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袁[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动机在塑造舞剧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万 袁[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舞剧人物形象塑造应是由内而外到由外见内的创作历程。由内发掘,把握人物心理变化历程,抓住人物心理变化动机,找到人物形象塑造的强大驱动力;由外见内,找到准确的核心动机,利用多个动机发展、变化完成语言编织构成。舞蹈语言准确、真实,直击观众内心,让观众可以立马感受人物所思所想。
动机 心理动机 动作动机 人物形象
人类初期利用人体动作辅助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相互传情达意,孕育了舞蹈的因素。黑格尔曾经说过:“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而动作,由于起源于心灵,也只有在心灵性的表现即语言中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清晰和明确。”动机作为动作的动因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
动作,舞蹈作品中最基础的单位名词。动作是人体在空间的运动,动机是动作的动因,而动因又有两种,即内因和外因。动机作为编舞的基础,也是舞蹈作品构成的“胚芽”。动机于舞剧形象来说正是种子与麦田的关系。种子选择的好坏、如何去发展、是否能长成麦田的关系就如同舞剧中动机选择的准确与否、动机发展是否合理、舞蹈动作能否编织准确以及舞蹈语言、舞剧形象是否成立一样。
(一)动机与舞蹈动机的概念
动机的概念: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动机为名词,在作为动词时则多称作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动机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动机还是一个人心理和行动一致的一大倾向,理念实施的组织源头。
而本文所研究的动机特指舞蹈编创中的技术技法专业术语动机。动机作为人体运动的内核,既是推动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因,也是外部客观事物对个体刺激的外因。在舞蹈中,动机即关于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人物为何而舞?”
(二)动机与舞蹈动机的形态
动机的形态: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称为诱因。凡是个体趋向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正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
舞蹈动机的形态:舞蹈编导家张守和教授在其《编舞技术教程(单人舞中)》如是写道:“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有内因和外因。动作的内因是动作者的心理动机,动作的外因则是客观的存在。每一个完整的舞蹈动作都包括内外的过程。只有把动作的内因和外因展现出来,观众才会了解动作的意义。劳森说过:‘流动性’是舞蹈动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流动性’,指的是它的因果连续性,一个动作由别的动作生发出来,同时又引起别的动作。每一个舞蹈画面都是由一个因果相承、持续发展的动作体系构成的。”由此看来,动机的构成是由推动、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因及外部客观事物对个体产生刺激的外因两部分组成。那么,舞蹈动作是人体在空间的运动,舞蹈动机是动作的动因,具有两种动因即内因和外因。动机作为编舞的基础,也是舞蹈作品构成的“胚芽”。
(一)心理动机——人物形象树立的内因
著名编导家多丽丝·韩芙丽在其《舞蹈创作艺术》中如是说道:“动机问题是舞蹈创作的核心问题,动作冲动的起因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它足以引发一定的动作。即使是最淡漠的好奇心也会使手指或眼睛活动起来,还可增加一点感情色彩,如诡谲、疑虑或者企望等表情。学生们必须运用这些变化进行实验,并顺带体验一下这类小动作的内在力量。不能太急于求成而使身体无法发挥出巨大的能力,也不应考虑依靠放弃身体某些部位的作用以达到表现的目的。必须首先探索情感的原始自然源泉,然后再检验由哑剧过渡到动作的转变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动机下推动的动作动机是否具有能量,是否可以延展成为表现性舞蹈语言需要进行变化实验,才能找到情感行为的真正根源,而不是惯于用动作思维过快做出反应,忽略了心理变化过程带来的行为过程。
对人物心理运动的内在机制的分析是在舞剧人物的形象塑造中十分重要的,首先编导应对舞剧人物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他/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包含了人物的时代性、性格特点、价值取向等因素。而这个问题也始终围绕着编导,在思考和设计的过程中影响着舞剧的结构和情节的发展。
“他/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包含了两个方面:即舞剧人物形象客体的心理动机与编导塑造舞剧人物形象时作为编创主体的创作心理动机。
首先,编导对舞剧人物这个主体的存在要进行客观的把握和分析。何谓客观?第一,需考量和掌握舞剧人物所在的时代。不同时代的人物具有其所在年代的时代特色,其行为举止、风貌观念都有其时代的特征。在动作素材的风格性把握上要进行谨慎选择和发展。第二,需考量和掌握所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思考在其时代背景和地域性局限以及所在年代的大环境思想观念下,人物性格的典型性与个性的复杂。第三,由人物所在具体年代、地域、思想观念的影响及人物性格的决定因素导致其对于所遭遇情节事件所做出的价值取向选择。这些都是舞剧人物形象树立所需考量的内因即人物心理动机变化的基础。正如舒巧老师在其著作《今生另世》中所写的:“你的人物在大环境的局限下小环境的熏染中形成性格。他的性格又决定着他与周遭的冲突或协调,决定了他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件及他周围人的态度,这些再反过来影响事物发展的走向……”其次,编导对舞剧人物这个主体的客观存在要进行编导个人的主观思考。何谓主观?第一,编导在掌握了舞剧人物所在时代的年代特色以及地域特色信息后,在动作素材的选择、编织上,会以个人的主观审美编织、选择,将个人的主观审美心理注入编创的舞蹈语言中用以塑造人物形象。第二,编导掌握舞剧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后,在对人物形象塑造的表现无法避免融入编导个性的显现,正如著名编导家舒巧老师曾说的:“刻画人物、深入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只有在作者与人物融为一体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第三,选择,代表着内心的倾向。心理学上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服从于自我的需要。舞剧人物的选择会决定舞剧情节的发展,也显现人物的性格和价值取向。而编导在设计的过程中透过人物想要表达的就是编导自己的性格和价值取向,也是编导最初塑造这个舞剧形象的创作动机。这即是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了,在创作中注入个人对人生、事物、人性的评价、喜好,是属于艺术家的心灵世界的传达,借“人物”这个载体传达所思所想。
(二)动作动机——人物内心活动外化的语言构成
人类初期利用人体动作辅助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相互传情达意,孕育了舞蹈的因素。黑格尔曾经说过:“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而动作,由于起源于心灵,也只有在心灵性的表现即语言中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清晰和明确。”舞蹈是用人体动作来说话的艺术,动作作为我们日常生活行为中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更具有直接的语言性特点。如何让舞剧中的人物去“说话”、在内心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下生发行为动作?行为动作是心理情感变化的外化,而动作动机就孕育于心理动机的强大驱动力下。动作动机的发掘是对人物内心心理活动与情感变化过程外化的选择。动作动机的发展作为人物内心活动外化语言构成的核心种子,应该具有其作为种子的可延展性,动作动机的发展由舞句到舞段再到舞蹈语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如同孩童学语时从单词的学习再到造句再到段落。
(三)内外结合下的人物形象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正确的舞台行动是在角色生活的条件下和角色完全相同目的的、合乎逻辑的真实行动。一个丰满的艺术形象应该是透过丰富艺术手段可窥见其细腻心理过程,从而塑造出饱满而又具有深刻灵魂的人物。既应该有其人物形象的内在生命力也应该有其细腻生动的外在表现力。人物的内在生命力是作品的驱动力,细腻生动的表现来源于内在生命力;反之,也支持与丰富着人物的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应该来源于人物生命力的冲动,是作为“人”的情感的复杂与心理变化而来的“欲说之话”。个体生命内在自我的独白或作为生命个体的人与客观世界的对话应该如何去说?从哪开始说?用何种方式说?需要我们直视其过程,感其“人物”所感,将感性与理性合理分配,发现动作的真实情感起因,找到具有能量的核心种子动机,进行准确的语言编织,从而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①⑥ 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270页,第270页。
② 张守和:《编舞技术教程(单人舞)》,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4页。
③ 多丽丝·韩芙丽著,郭明达等译:《舞蹈创作艺术》,中国舞蹈出版社1990年版,第98页。
④⑤ 舒巧:《今生另世》,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329页,第323页。
[1]法尔克·莱茵贝格.动机心理学(第七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作 者:万袁,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