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体育学院羽毛球项目俱乐部模式授课开展现状分析

2017-07-13 06:39黄霆刘学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8期
关键词:羽毛球俱乐部

黄霆 刘学涛

摘要:本文基于天津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课以俱乐部模式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以学生的态度、课程的设置、考核的方式、成绩的评定等反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三系;羽毛球;俱乐部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071-02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天津体育学院三系羽毛球俱乐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于体育俱乐部模式授课的参考资料,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针对课程中涉及的相关事宜设计问卷,并对三系所有参加俱乐部训练的42名学生随堂发放、填写、回收,回收率达100%,有效率100%。

3.访谈法。对三系相关领导,羽毛球俱乐部授课教师以及本系的其他專项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进行了访谈。

二、羽毛球俱乐部模式授课开展的现状分析

(一)俱乐部模式授课的背景

为深入贯彻2013年教育部和天津市教育工作要点,落实我校2013年工作要点,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实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奋斗目标,学校将2013年定为“教学质量年”,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明确办学定位,创新培养模式,强化目标责任,提升培养质量”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其中,我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就如何围绕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市场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质量等方面作为工作重点。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认证与讨论,在2013年至2014年度第一学期开始,系部所属的四个项目的专修课均以俱乐部的模式出现,开创了我院专修课程授课形式的先河。迄今已经执行了三年。所谓俱乐部模式就是把一至三年级专项相同的学生以技术水平分组别,从而打破年级授课的形式。

(二)学生对羽毛球俱乐部模式授课的态度

体育态度是人们对体育现象在自身生活中重要程度的评价、判断,是体育情感的直接流露,它与人们的体育需要、体育价值观、体育生活中直接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系羽毛球俱乐部参加训练的42名学生中,三年级12人,二年级17人,一年级13人,其中三、二年级的学生分别有着四个学期和两个学期专修课程的经历后转入俱乐部,一年级的在6周的军训和入学教育后直接进到俱乐部训练。所以在此种模式授课满意度的调查上,三年级、二年级和一年级的同学分别有75%、83%和61%表示满意,15%、9%和6%表示不满意,10%、8%和33%表示无所谓。

(三)羽毛球俱乐部模式授课硬件条件的现状

目前参加俱乐部训练的学生共有42人,我院有标准羽毛球场地8片,平均每5—6人使用一片,这种训练条件达到了合理性人数使用单片场地的上限,作为普修、公体、选修课而言,还可以应对,但作为专修课程,则显得不是非常充裕,特别是如果进行教学比赛,场地则显得更为不足。

目前由于教研室师资缺乏,承担俱乐部训练的教师只有2人,所以在分组上只能根据老师的人数来进行,根据学生水平,在力求人数均等的前提下分成2组。就实际水平而言,目前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有33人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只有9人是基础较差的从其他项目转过来的,最佳的理想分组应是高、中、低三个组别。

一堂俱乐部的训练课通常是由准备活动部分、专项准备活动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构成,而且俱乐部组内对抗很多,特别是高水平组的对抗十分激烈、焦灼,90分钟的一节课,除去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中间的时间就更显不足了。

(四)羽毛球俱乐部模式授课教学安排的现状

由于俱乐部模式授课是一个新的事物,并且在体育院校里开展还是前所未有,所以可以借鉴的东西也很少,虽然上课的模式基本形成,但是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还没有及时跟上。在以往,教学都是遵循着教学大纲来有序进行,而如今,新的大纲还没有完善,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进度的制定上存在疑惑,教案的书写更是没有依据。目前2个组的教师只能根据组内的实际情况,随机地安排教学内容,明显缺乏系统性。

(五)羽毛球俱乐部模式授课考核内容与标准制定的现状

考试是检验课堂教学好与坏的标准,学生成绩的高与低直接反映出接受知识的质量,但是由于缺乏教学大纲的依托,在执行新教学模式的第一个学期,羽毛球项目的考核是通过单循环比赛后,根据排名由教师给予相应的分值,而没有涉及到任何技术达标与技评的考核。因为是以技术水平分组,所以在一个年级的学生会出现在两个水平不同的组中,所以在两个组分值的评判上,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将高水平组分值定位在80分至100分,低水平组分值在60分至79分,这个分值占总分的70%,平时成绩占30%(作业10%,出勤10%,平时表现10%)。

(六)羽毛球俱乐部模式授课理论课安排情况

原有的教学大纲是在不同的学期安排一定课时比例的理论课程,例如会在一年级,安排羽毛球运动发展概况与基本知识等,二年级会安排竞赛编排与裁判法等,三年级会安排教法与课堂组等织。但是随着年级的打通,以技术水平分组授课,就会造成一名老师组内有三个年级的学生,由于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理论知识,所以理论课的授课形式还在商榷中,并需要及时、尽快妥善解决。

三、结论与建议

1.尽快完善教研室教师队伍建设,为能合理分组和授课做好保障。适当延长单次训练时间,到120分钟为佳,以便达到训练效果。另外加强场地建设,改善训练条件。

2.为了确保学生成绩的公平、合理,建议整个俱乐部进行大排名,并且适当降低比赛成绩占总分的比例,加入技术考核。

3.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应以三年六个学期为基础制定,每个学期应突出重点的技术训练,并出现在期末考试的技术考核当中。

4.在双学期期末的最后两个教学周,将由以水平分组的俱乐部训练临时调整为以年级为班的理论课授课周,以便针对性地进行理论考试的考前辅导。

参考文献:

[1]祝蓓里,寂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刘鎏.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5).

[3]王惠.厦门大学家庚学院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4).

[4]天津体育学院官方网站[EB/OL]http://www.tjus.edu.cn/.

[5]史煜卓,王虹.甘肃省羽毛球课程开设现状及对策[J].鸡西大学学报,2011,(1).

Abstract:Current status of club-style teaching model in badminton specialized course at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was investigated.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students' attitude,curriculum arrangement,method of examination,and scoring criteria. Suggestions we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

Key words:department three;badminton;club

猜你喜欢
羽毛球俱乐部
羽毛球
羽毛球PK赛
打羽毛球
新型“羽毛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