日宴,寿星中有一位名叫余林桂的老奶奶,这一天恰好是她100岁的生日,她身穿中式对襟红袄,精神矍铄,十分喜庆。11点半,生日会正式开始。很多独居或空巢的老人都十分珍惜这样聚在一起红红火火过生日的机会,纷纷发表自己的生日感言。贴心的志愿者还为他们录制了远在他乡打工子女的视频,老人们看了都很感动。
刘阿姨服务队是这个生日会的主办方。负责人刘阿姨说:“像这样的生日会每年举办4次,我们网格内每个季度过生日的老人都会凑在一起。”
社区帮客 对症城市冷漠病
提起刘阿姨,琼临居委会的居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阿姨名叫刘芸,今年62岁,2016年10月来到滨湖世纪社区琼临网格居委会。身为退休老党员的她,经常参与居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义务为社区服务,帮助独居或空巢的老人,细心将自己的联系方式贴在老人床前,以备不时之需;走进困难家庭,联系相关单位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积极带动辖区党员成立“党员帮帮团”;带头开展“养花达人”评选活动,为社区和居民搭建沟通的桥梁……从琼临居委会筹备组组长到琼临居委会党支部兼职委员,从文明劝导队到刘阿姨志愿服务队,“刘阿姨”已经成为琼临网格的一张金名片。由她发起成立的刘阿姨服务队目前有28人,主要为辖区内76户老人服务。
刘阿姨服务队的志愿者刘琦正在紧张地张罗着老人们的长寿面,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平时除了照顾孩子衣食起居,就是做家务。当得知刘阿姨服务队在筹办为7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这个活动时,她觉得很有意义,就加入其中。“我从蜀山搬到瑶海,再从瑶海搬到滨湖,最开始我特别排斥这里,为了照顾孩子才入住。但是当我融入其中,发现这里和别的地方真的不一样。我现在认识了很多邻居,每天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这在我之前居住的小区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在这里,我住下就不想离开了。”刘琦兴奋地告诉本刊记者。
这天,刘阿姨身着一袭旗袍,笑容满面地协调生日会的各项事宜,整个活动在刘阿姨的指挥下井井有条。“看到老人们都高兴,我就感觉到特别高兴,也非常有成就感。最初是因为社区党支部号召我们流动党员在所属辖区流动互助,我们在居民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小区居民多来自外地,相互不认识,特别是高龄和独居的老人,没有朋友和家人在身边,归属感不强。我们每次去老人们家里,他们都拉着我们的手舍不得我们走,因为平时没人跟他们说话。我们希望他们都能走出家门,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于是就决定开办生日会。”不仅如此,服务队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章程,根据前期梳理的潜在服务对象,制定了每周一和每周三定期入户访视服务对象的工作机制,由志愿者陪服务对象聊家常、嘘寒问暖,耐心细致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做好记录。
像劉阿姨这样的“滨湖帮客”在滨湖世纪社区还有很多,他们都是活跃在社区里的普通居民。“滨湖帮客”服务模式目前已经实现组织化、项目化、制度化运作,社区党委通过对辖区内重点单位、社会公益组织和居民志愿者进行登记,并确定志愿服务队的牵头人和联络人,创建了“滨湖帮客”志愿服务联盟。目前,联盟内已经有46个公益组织、6000多名成员,常态开展36个公益项目。他们不拿工资、不要编制,常年活跃在辖区第一线,传递着浓浓的正能量。
多元自治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在滨湖新区天山路和长沙路的交叉口,有一幢5层高的大楼,名叫滨湖世纪社区服务中心。从外表看,这栋大楼和其他楼宇并无二致,但是当你拾级而上,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就会展现在你眼前。在近两万平方米的滨湖世纪社区服务中心,娱乐区、健身房、舞蹈室、电脑室、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用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这是滨湖世纪社区“把最大空间留给老百姓”服务理念的立体化呈现。
在老年大学活动室,67岁的蔡庆林老人正在练习书法。他随女儿搬到社区3年有余,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就是:当初人生地不熟,除了帮女儿照看孩子之外,就觉得孤单没事做,如今生活充实了,朋友多了,心也安定下来了。和不少老人一样,这改变就是从他参加社区老年大学开始的。
2014年,滨湖世纪社区开始创办老年大学。蔡庆林告诉本刊记者:“社区党委得知我退休之前在学校里做过教务工作,就邀请我来筹办老年大学。开什么课、请什么老师、怎么管理完全由居民自己说了算。”如今,老年大学已由创办之初的3个专业5个班级110名学员,发展到12个专业19个班级600多名学员。这是社区党委为居民“量身定制”的社区服务品牌项目,10多名党员群众积极响应党委号召,参与老年大学日常义务教学。
3年来,社区持续开展老年大学、儿童快乐学堂、妈妈美丽堂、世纪尚书房等45个服务项目,受益群众达70.3亿万人次。社区服务中心不仅仅有居民活动区,还设立了八大服务平台,涵盖社会事务受理中心、文化生活中心、素质教育中心、就业创业中心、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发展中心、居民食堂,实现公共服务“一站式”满足,构建起“15分钟生活圈”,可谓社区里的“小联合国”。
联合共治 基层社会治理新探索
在滨湖世纪社区服务中心5层,滨湖世纪社区共治理事会例行会议正在火热讨论中。不论是公园的公厕还是小区里的晾衣架,社区里的每一件大事小情都可以成为理事会的一个项目,从立项、考察、招投标、公示到最后实施,有一套完整而规范的流程。坐在会议桌正中间的老人是共治理事会的秘书长江炳安。滨湖世纪社区党委书记束红英说:“江老之前是我们社区微信公众号‘世纪早茶的忠实‘茶粉,每天都坚持在后台留言,对社区的机制、体制、党员活动都非常了解。我们社区党委发现后,就邀请他来担任这个秘书长。”共治理事会是由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热心人共同组成的社区议事协商、共驻共建的联合性、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它以发展社区公益事业、服务辖区居民为重点,3年多来为居民解决了很多身边的“烦心事”,是社区党委带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又一创新之举。
滨湖世纪社区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常住居民超过12.7万,其中80%是外来人口,20%是回迁居民,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区。居民年龄跨度大、受教育程度相差大、收入水平差距大、职业种类分布广泛、家庭结构多样化,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就相对具有多样化、层级化、特殊化的特点。在这些需求面前,如果单凭社区党委公共服务,一方面会有难以覆盖到的服务内容,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做得不到位的领域。于是,在这样一个人口流动性强且归属感和凝聚力都需要培养的新兴社区里,合肥市包河区委、区政府不再设立新的街道办事处,而是直接成立隶属区委、区政府管理的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滨湖世纪社区党委统筹引领社区治理及社会服务的各项工作。在体制方面,滨湖世纪社区变“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为“区——社区”两级管理,将辖区6平方公里划分成为9个网格责任片区,将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员下沉到网格,工作人员变“坐班制”为“入户制”,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多元共治、居政分离”的社区治理架构。在组织架构方面,社区建立起“一委一会一中心”体系,即社区党委、社区共治理事会和社区服务中心。
束红英说:“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不在社区,而是在每家每户。我们要调动起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在社区营造出良好的‘人际生态环境,真正打通社区治理的‘末梢微循环。”在滨湖世纪社区,从3岁的孩子到90岁的老人都能找到符合自身的服务项目,真正实现了从社区党委的“独角戏”到联合共治的“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