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璐 魏文山
摘要:2016年3月,山东非法疫苗案件得到曝光,针对5.7亿元非法疫苗流经12个省市的追查和处理,在整个事件中,舆论经历了爆发期、发酵期、转折期、尾声期四个阶段。本文针对此次事件中官民二元舆论场在不同阶段的角色扮演及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总结出如何进一步加速融合官民两大舆论场。
关键词: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200-02
一、两大舆论场的概念
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多样化,对舆论场的划分和界定也趋于精细化。在我国,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对舆论场进行了最早的划分,首次提出“两个舆论场”的概念。他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并不完全重合的‘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舆论场。”
(一)官方舆论场
官方舆论场的舆论发出者是官方政府,由政府通过所属建立的传统媒体以及新时代下所建立的一些官方论坛、官方微博、官方新闻网、客户端等新媒体发声,从而传播舆论、引发舆论、引导舆论以及监督舆论,进而形成能代表和表达政府思想与意志的舆论场域。具有主导性和权威性。官方舆论场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思想和意志,具有统摄性的作用,因此政府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需要谨慎把握和处理舆情的发展与走向。
(二)民间舆论场
民间舆论场的舆论发出者是普通大众,主要是普通民众通过人际圈脉或者在新网络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平台传播,从而在民间自发形成一定的舆论导向,形成能代表和表达普通老百姓意志和心声的舆论场域。
二、“‘3.18山东疫苗案”中两大舆论场的博弈与变迁
(一)“‘3.18山东疫苗案”事件的原委
2016年3月,5.7亿元非法疫苗案经由山东警方全力破获,其中疫苗涉及了25种包括儿童、成人使用的二类疫苗。疫苗在没有被冷装存储的前提下,非法销往全国18个省市。3月18日,澎湃新闻网发出了《上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这是杀人”,山东发协查函》,并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自18日该事件被曝光之后,迅速引起了全国上下舆论的广泛关注。19日至20日,多家地方媒体也就该案件持续进行了关注,追踪报道了各地药监局对非法流出的“问题疫苗”的监察情况,各地监管部门就该事件做出的回应成为舆论焦点,一些微博意见领袖和影视公众人物等发布微博,同声质疑并关注了“问题疫苗”事件,这就使得民间舆论场的舆论进一步沸腾,要求官方舆论公布疫苗流向、采取紧急措施回收疫苗、对不法分子进行严惩的呼声强烈。
(二)两大舆论场的博弈与变迁
1.事件爆发期。在该事件初步被揭露的过程中,“问题疫苗”事件的恐慌情绪十分突出,事件被曝光的当日,媒体发布的评论多达上千条,“问题疫苗”对公共健康的潜在威胁是公众担忧的主要因素。民间舆论场中的多数民众对该事件抱有悲观的心态,负面观点占据主流,态度更是倾于激进,一时间占据了舆论的主位。
2.事件发酵期。在“‘3.18山东疫苗案”持续被揭露的过程中,包括《东方时空》、《新京报》、新华社在内的多家央视媒体对此事件逐渐开始进行报道,官方媒体对监管部门严肃处理该事件的呼声也很强烈。也就是说,官方媒体报道该事件的频率较高,做出的反应也较快,大众正在紧密关注官方舆论对该事件的报道和揭露程度,然后就官方舆论对该事件报道的可信度和公信力程度做出判断。
3.事件转折期。虽然有关监管部门就该事件及时做出了相应的回应,公布事件处置进展,“问题疫苗”所引发的公众恐慌情绪在官方媒体并没有做出让民众有可信度的报道后,开始持续扩散和蔓延,公众开始质疑“问题疫苗”中所涉及的儿童疫苗对婴幼儿产生的影响。引发对儿童受影响的更进一步的担忧和恐慌。民间舆论更为扩大,甚至推翻了官方的报道,民间舆论场鼎沸,质疑声此起彼伏。从民間舆论场的反馈来看,公众对尽快公布疫苗具体流向、严惩涉事单位及个人的呼声强烈。而在该阶段,官方媒体却处在比较尴尬和比较“被动”的位置,话语权已被民间舆论所占据,官方舆论场不被信任,却又“无能为力”。
4.事件尾声期。随着事态影响的持续扩大,“‘3.18山东疫苗案”的调查和处理也有了逐渐明朗化的处理结果。随后国务院在召开的常务会议中听取了山东“问题疫苗”案件的进一步调查处理情况,决定将涉及该案件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并且修改通过了有关疫苗的相关监管条例,进一步强化了监管制度。
在这一处理结果公布后,无论是官方舆论场还是民间舆论场,均对涉嫌违纪违法的相关人员的问责表示支持,在这期间,官方舆论场所采取的积极、果断、客观、公正的回应态度和措施,使其公信力和权威性重新受到民间舆论场的认可。两大舆论场对爆发性的社会事件所应采取的态度,又逐步走向一致,共同践行社会主义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社会行径,进而共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如何进一步加速融合官民两大舆论场
(一)放宽民间舆论场的话语权,官民舆论场信息公开透明化
从上述事件中不难看出,官方舆论场在事件转折期,由于民间舆论场的强大冲击而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一度出现比较沉默的阶段,在官方媒体就事件进程和处理结果及时公告后,才逐渐重新赢得民间舆论场的信任,至此官媒两大舆论场从失调状态又恢复和谐。
要进一步有效地沟通、融合官民两大舆论场,官方舆论场就不能一直高高在上,不能始终禁锢民众基于网络平台的话语权,不能一味地进行强制性管制、强压民间舆论场,否则会更加激化官民两大舆论场的隔阂,使两大舆论场更加对立。当然,放开民间舆论场的话语权,并不等于民众就可以为所欲为地发泄情绪、网络攻击甚至谩骂,在要放开民间舆论场话语权的同时,必须保障官方舆论场对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这样才能保证民众能对事件做一正确的判断。如果民众接收到的信息本身就不健全、不完整,那与官方舆论场的有效沟通,也就更无从谈起。
(二)官方舆论场善于引导民间舆论场中非理性的情绪化
在爆发性的社会事件中,民间舆论场中的一些意见领袖,包括一些微博深V、网络名人等善于捕捉大众的心理倾向,通过本身在网络中所具有的威望和声誉,借助这些社会事件发声,甚至往往形成一边倒的舆论倾向。
在新时代的网络环境中,如果民间舆论不被官方舆论所重视,而官方舆论又不能满足民众的利益诉求时,民间舆论场就会对于诸如此类社会事件的情绪爆发点变得极低,而且比较激进,很容易出现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对峙的局面。因此,善于引导和利用网络平台,从而达到两大舆论场的有效沟通。
(三)完善两大舆论场的网络互动机制
对“‘3.18山东疫苗案”的处理结果,相关部门及时做出了对相关涉案人员的惩处以及对相关管理条例的修改和完善,并就这一处理结果在各大官媒上及时公布,积极回应了来自民间舆论场的各种质疑,两大舆论场形成了及时的互动和沟通。这就及时安抚了民间舆论场的波动,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回应。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下,与传统媒体相比,增加了官方舆论场的新闻微博、新闻客户端、新闻公众号等,这样就能够弥补传统媒体互动性弱、沟通时效性差等缺点,信息在新媒体网络平台上能够及时公开与发布,进一步方便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輿论场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和沟通,及时规避突发性社会事件因沟通障碍所引发的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的“两边扯”。
(四)助力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随着现代化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利益诉求也呈多样性发展,从而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也随之涌现,这就意味着在复杂多变的网络化时代,对于主流价值观的驾驭更加具有挑战性。也就是说,对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还是一个需要有待持续完善和强化的过程,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强化,并不意味着政府采取强制性的手段进行灌输,遏制多元化价值观的存在,这就需要官方舆论场利用网络平台以及新媒体对民间舆论场进行有效引导,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融入社会主流价值观,以社会主流价值观来不断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充分引导两大舆论场朝着更为积极、健康的方向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振中.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J].中国记者,2003,(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Abstract: In March 2016, the case of illegal vaccine in Shandong has been exposed,For 570 million yuan illegal vaccine flows through the provinces and cities to track and deal with twelve,For 570 million yuan illegal vaccine flows through the provinces and cities to track and deal with twelv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vent officials and two yuan in the field of public opinion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role and the role of attempts to summed up how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officials and the public opinion field.
Key words: official public opinion field; public opinion 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