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开展,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呈现出与现实中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开始在高中历史课堂时兴。本文从生本教育理念及其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39-02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概述
生本教学发展观念出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多是在教学中采用“师本”的教学发展观,在“师本”错误的教育发展理念下,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主要的教学职责,是整堂历史教学课堂的中心。教师在讲课时一切都是从学科的教学大纲出发,本着将学科知识一股脑传递给学生的观念实施课堂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掌握和利用情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些教学行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了。由此,在教育领域开始兴起“生本”的教育观念。据有关调查表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一些知识难点苦教无果,而经过实验研究表明,只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适时转变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采用“以生为本”的教育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在教案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惯用的学习方法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自己燃起学习的兴趣以及知识探索的热情,便可收到不俗的教育效果。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价值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强调在历史教学中“一切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观意图,更要强调教育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生为本”的教育伦理观就是本着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创造者,拥有无限的潜能;在教师进行生本教育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先做后学”,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们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不为教学而教学,使学生们真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到对生活、个人发展有益的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高中学生在课堂上对他们的历史学习知识的探索的热情和激情,使学生真正在生本教育模式下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致力于所用,并有所获。
二、高中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历史课堂的特点
1.生本教育理念下平等性的教育特点。生本教育理念下平等性的教育的特点主要指师生以及生生之间关系的平等。一方面,师生之间的平等指的是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地位与学生的学习地位对等;另一方面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不存在学困生与学优生之间的差别待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要致力于打造一个师生、生生关系平等的历史交流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这个平台中能够拥有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平等的教学模式下打造出一个沟通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以此,不断激发出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内在动力。
2.生本教育理念下开放性的教育特点。高中历史课堂生本教育理念开放性的教育特点指的是高中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在讨论以及交流上的开放。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开放性主要针对历史教学、学习内容的开放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历史问题的开放性。首先,历史教学、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这一点指的是在历史学习内容上的开放性,这种历史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还强调主体之间的有效讨论,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研讨,针对历史教科书以及历史课外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被赋予了提问的权利,并且问题不设限,这又是“生本教育”理念下针对问题见解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有助于解放学生们的天性,有助于提高其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效果。
3.生本教育理念下自主性的教育特点。生本教育理念下自主性的教育特点指的就是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强调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情境设计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们在历史课堂的参与过程中点燃内心历史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这种自主性的教學模式与当前时兴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们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在历史学习的潜力以及自主积极性。
4.生本教育理念下合作性的教育特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合作性的教育特点指的就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只要进行正常的历史授课还要引导高中历史课堂的学生们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组讨论学习,使学生们能够在小组的合作、讨论的模式下学习到教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高中历史课堂生本理念下的合作性的学习特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
5.生本教育理念下生成性的教育特点。高中历史课堂生本教育理念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生成性的特点。生成性特点乍一听比较陌生,实则指的是学生在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历史学习是一种问题生成式的学习方式。由于生本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在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难免会衍生出诸多的问题,此外,有的学生很有可能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答存在一定的错误倾向,这些生成性的观点、问题解答方式、错误都可以算作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1.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段衔接。高中历史生本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生本教育前要在一定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明确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段衔接问题,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来完善高中历史生本教学理念下的学段衔接问题。第一,就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并且引导学生们做好相应的历史课前预习,使学生们在课堂开始前对课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历史教学便可以使学生们在有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开展历史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其次,就是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适合他们自身学习特点的历史学习进程计划书以及学习记录卡;最后完善高中历史学段衔接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式交流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2.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也是高中历史课堂生本教学理念下完善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在进行情境设计时,高中历史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情境中道具以及情景的设计要蕴含着一定的教学过程的构思,使高中历史教学情景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其次,就是教师要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历史实践教学,例如当地的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等都是极好的历史教学资源;最后,历史情景的设计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知识的“美”的一面。
3.多方面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据有关调查表明,拥有一定学科素养的学习者要比没有学科素养的学习者自学能力更强。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自主性,這就意味着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传递书本中的历史知识,还要能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们提升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们在历史学科素养的帮助下自主地学习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总结、勤提问,并且要鼓励学生们多读一些历史经典文献,并作总结,观察历史上的兴衰成败,并与当前的社会现象进行一定的对比。
4.有针对性地转化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学困生”。学困生一直是历史教学中的难点与痛点,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历史学困生总是无可奈何,尤其是理科生的历史学习更是举步维艰。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的历史学习作出指导,对高中的历史学习生进行广泛地调查,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黄若静.初中历史课升本教学的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2]孙小军.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学科建设,2012.
[3]顾凌云.“生本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D].宁波大学,2011.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new course innovation,traditional history teaching has been hit hardly in high school.The traditional history teaching is out of the need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Against this background,student-based education began to appear and develop rapidly in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based educa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high school history.
Key words:student-based education;high school history;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