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世界遗产保护问题

2017-07-13 08:29李阳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7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

李阳

摘要:世界遗产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财富,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要保护世界遗产,这一点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在如何保护方面,很多人在思想上仍然存在偏差,不能正确把握世界遗产整体性的原则,尤其是不能有效地保护遗产地的周边环境,做好缓冲区的保护工作。世界遗产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文物本身,还要保护生成文物的周边环境。本文分析了我国世界遗产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保护的解决措旋和建议。

关键词:世界遗产;濒危;过度开发;世界遗产保护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申遗之风越刮越猛,但是申遗成功之后,却与申遗的最初目的越来越远。本来是为了保护世界遗产,结果却演变成了过度开发甚至破坏世界遗产。

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和经营者的急功近利无疑是导致世界遗产可能面临“吊销称号”的罪魁祸首。每年黄金周之际,拥挤、意外事故、服务投诉猛增、景区设施欠缺、旅游资源不堪重负等诸多问题一次次凸显,促使人们开始思考集中休假的弊端,取消“黄金周”、“带薪休假”、“分流黄金周”游客的呼声也日渐升高。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青睐世界遗产这张“王牌”,将它视作拯救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救命稻草”。可是,作为世界遗产的生态资源却在过度开发中饱受折磨。过度开发旅游资源,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付出惨重代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中国虽然尚未有世界遗产项目被列为濒危。濒危乃至除名的事情,并非不可能发生。

一、高度重视保护遗产地周边环境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要坚持把保护工作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旅游开发、保护与申遗等关系。开展学术研究、发挥遗产的教育功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等,都是对世界遗产的利用,不能一味追求旅游效益而忽视对遗产资源品位价值和精神文化功能的保护。“申遗”也要首先从保护的目的出发,纠正将旅游開发、经济利益作为申遗主要目的的错误思想。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时提出的“缓冲区”要求,旨在保持世界遗产周边原有的历史环境,更好地实现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和整体性的要求。目前北京地区6个世界文化遗产除长城外都已划定了建设控制地带和缓冲区。应以法律形式严格规定对缓冲区内建筑物的形制规范;对违反建设规定的建筑物坚决予以拆除或改造;缓冲区内的历史街区在危改时必须坚持“微循环、渐进式、整体保护、有机更新”的原则,坚决停止大拆大建。

二、明确管理主体,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世界上许多国家,世界遗产均由政府统一管理。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应借鉴国外的经验,由政府设立统一的保护管理机构,在遗产保护中贯彻政府主管的原则。国家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2005年底颁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在指导原则上是一致的,而且更具操作性。地方性法规建设也要加强,如北京市已公布的《长城保护管理办法》,作为一部针对特定遗产地的法规,为北京市遗产保护法规体系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要切实加大执行力度,加强监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占用遗产地的单位,应要求其尽快清退或依法保护。在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中,如有损遗产保护的,应坚决予以制止。据调查,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其遗产保护及执法经验值得借鉴:巴西的历史文化保护局一旦发现在遗产地及周边建控地带内建设有超高建筑的情况,就可以提请司法部门进行警告,警告不被理睬,历史文化保护局有权组织人力强制拆除。

世界遗产的持续性保护,必须达到资金上的良性循环。建议市政府改变遗产地单位差额补贴,尤其是全部自收自支的管理模式,由政府提供保护经费和管理成本。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多渠道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为遗产保护贡献力量,建立“遗产保护基金”,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争取世界遗产保护基金的支持,建立健全保护资金投入机制。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第一章第五条“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所属文物事业、企业单位的收入,应当全部用于文物事业,作为文物保护管理经费的补充,不得挪作他用”之规定,各遗产地的收入应全部用于自身的保护。

较为完善的遗产保护科研和教育体系是确保遗产保护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鼓励开展科学研究,制订遗产保护的标准和规范,在相关院校开设遗产保护的课程。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统工艺的传承,激励年轻人投身传统工艺事业,要组织力量对老专家、老艺人的传统技艺进行抢救性整理,采取师徒制等形式将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对于从事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人员队伍,应通过有效方式进行结构调整,按岗位和人才需求面向全社会招聘。同时应加强干部职工的岗位培训,推行管理者持证上岗制度,使每个干部职工都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倡导者和保护者。

三、抓紧世界遗产扩展项目的申报

我国世界遗产极为丰富,在做好现有世界遗产地保护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促成新一批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近年来,国际组织对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审查更趋严格。1999年出台的《凯恩斯决议》限定已有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国家,每年仅能有一项提名。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政府调整申报思路,除继续准备申报几个个体项目外,注意把世界遗产扩展项目作为当前申报工作的重点。例如,可考虑以故宫为核心,将具有悠久历史、代表东方城市规划发展最高水平的北京旧城整体申报,以天坛为核心,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皇家祭坛整体申报,以颐和园为核心,将代表中国园林艺术最高水平的皇家园林整体申报等。以世界遗产扩展项目为突破,扩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数量,将遗产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履行义不容辞的文化职责,是各级政府和中国公民的责任,“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已是宪法责任,这就需要“申遗式的文化保护”。各级政府在对待文化产业,应多些“申遗风度”:始终拥有不可再生的文化危机意识,始终能为文化保护支付足额资金,始终能让文化遗产和专家建议、民声保持良性和谐的互动。正如专家所言,要用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对待申遗。“申遗”的目的不外乎保护和发展,而要实现这两个目的,“申遗”只是一种的选择,而决非惟一选择。特别是政府应具有文化开发的远景目光,多考虑后代,多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的保护机制,多调动全民积极保护世界遗产的自觉性,而不要将世界遗产当成摇钱树,只知道享受,而不知道、甚至不愿意维修和休养生息,让美好的文化遗产成为昙花一现。

在现代化浪潮中保持世界遗产的原有价值,科学规划是最重要的。要时刻记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不等于进了保险箱。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什么是世界遗产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中国世界遗产分部图
中国“申遗”多,韩媒心里酸
举世无双
世界遗产美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