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质量为抓手,夯实人才强国之基

2017-07-13 09:13施久铭
人民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教育部质量教材

施久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布局中,人才强国战略格外引入瞩目。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顺利跨越,人才质量是关键,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明显。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教育改革向“深水区”迈进,啃下难啃的“硬骨头”,破解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一切都需要向质量寻求答案。

站在时代的巨轮上,质量成为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巾全会通过《中共巾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对教育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

五年来,以提升质量为抓手,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增加社会贡献力方面不断奋力前行。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核心价值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真正落实到教材、课堂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落实到实践活动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在思想感情上认知认同,在学习生活中遵循践行,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

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中小学,“中国梦”主题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广泛深入开展了“三爱”教育、“三节”活动,并形成了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2015年,中宣部联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的通知》,每年秋季新学年开学之际,在全国学校广泛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对广大青少年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上好“第一课”、上活“第一课”。

修订、颁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将党中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重大部署落细、落小、落实,引领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启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创建T作,制定了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规范。

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之“根”。

2014年,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开启“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编写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本,分学段有序推进。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教育是关键。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要以课程教材建设为抓手;要融进校园文化之中,让每个孩子身上都留下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系统推进中小学教材建设、课程标准修订,全面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好教材、课程的政治关、思想关和质量关。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颁布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促进青少年“德法兼修”。

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本要看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菩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诉求呼唤基础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和美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国务院于2015年专门下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体育、美育的重视高度回应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必备素养的要求。中小学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开齐开足体育课,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全面推进艺术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方式融人国民教育中,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

2015年,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新时期的劳动教育促进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中小学广泛开展了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生产实习等实践教育活动。

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发挥创造,必须实现更大范围的社会参与,通过更为广阔的平台提高教育质量。

2016年l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出台。研学旅行把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在一起,强调学思结合,突m知行统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抓住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枢纽环节,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以改革创新促进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迈上新台阶的根本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育人环境,需要突破“一考定终身”的教育评价、人才选拔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摒弃强调分数的单一指标,努力使评价更加切合人的发展规律,实现了“单一片面的质量观”向“全面和谐的质量观”的转变。

201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又称绿色评价)。目标是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质量观,把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作为评价的主要任务,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全面发展,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目的是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枢纽环节,是白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改革,并在上海、浙江开展试点。目前,31个省(区、市)均形成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两依据一参考”极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必将推动高校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围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的配套政策也不断完善。在教育部指导下,全国各地科学制定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在高考改革试点过程中,教育部开展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督查,对上海等6省份配套制度建设、高中选课走班和高校招生录取改革等进行督查指导。同时,加紧研制《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試考务管理的意见》,着力解决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与高考改革相适应,2016年教育部全面部署推进了中考改革,并印发《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国各地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逐步建立起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招生录取机制。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教育评价、人才选拔树起了标杆,对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向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强化国家意志,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和质量,都与课程教材直接关联。课程教材建设直接关系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材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指导管理教材工作。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从制度层面明确了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

2017年7月4日,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最高级别的教材工作统筹和指导机构,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担任,副主任由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和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黄坤明担任,49位委员,包括27位各领域资深专家和22位部委负责同志。国家教材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职责: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

在党中央的部署中,有一件非常重要却十分具体的事情,便是强调要重点编好中小学三科教材,实行国家统编、统审和统用。

2012年教育部启动统一编写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历时五年,2017年全部完成。

根据中央对三科教材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统编三科教材强化了国家意志、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处于新的发展时期的中国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要提高教材的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教学领域一系列重要制度和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来,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课程改革的三大工作目标、五大统筹任务、十大改革举措。重点建设大中小学各学段有机衔接的课程教材体系,确立教育教学各环节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形成多方参与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全面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同年,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教育部党组的统一部署,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奖励制度的建立,有效激励了广大教育T作者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推进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确定导向、提供依据,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牵头成立课题组,历经三年攻关,研制形成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阶段性成果。核心素养分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与此同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20个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紧锣密鼓进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到课程教学中。

本轮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以学生为本,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充实到课程标准当中,规范完善体例,进一步增强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和整体性,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育人环节的统领和指导作用。

不断提升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教育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对教育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

2014年8月,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其中,六项管理职责下设22项管理任务,管理任务共下设92条管理要求,涵盖了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

制定管理标准,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相关要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和检验标准,有效促进了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制定管理标准是教育领域簡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积极探索。管理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指导和服务的重要手段。

2014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幼儿园监管体系。

该文件强化了政府职责,重点是加强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落实地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规划、投入、监管和保障公平等方面的主体责任,积极发挥中央财政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法治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提升教育质量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稳定、有力地实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决定。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

本次修订进一步完善了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重大体制和机制。义务教育在免费教育上迈出了一大步,在1986年不收学费的基础上增加不收杂费的内容。从机制上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问题。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新的管理体制,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规范了义务教育办学行为。《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对探索教育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2014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

《方案》和《指南》是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的“顶层设计”。教育信息化对加快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3年,教育部制定出台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学籍系统,确立了“省级统筹、属地管理,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的管理办法。建设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完成了全国系统的部署。超过1.2亿学生数据已经进入全国数据库,入库比例超过2/3,试点省份已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

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五年来,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4%,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增加到80%,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直接服务于近l亿农村中小学师生,全国6.4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第三方评估表明,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8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将显著增强。

国际上,“中国模式”走红海外。2016年,英国教育部决定,英格兰8000所小学将在数学课堂上采用“中国模式”。在未来4年投入4100万英镑,用于改善英国数学教学,并保障“中国模式”的推广。

今年,上海数学教材“出口”英国。上海小学数学教材被直译成英语,输出英国。英国部分小学从今年秋天开始陆续使用上海一至六年级数学课本、课本练习部分和教师用书,共计36个品种。

中国基础教育走出国门,彰显了中国教育的自信,也见证了五年来教育质量提升的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部质量教材
教材精读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睡个好觉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