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训的选择与影响

2017-07-13 21:19覃木材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求真校训

覃木材

【摘 要】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她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岑溪市第一中学校训求真与奋进倡导的就是正确的道德观、学习观、处事观,并在三个“比”与三个“不比”中得到落实。

【关键词】校训;求真;奋进

校训是一个由日本引进的舶来词,在辞海中没有对校训的解释。最早对“校训”概念进行解释的是舒新城主编、中华书局1930年出版的《中华百科辞典》,它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她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一、求真、奋进的含义

“求真”语出陶行知名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即追求真理,是指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奋进一词来自三国魏曹植《蝉赋》“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意思是说(蝉的蝉羽)遮住(它的)小小身躯,以振作鼓劲(身躯),让身侧的脚足展开以(达到)自我悠闲(的目的)。“奋”者,振作而鼓劲,“进”者,不停步,不停顿,勇往直前。奋进,指振奋向前,奋勇前进。

求真与奋进有什么联系呢?求真在于务必真实地了解自身状况与周围的情况,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在这样的前提下,振作鼓劲勇往直前,从而实现理想的目标。可以说,求真为奋进打下基础,奋进是求真的结果。

二、“求真 奋进”成为岑溪市一中校训的缘由

(一)这是岑溪市一中教育的使命所在和本质要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教育的本质出发,一个人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需要求真的精神,也需要有奋进这样的勇往直前的行动支撑,才能取得成功。这同教育的方针与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缺少求真精神的前进意味着无视现实,所以会变成冒进,这样成功的机率就大打折扣了。

学校的发展需要“求真 奋进”的精神,需要正视学校的使命与教育的本质要义。尽管学校的使命与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还存在不少争议,但从内涵上说成是培养人是没有什么争议的。所以岑溪市一中把“求真 奋进”作为校训同教育的使命是一致的,符合培养人的目标。

(二)这是岑溪市一中办学的历史使然和发展趋向。

岑溪市一中前身是一所始于1979年镇开办的中学,1995年发展为完全中学,并沿用现校名至今。用“求真 奋进”的精神,来推动学校发展,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其主要的缘由:一是学校的生源特点决定的,学校招来的学生在体育与艺术方面的潜力前阶段的挖掘不多,所以学生在这一方面很有培养价值,同时学生的几个主要学科成绩同重点中学的同学相比更为后进一点,这注定了只抓文化为主是难以有大突破的。二是体艺生上大学的路子很阔,学生中具有艺术爱好的人不少,市场上对体艺类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且就业前景好。三是从全市教育的布局看,我们已有两所以抓学科成绩为主的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但以体艺为主的高考培养学校尚未形成,一中作为以体艺为主的办学思路正好丰富了学生的选择范围。基于这些实实在在的现状,一中要求得发展,必需无所畏惧,奋勇向前,所以“求真 奋进”的精神就成为这一片土壤上最合适的字眼了。

奋进是别无选择,也是唯一一条路。奋进是求得发展与生存的唯一路径。由于一中人的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对一中的办学的大力支持,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求真 奋进”精神在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贯彻

(一)三句话注释的校训精神

为了让“求真 奋进”精神更好地贯彻到日常行为规范中,在学校的教风、学风建设中体现这一精神,2010年,学校在反复论证后,提出了三句话,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成长,经实践证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在岑溪市一中的舞台上,这三句话特别引人注目: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

尽管这三句话在一中有其特殊的含义,小舞台搭起的是人生的大舞台。所在的位置显赫,学生每天步履经过,目光所见,三省自身,润及心灵,胜过胜过千言万语。首句强调的立足自身及立足现实环境的这两个特点,也就是求真,二三句强调的勤奋与进步,正是奋进的意思。从一中学生的身上看,这几句话的针对性非常强。比与不比,排除一个肯定一个,具有强烈的指向性,同时具有警示与引导作用,如同佛偈中的当头喝棒,醍醐灌顶,使人明心见性。

(二)三个“比”比出的精神

1.比志氣引导学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道德观

对于一间地处非闹市区的学校而言,学生的来源多为农村学子,根据调查,大部份的学生家庭收入都不高,生活条件艰苦,没有能力也无须与人比阔气,需要比的是志气,农村孩子尽管见识少些,但近年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接触外面的东西也不少,而又因生活在农村,常做农活与家务活,对要求改变自身环境的愿望比小城里的孩子要强烈些,所以从立志改变面貌的角度看,易找到共鸣,比志气对引导学生恰好其份。

2.比勤奋倡导了正确的学习观

学校高中段的学生绝大部份是中考后第二批录取的,由于学校的地域和基础设施的制约,从入口的成绩看与市内同类学校相比也有差距,总体上说学生的学习基础打得不好,但高考却面对同一份的试卷,因此学生能够拼的和最需要拼就是勤奋了。一勤天下无难事,勤能补拙,具有这种精神,就能主动地挤时间,就会思考一天的时间,哪些时间能做些什么,并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学习的方式与内容,取得进步。不比聪明就是不过分的强调投机取巧,强调一种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3.比进步倡导的是一种正确的处事观

如何正确准确地判断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会指导其个体下一步的行动。比进步的同时参照基础,并纵向参照,就可以准确的进行二维定位,弄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至于盲目。本校学生的文化学科知识方面的基础与进入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属于后进,所以进步的潜力也是可以挖掘的。比进步,倡导的就是如何正确并正视自己的进步,学会判断这种进步对整个竞争的过程是否有利,成功的机率有多高,正是一种人生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所以学校倡导的比进步就是交叉进行的一种立体的、多角度处事观培养。

把比志气、比勤奋、比进步在日常规范中贯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就得到了初步的树立,学校培养人的目标也就更加的明晰化。从这个方面说校训求真与奋进倡导的就是正确的道德观、学习观、处事观,并在三个“比”与三个“不比”中得到落实。

从校训“求真 奋进”丰富的内涵看,她是岑溪市一中师生的最温馨的成长励志佳句。而这些,正恰恰是一中学子的最期待的,也正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求真校训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张锦绣
阎生德
漂洋过海赴少林 一文不名求真功从少林洋弟子到一国外长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浅谈学校的校训与德育工作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中美韩三国女子高校校训比较及其启示