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公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慈善组织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慈善法》施行后,信息公开则成为确保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慈善法中设专章规定慈善信息公开,足见国家和政府对信息公开的重视,同时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慈善组织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决定了信息公開是慈善组织的必备条件。依法加强信息公开工作,有利于提高慈善组织的透明度,有利于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一,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慈善组织募集资源。
慈善组织是社会公益组织,接受慈善捐赠、开展社会募捐是慈善组织获取物质资源的重要途径。慈善组织要想募集到善款善物,首先要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慈善组织必须用详细真实的资料来告知公众慈善组织是如何开展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来证明慈善组织是值得托付的,从而使人们乐于将慈善资源投向慈善组织。慈善组织只有做到信息公开,在运作过程中时刻保持高度透明,社会公众才能随时了解所捐款物的去向,从而会更积极更深入地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反之,如果慈善组织信息不公开,公众对捐赠资源的使用情况、受益人的分布情况、捐款意愿的实现情况等无从知晓,公众的慈善积极性和慈善热情就必然会受到挫伤。而慈善组织一旦失信于公众,不仅其所做的一切公益慈善活动会面临质疑,甚至累及整个慈善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慈善事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而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根本就是要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公开,实现慈善组织的透明运作,进而促进社会公众积极广泛参与慈善活动。因此,实行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保持慈善组织公开透明运作,对于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促进慈善组织乃至整个慈善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三,信息公开有利于公众监督,促进慈善组织健康发展。
信息公开是社会民主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和现实方式。近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在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和完善下,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空前高涨,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和能力不断增强,知情权、监督权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公民对所关注领域信息了解的心理由渴望变成了要求,由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了主动要求公开信息。
发展慈善事业首先要使慈善组织健康发展,慈善组织的良性发展是整个慈善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有效信息公开,积极展示工作成果,让更多的公众知晓慈善组织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将会充分证明慈善组织的公益性、非营利性,也将进一步扩大慈善组织的影响力,提高慈善组织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慈善组织的良性发展也需要社会公众对慈善组织的监督,从而保障社会捐赠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增强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进而促进公众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实现良性循环。
中华慈善总会信息公开对策
信息公开如何,是决定一个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生命线。过去总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也制定了信息公开的规定,但现在用《慈善法》的要求来衡量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除对信息公开的内容、规程、时限一一开列外,还对开展公开募捐、慈善信托等活动的信息公开,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具体的、分阶段的要求,这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依据法律要求,结合总会实际情况,对总会现在的信息公开规定做出修改并严格执行。最终来提升我们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第一,推进信息公开法制化、制度化。2016年9月,《慈善法》正式实施,其中信息公开在第八章设专章,明确规定了政府、慈善组织等不同的主体不同的信息公开任务。慈善组织应当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信息公开应当真实、完整、及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通过法律规范明确规定了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义务和公民的知情权利,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形成了刚性约束力,确保了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法制化。中华慈善总会依据《慈善法》及时、完整、真实地进行信息公开,推进并提高中华慈善总会信息公开的法制化水平。同时,总会起草了《中华慈善总会信息公开管理暂行办法》,目前总会正根据《慈善法》和细则在修改总会信息公开管理办法。
第二,明确信息公开的重点。《慈善法》第七十二条明确规定,慈善组织应当向社会公开组织章程和决策、执行、监督机构成员信息以及国务院民政部门要求公开的其他信息。上述信息有重大变更的,慈善组织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开其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的财务会计报告须经审计。第七十三条,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其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一般来说,慈善组织应当最大限度地公开所掌握的公共信息。其中,资金管理的规范、透明至关重要。换言之,财务信息是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重点。筹款用途、项目实施效果、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等公开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全国慈善会高度重视信息公开,中华慈善总会每年召开两次理事会,会长做理事会报告,对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计划和部署;副会长做财务报告,对同期接收和支出社会捐赠款物等相关情况做汇报。中华慈善总会每年出版《中华慈善年鉴》和《中华慈善总会年报》,将中华慈善总会以及全国慈善会每一年度的接收和支出社会捐赠款物、慈善项目和活动的实施情况以及总会的审计报告等向社会公开。
第三,构建信息公开的网络化平台。中华慈善总会积极探索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方式,通过自有媒体《慈善》杂志、《慈善公益报》《人民政协报·慈善周刊》报道日常新闻、创办专栏、开展活动等;与主流媒体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依托慈善项目、重大事件、典型个案,组织理论研讨会议、慈善文化推广、先进人物宣传,开展别具特色的系列活动,有力地进行了慈善活动的信息公开。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优势显现。通过网络,公众可以与慈善组织进行互动交流,而且可以快捷、方便地查阅或复制公布的信息资料。中华慈善总会积极构建信息公开的网络化平台,设立中华慈善总会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慈善组织“网上透明”“网上晒账单”。总会官网设置“总会概况”“新闻资讯”“慈善项目”“灾难救助”“会员网络”“我要捐赠”“信息公开”“政策法规”等主要栏目。将总会的概况,慈善项目种类、简介、实施情况,以及慈善项目、专项基金等筹募方式和现场捐赠、邮政汇寄、银行转汇、在线捐款等捐赠渠道进行了公开。其中还专设“信息公开”,在下设栏目中公众可以看到在线捐赠、线下捐赠公示、审计报告、数据报告、总会年报、慈善年鉴、专项公示。微信公众平台以公众喜闻乐见、生动易懂的形式公开信息,打造了可监督、可查询、可参与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定期发送总会新闻资讯、项目实施等新闻,传递慈善信息,做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及时准确,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四,建立慈善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为了保证慈善组织公布的信息真实、准确,作为中华慈善总会的主管部门,民政部是中华慈善总会信息公开的重要监督主体。中华慈善总会按照民政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依规报批文件。同时,中华慈善总会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分别是总会的最高决策机构和内部监督机构,由总会机关和部分团体会员单位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组成。监事会履行监督、调研、咨询、建议和其他交办事项及协助部室业务工作等职责,重点监督财务,同时对重大慈善项目和一些敏感问题全程监督,并可主持或参与对问题的查处工作。每年召开理事会监事会会议,相关负责人进行上一年度工作情况通报、上一年度年财务工作汇报,提出了监事会下一年度工作要点和落实措施等。
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需要政府、公众、媒体和慈善组织的共同努力,需要从法律保障、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舆论等多方面促进,需要在较长的时期内进行不断地调适和完善。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的核心主体,也要从自身的生存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考虑,充分认识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突破现有的诸多障碍,主动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信息公开办法、做好信息公开。只有这样,慈善组织才能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不断自我突破、乘势而上,在公开募捐、提升公信力、树立品牌形象、服务社会困难群众等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