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文
摘要 基于南京市锁石村的调研,运用对比分析法、极大化法、极小化法、熵值法,通过对暂无与存在工商资本下乡地区的对比,探究工商资本下乡对农地流转及利用(包含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农地加速流转,而农地的大面积流转会吸引工商资本;工商资本下乡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工商资本在考虑经济收益同时应约束农药、化肥的用量,以促进农地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工商资本下乡;农地流转;农药;化肥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2-0206-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in Suoshi Village in Nanjing,with the method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maximization,minimization and entropy analysis,the impacts of business capital to the rural on farmland transfer and utilization(including ecological and economical benefits) was explored by comparing the rural with and without business capit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usiness capital to the rural would accelerate the transfer of farmland, and the large area of farmland transfer would attract business capital to the rural.While business capital brought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s,lots of pesticides and fertilizers may led to soil quality decreasing.Business capital should use pesticides and fertilizers in moderation when taking economic benefits,in order to keep the sustainable use of farmland.
Key words Business capital to the rural;Farmland transfer;Pesticide;Fertilizer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投资农业,重点从事农民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经济的领域,把一般种养环节留给农户,是带动农民而非代替农民[1]。工商资本下乡是指在二、三产业发展中积累的物质资源流转到农村或农业生产之中,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2]。该研究中的“工商资本下乡”具体指公司或企业到农村从事与农业相关的活动。目前工商资本下乡对农地流转和利用的影响利弊共存[3]。流转土地实行规模经营、开发优质农产品等提升了农地总产出,增加了农产品的社会供给,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但也存在一些公司或企业借助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大肆圈占农民耕地,土地流转期过长,甚至擅自改变用途,出现土地非农化、非粮化等现象[4],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往往缺乏粮食保护意识,忽视生态环境建设。
为此,笔者分析了工商資本下乡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并从经济和生态两方面将工商资本与非工商资本在农地经营方面的综合效益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工商资本下乡对农地利用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尽量降低不利影响,发挥工商资本下乡的优势。
1 样本区农地情况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6年在南京市锁石村的农户抽样调查,采用与农户直接访谈和填写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共收集有效问卷32份,其中普通农户占30份,下乡的企业占2份。为保证调研数据具有可比性,选取观赏性多肉植物培育公司作为工商资本下乡的代表。因工商资本下乡占用的农地面积一般较大,所以搜集到的下乡并且从事多肉植物培育的公司数量有限。
1.2 农地流转及利用情况
锁石村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阳山脚下,总面积280.00 hm2,其中耕地面积95.33 hm2,土地流转面积76.6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0.43%,涉及农户250多户。锁石村围绕建设南京都市特色农业科技园的定位,投入超过1 600万元,统一规划和整理土地、修建道路水系、建设钢架蔬菜大棚、日光温室、连栋钢架大棚等,然后再承包给农户种植,现已形成76.67 hm2设施农业区,其中,蔬菜种植50.00 hm2,草莓种植8.00 hm2,花卉种植8.67 hm2,食用菌种植10.00 hm2。整个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了灌溉自动化、种植多样化、整体园林化,地均纯收入达16.50万元/hm2。
2 工商资本下乡对农地流转及利用的影响分析
2.1 设置对照情况
非工商资本下乡——租入承包地种植草莓、蔬菜的农户,为对照组;工商资本下乡——租入农地进行多肉种植及销售的公司,为试验组。
2.2 工商资本下乡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据与农民直接访谈了解到,由于锁石村位于南京近郊,再加上农业收入难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该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求学或务工,村内大多是老年人和儿童,导致该村早期土地抛荒的现象严重。为避免农用地闲置,该村除少数自留地外,大多数土地实现了使用权的流转,村集体向农民反租土地再租赁给有能力进行规模化经营的农户或企业,农地已流转的农民每年获得一定的租金,彻底退出农业生产环节。而租赁土地的经营者则分成2类:一类是当地或外来农户,主要种植种植水果、蔬菜等食用性作物;另一类是公司或企业,即工商资本,主要种植花卉等观赏性植物。
该村先实现了土地流转,后引入了工商资本。土地的部分抛荒引起了该村绝大多数土地的流转,在此过程中,土地“被流转”的现象必然存在,有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在租金不足以支撑正常生产生活的情况下,部分选择从事非农生产,部分选择被雇用再次参与农业生产环节,该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属于前者,而老年劳动力大多属于后者。据与被公司雇用的老年劳动力的直接访谈可知,其获得的劳动报酬多于土地流转前单纯从事农业劳动的收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工商资本下乡可以提高土地流转后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使失地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满意度有所提升[5]。另一方面,工商资本下乡给经营者带来的巨大收益可能会促使其进入其他农村地区租用农地从事同样的生产活动,成为土地流转的“催化剂”。
2.3 工商资本下乡对农地利用的影响
2.3.1 定性认识。
农地利用方式上,锁石村流转出去的农地均不种植粮食作物,承租人一般选择种植收益高、见效快的经济作物,这是一种土地流转后的“非粮化”现象。而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粮食作物的收益低,农民不能在快速通货膨胀的社会背景下实现一种令人满意的高质量生活,所以大量农民放弃农业生产,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抛荒土地,抛荒的农地不仅是一种土地资源的浪费,更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对农民而言,放弃土地外出打工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选择,可能会降低农民的幸福感。而农地的承租者毫无疑问会选择种植高收益的作物,土地抛荒和农地“非粮化”都是不利于保证粮食产量的行为。为解决这一困境,国家应加大对种粮户的補贴力度,宏观调控粮食价格,以保证种粮收益不少于从事非农生产的收益,才能留住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缓解我国的粮食困境。
农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上,公司与农户均追求利润最大化,农药、化肥用量较多,对土壤、水源产生较大的污染。对照组中,种植草莓的农户使用农药较多,肥料上采用化肥与农家肥配合使用的方式;种植蔬菜的农户一般使用农家肥,农药用量较草莓少。试验组中多肉植物培育公司在生产中使用进口化肥,且用量远远多于种植蔬菜与草莓的用量。由此可见,工商资本下乡带来的不仅是粮食减产,更重要的是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土壤的质量要求,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削弱了土壤肥力,为重新种植粮食作物增加了难度。
2.3.2 定量认识。
对种植食用性作物的农户与种植观赏性植物的公司的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并将农药、化肥的用量作为生态效益指标,对2种农地利用方式的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工商资本下乡对农地利用效益的影响。
2.3.2.1 变量的选择。
采用如表1所示的8个经济与生态指标,来衡量农户与公司的综合效益。
2.3.2.2 计算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由农户或公司每公顷的年利润表示,生态效益由农户或公司每公顷农药、化肥年投入表示。农户种植的农作物有草莓、蔬菜2种,取2种作物的简单平均数,得出农户组的利润、农药投入、化肥投入情况,将其与公司组的利润、农药投入、化肥投入进行对比,结果见表2。
使用极大化方法对正向指标(利润)进行标准化,使用极小化方法对逆向指标(农药、化肥投入)进行正向化处理,得到各组各指标的得分,用熵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6],并计算分值以判断综合效益的大小。
每个指标的得分与其权重的乘积之和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
根据调查数据,运用上述方法计算得到农户组与公司组的得分及综合效益(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公司组的经济效益与农户组相比较高,但差异不大,主要是由于种植蔬菜水果的成本与收益都低于多肉植物的培育,公司组的农药、化肥投入均高于农户组,尤其是公司组化肥的用量远远高于农户组,这主要是由多肉植物的培育和生长的特异性造成的。但在综合效益方面,农户组比公司组更高。
3 结果与讨论
工商资本下乡一般实现的是大面积农地的规模化经营,通过对此次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带来的经济收益较种植普通作物更可观,从而吸引更多非村集体成员到农村承租农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农地的加速流转。但正因收益诱人,农地非粮化现象也较为严重,经营者更容易选择盈利性生产。此次调研地——锁石村只有少数自留地种植粮食作物,这种现象在全国大型城市近郊并不少见。此次调研虽然只涉及锁石村这一个区域,数据较少,但还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南京这种大型城市近郊农村的实际情况,这些地区的农地利用偏向于顺应城市市场的需求,比如该研究涉及的多肉植物种植,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草莓的种植也是为了吸引城市居民下乡体验农村生活,为当地创收。因此,为保证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格外重要,最重要的是这种农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要符合当地的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
另一方面,下乡的工商资本所有者以获利作为经营的最终目的,并且缺乏专业的化肥配比与农药使用知识,以高产作为农药、化肥的使用的最终目的,并没有注意到其对土壤质量和水源质量的严重影响,导致土壤由肥沃转向贫瘠,生产力持续下降,难以得到可持续的利用。如今,国家强调“农药、化肥零增长”,要实现这一目标,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标准来约束农药、化肥的用量,并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农地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农业生产者愿意接受农药、化肥相关农业生产知识技术的科普教育,建议当地政府或公益组织定期组织公益讲座,以促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R].2015-10.
[2] 尚海杰.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保障政策研究:以工商资本下乡承接土地流转为研究个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 贺灵文.工商资本进入土地流转市场风险研究:以浙江省浦江县虬树坪村为个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 农业部:叫停“大跃进式”农地流转 防范土地非粮化[J].村委主任,2014(6):15.
[5] 邵爽.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基于就业与保障视角[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6):111-118.
[6] 朱喜安,魏国栋.熵值法中无量纲化方法优良标准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5(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