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奇峰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运营部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朱奇峰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运营部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切实提高,商业银行得到了比较稳定的发展。但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所涉及的会计内控管理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问题。文章主要研究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理论参考。
商业银行 内部控制 会计管理
引言:现阶段,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实际发展条件之下,银行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会计管理工作是用财务方式对企业运营状况以及财务行为的客观记录,其对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复杂,银行的会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
会计工作对银行的风险防控以及财务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其一直以来都是银行业重点关注的实际问题。内控制度是一种在现代企业管理观念下发展而来的管理体系,其与银行会计管理工作的结合,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但是,随着现代市场需求环境的不断变化,银行面临着多样化的财务风险,在这一实际之下,其会计内控管理的问题也就突出的表现了出来。
(一)缺乏总体规划
在传统会计管理工作的长期影响之下,一些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体系总体处于被动层面,对已经出现的风险有一定的触发效果,但是,对于可能发生或隐性的风险内容,其往往很难发现[1]。这就造成了非常明显的管理漏洞。尤其是现阶段社会市场的需求形式越来越复杂,商业银行点多面广的特点十分明显,业务类型也在不断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也表现的越来越复杂。如此,若银行的会计内控仅仅能够实现被动的触发效果,将会导致银行承受大量的风险。
(二)内控制度设计不合理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复杂,各银行对于风险的防控意识更加全面,风险防控的手段也更加多样。但是,一些银行在极大程度上违背了风险防控的初衷,导致内控制度的极大繁琐,制度规范的极度严格。如此的会计内控管理方式,一方面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另一方面,过于繁琐的内控体系,增加了管理的成本投入。
(三)管理效率低下
现阶段,银行的会计内控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事中、事后。现阶段,大部分银行的内控工作都停留在事中以及事后阶段,尤其是侧重对已经发生风险的应对以及处理方面,而对于事前的防范工作却相对比较薄弱。这一形式,在极大程度弱化了风险防控机制的效果,对管理效率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消极意义。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基本明确,随着现代社会市场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银行业面临着更加多元化的财务风险。在这一实际情况之下,广大银行已经初步确立了风险防控意识。但是,由于受传统会计内控管理模式的长期影响,其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已经逐渐凸显了出来。对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树立现代化的管理观念,以创新的方法,优化银行的会计内控管理工作,实现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化被动为主动
首先,必须要构建完整的会计内控管理体系。具体的,应该按照《商业银行内控引导》的实际规范以及要求,对现有的会计内控体系进行梳理,建立以风险识别、控制、处理为核心的,涵盖现代银行业务形式的内控体系[2]。同时,要将管理的重点转移到风险的识别方面,对于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及时的做出处理以及预防,切实降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以及损失。其次,应该构建专门的内控运行监控体制。重点建设监管部门,直接负责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时动态监管,并根据内控体系的运行效果,做出适当的改进以及调整。此外,应该构建有效的考评机制,以此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内控管理的防控作用,实现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适度控制
在开展银行的会计内容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实际发展状况,控制好管理的度,避免管理体系的过于复杂或过于松散,实现最好的管理效果。具体的,应该遵循以下几点设计原则:首先,注重效益以及成本。成本控制,也是内部控制的管理重点之一,如果在内控管理方面投入的成本超过了投入带来的效益,即代表了这一管理体系存在赘余,必须要进行精简。其次,重视全局统筹。在进行会计内控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此,为了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就必须要突出管理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防控活动。尤其是在财务风险的多发、群发、影响严重方面。此外,应该落实直接控制。具体来说,就是挖掘员工的最大价值,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如此,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缩减控制成本,实现更好的内控效果。
(三)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在内控管理的三个主要阶段之中,后两个阶段固然重要,但是,对于事前控制也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相比于后两个阶段,事前控制,对降低银行的风险损失,优化风险管理投入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对此,应该建立起健全的风险风控机制,重点关注在事前阶段的风险防控,对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必须要及时进行控制,以此避免出现不可控制的风险损失。此外,应用建立风险的跟踪模块,落实更加主动的风险防控手段,实现更好的内控效果。
综上所述,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大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复杂而隐蔽的财务风险。对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落实现代化的内控手段,实现更好的风险防控效果,推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1]常竹.信贷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信息披露有效性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
[2]张路.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层级在中国国有上市银行应用研究[D].福建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