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于班主任的教研共同体

2017-07-13 12:47张韬胡玉芳雷胜利薛二勇栾少波
人民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长安区研修共同体

张韬 胡玉芳 雷胜利 薛二勇 栾少波

班主任是班级中各种学生事务的直接管理者,其管理的范围极广.也非常重要,一些工作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生命。因此,班主任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岗位,也非常有专业性,担当这个职位的教师需要有很深厚的经验,需要懂得很多育人理论和方法,需要有相当的技能、技巧,如具有表达、观察方面的技能才能胜任。但一个现状是,绝大多数班主任都是由任课教师兼任的,师范教育中也鲜有班主任方面的专业课程,很少有哪位教师有班主任的专业背景,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是自己在工作中摸索,而且这种摸索往往是单打独斗的:多数学校都没有关于班主任的教研组织,也不太会有专门针对班主任的教研活动,大家没有一个交流平台。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所学校中的每个学科几乎都会有相应的教研组织。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是石家庄市主城区中学校最多、学生最多、教师最多的教育大区,现有中小学67所,在校学生8万多人,班主任1800余人。如前所述,这1800多位班主任以往也都是处于独自摸索的状态,缺乏专业的指导,个人经验也没有分享的平台。近年来,长安区开始了研修共同体的探索,我们感到这非常适合班主任的教研,于是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

如今,我们为班主任教研工作确立了“立足区域,构建模式;创设平台,协作互助;理论提升,培养骨干;梯队建设,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校本研讨、区级交流、专家讲座、外出研修”等活动,组织班主任进行“抱团”式共同研修;通过“五体合力”,使全区班主任工作专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凝心聚力向着“打造教育强区”的目标不懈努力。

一、“成长性研修共同体”——班主任素质提升工程

如何让班主任工作更具有专业性?长安区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了“石家庄市长安区区域班主任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月。该项目不可能让所有班主任都参与,我们重点将50名骨干班主任作为项目的核心成员,通过北师大专家的专业培训,优化班主任知识结构,提升实践活动能力,提高教育综合素养,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符合教育规律。

经过一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参训的班主任得到了专业化成长,生成了可操作性的教育策略,并且把学到的先进理念、知识和专业技能延展到学校工作中,引领带动其他班主任,发挥了更广泛的作用。北翟营小学教师张银霞用“破茧成蝶的享受”形容自己的培训体会——“从开始认真阅读《读懂孩子》这本书,到每次聆听专家讲座时的详细笔记,再到个人成长工作坊的一次次身心洗礼体验,我一点点发生着变化,好像变了一个人!”在专业思想指导下的班主任工作,不再是一份只凭经验和感觉行事的工作,有了理论根基,各种随机出现的学生问题背后都有其理论上的发生机理,更有其相应的科学解决之道,班主任工作不再茫然。

二、“示范性研修共同体”——名班主任工作室

借鉴学科教研的成熟经验,长安区共成立了10个以省、市级优秀班主任命名的“名班主任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15名优秀班主任作为研修员。名班主任工作室被我们寄予了厚望,希望这些工作室成为区域开展班主任教研和德育科研的主体,同时通过示范辐射的作用,带动班主任整体水平的提高。

目前,这些工作室开展了“儿童爱的情感”“绘本阅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中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等主题项目的研究。以前,没有这样的机构,班主任领域内的教研只能是个体行为,最多也只能是志同道合同事间的白发行为,水平和效率都较低。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教研为班级建设打开了智慧之门,同时也弥补了单所学校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资源不足,做到了校际资源共享,开创了在合力状态下区域内谋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班主任工作研修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三、“互助性研修共同体”——缔造完美教室导梦坊

为了营造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家校环境,长安区教育局在全区各学校广泛开展“缔造完美教室”建设活动,明确了建设活动的目标,即:一是要营造班级文化——构建具有生命色彩的物质文化、引领思想的精神文化、充满人文情怀的制度文化和富有个性的班级特色;二是要打造班级课程——探索“知识、生活与生命共鸣”,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公民课程、艺术课程、智識课程为主干,以特色课程为必要补充;三是要塑造完美家庭——积极探索家校合育文化,创建有效的沟通互动模式,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形成家校“教育共同体”。

为了更好地进行深入的理论培训及研究,区教育局在班主任自愿的基础上,从全区挑选了50余位一线教师组成“导梦坊”研究团队,一方面明确内涵、找准方向、科学定位、潜心实践,一方面定期(每隔一周的周四下午)举行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导梦坊”因为是区教育局直接组织骨干班主任开展交流活动,不需要再通过校长、中层干部、年级主任层层转述,所以执行效率高;又因为这个自愿加入的组织类似民间社团,所以成员的热情也更自然、白发;组织者虽然是区教育局派驻的代表,却更多不是管理,而是组织、协调、共同成长的角色。

一位参与“导梦坊”的教师说:“最开始参加这个工作坊,班主任都有增加工作量的顾虑,但是一学期的活动下来,大家都有了截然相反的看法。每次现场活动很有活力,轮值主持教师真诚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和经验,其他教师给予同样真诚的建议。参加活动的教师都很主动,从不记考勤,但几乎次次全勤,教师们真的呈现出不用扬鞭白奋蹄的精神!以‘塑造完美家庭为例,以前学校尽量把家长挡在外面,我做什么你接受什么,现在把家长请进班级,不仅是观摩者,还是参与者,家长理解和配合班级工作了,学生和家长都是班级的主人了,班主任工作反而更轻松、有效了!”

三年来这项教研活动涌现出一系列创新案例,超出或者说增益了“完美教室”的概念。如西兆通小学的乒乓球特色班级、谈南路小学的“小种子”班、盛世长安小学塑造完美家长的家庭剧公演、建北小学的班级种植课程、翟营大街小学的“动画配音”等活动,积极挖掘“班级”“教室”的教育意义,探索家校合育的有效模式,全面提升学生、教师、家长的整体素质,共同体验和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四、“分享性研修共同体”——班主任论坛

为了更好地将班主任积累的优秀成果进行共享和优化,促进交流与合作,长安区教育局又建设了“分享性研修共同体”——“长安区巾小学班主任论坛”。论坛根据班主任的工作需求和资源状况确立每期研讨主题,通过“申办制”方式确立承办学校,通过主发言、嘉宾点评、互动交流等环节进行深度分享沟通。几年来,“弘扬国学,文化育德”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做幸福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健康心态,赢定幸福人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在仪式中彰显魅力”、“为了爱”家校合育等一系列班主任论坛的举行,展示了班主任工作亮点,交流了先进经验和做法,实现了区内深度分享沟通,相信每位班主任都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获益。

区教育局在积极打造班主任“共同体”成长模式的同时,积极改善班主任待遇,为了弥补国家班主任津贴标准几十年没有提高的不足,在绩效工资中增加班主任绩效工资比例,努力提高班主任工资水平;同时在考核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也向一线班主任倾斜;创设素质展示提升平台,坚持举行每年一次的班主任、辅导员八项基本功展示大赛;强化班主任荣誉制度,从2014年开始,把每两年评选区级优秀班主任和优秀辅导员改为每年评优……

如今,基层班主任群体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比如要明确班主任的职业身份,长安区认为班主任是独立且平行于学科教师的一种职业,应该有专属的编制、薪金、职称、荣誉标准,只有这样的认识才能使提高班主任薪金成为有源之水。再如,还需要建立一套班主任准人、培训、级别制度,级别中可以有合格、优秀、首席等并与薪金挂钩,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长安区研修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西安市长安区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安市长安区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安市长安区秋延甜瓜新品种引进试验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